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6月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6月27日,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小品《木兰从军》中,贾玲塑造了一个贪吃、花痴、胆小怕事的花木兰形象。7月7日,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发出公开信,要求节目组道歉。7月18日晚,节目主角贾玲在微博上发文道歉:“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有违公众审美习惯的。感谢对我批评教育的热心观众。”之后,著名演员六小龄童在微博上为贾玲的道歉点赞,称她开了好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为贾玲的道歉点赞 我为贾玲的道歉点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正确对待错误,坦诚地面对错误,切实地改正错误,就会被人理解、尊重。 恶搞花木兰的小品,其塑造的新花木兰形象就与人们的原有印象完全相反:之前的花木兰是聪慧的、孝顺的、勇敢的、刚毅的;小品中的花木兰就反其道而行之,塑造了一个蠢笨的、不孝的、胆小的、软弱的形象。于是,反差开始产生,人们发现花木兰之前的形象是假大空的,真实的花木兰是如此不堪、真实、世俗、可笑;于是,人们找到了新的看点和新的笑料,花木兰的形象在人们的笑声中被一点点消解。在一个世俗的时代,人们本能地对价值层面的东西保持警惕,那些世俗本身流行的东西,甚至是恶俗的东西更能让人信任或产生安全感。结果,恶搞和解构成为搞笑的常规手段。 如何看待这种恶搞?尽管,在很多人眼中,恶搞就是一种恶作剧,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对于那些认真恶搞的个体来说,他们也在借用恶搞表达着一些什么。虽然,对于这种恶搞我们可能反感,但在一个越来越开放、多元的社会里,即便是意见满腹,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自由,只要这种恶搞没有成为主流,社会就应该有容忍的雅量。 当然,把恶搞视为一种创作自由,并不意味着恶搞就有理了,恶搞就可以没有边界了,恶搞就不应该被质疑,就不应该自我反思了,这也不是一种理性态度。毕竟,恶搞带有一定的破坏性——恶搞虽然能够带来笑果,但恶搞不是建设性的,而是以解构为基本手段,对已有形象和文化进行破坏。这就要求恶搞者有其表达的节制,有其坚守的底线,如此恶搞才能在合适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搞笑本领,而不至于成为社会文化的破坏者。这个边界其实很清楚:真、善、美。恶搞可以,但恶搞不能对真善美进行恶搞。 对比一下美国电影《花木兰》吧。一个中国的历史故事,被美国人以西方文化的视角进行了改编和解构。电影中也满是搞笑的场景,比如误会、巧合、滑稽,但是,电影没有对花木兰身上的真、善、美进行一点恶搞,因为一旦恶搞就可能是一种亵渎,就可能是一种伤害。难道,这样的创作方式与创作理念,我们至今还搞不清楚?社会不能接受假大空的崇高,社会当然也不能接受恶搞真善美的世俗。 正如贾玲所说,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有违公众审美习惯的。不是什么都能恶搞,贾玲及时地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当,能够勇敢承认,并道歉,我为她点赞! 【解析】 试题分析:所给材料涉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1)从贾玲公开道歉的角度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正确对待错误,坦诚地面对错误,切实地改正错误,就会被人理解、尊重。贾玲演绎小品《木兰从军》之后,认识到恶搞英雄违背公众审美观的错误,公开道歉。贾玲勇于承认自身错误和勇于改正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2)从贾玲表演节目的角度看:作为公众人物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传播正能量,不可悖逆主流价值观。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像贾玲这样的知名演艺人员,不可陶醉在大腕明星的光环里,不可有名有钱之后就放松思想修养,只注重追求节目的娱乐性,忽视节目的社会性、思想性。公众人物更应认识到社会责任之重,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弘扬正能量,发扬民族精神。(3)从《木兰从军》的角度看:应维护中华民族英雄的形象,弘扬正能量,发扬民族精神。花木兰千百年来以其尚武、爱国精神而备受赞誉,女英雄的形象,早已成为不畏强敌、保家卫国、功成身退、不邀名利的典范。弘扬木兰精神,在中华民族努力崛起、实现民族强盛梦想的今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木兰从军》小品中恶搞英雄的行为,显然是与时代的节奏不合拍的。(4)从六小龄童的角度看:可以写宽容、大度、友善,激励勇于自我批评。(5)从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发出公开信角度看:维护正能量,敢于批评。(6)从材料综合角度看:弘扬文化传统,不能践踏英雄形象,要维护正能量。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材料中关键句“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有违公众审美习惯的”。(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可以从分析贾玲道歉的原因的分析。(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转基因就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转基因是大自然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只不过在自然界中,               ,好的和坏的基因都可以一块转移到不同的生物个体。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中国采用的是谨慎的态度,             另一方面也在限制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虽然对于转基因食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              ,比如转基因油菜,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大增,对心血管有利。

 

查看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填空

(1)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用“朔”“望”“晦”等名称来标识日期。那么农历8月16日应该表达为                 

(2)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谈到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地处           两个星宿的分野之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头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自顾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地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砖,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的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的红火。

人前人后,他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么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了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得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儿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儿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萋萋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啊飘,飘啊飘……

(选自《百花园》2016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1-4自然段写“他”受梦的蛊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开始了“他”的发财梦,也开启了“他”的人生悲剧。

B.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很有表现力。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拉伤”一词运用比拟的手法,把“他”赔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C.本文的对话描写耐人寻味,其中“他”与“爹”的对话是重点,有两处,前一处着重写“他”的要求和“爹”的信任,后一处着重写“他”的执迷不悟和“爹”的怀疑、挽救。

D.“他”一开始做的就不是正经生意,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他的命运反映了农村青年想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愿望,值得同情。

E.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2)小说中的“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本文以风语为标题有何作用?

(4)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通过对“他”的刻画揭露了人性的弱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农事之暇登山泛溪,寻幽探胜的句子是:                 

(2)王勃《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3)《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1)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