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 李昌垣 十里平芜带晚霞,...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

李昌垣

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归雁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满溪南处士家。

思往事,负年华,梦魂飘泊任天涯。西风吹换江州鬓,独醉东篱数暮鸦。

1.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1.①词上片的前三句通过晚霞、大雁、汀州、平芜、秋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肃杀的晚秋图,给人以落寞、凄清的感受。;②最后一句“花满溪南处士家”之景,在一片萧瑟中,却透露了诗人对宁静、温馨生活的向往。。 2.(共6分)情感:表达了漂泊在外的伤感、孤独、无聊的情绪。(2分,答到“漂泊在外”之意的1分,答到“伤感”“孤独”“无聊”三词中的一个1分。) 表现:①“换”字,说明头发不是逐渐变白的,而是“换”一下就行了,用夸张手法写头发变白之快,写出年华易逝的伤感(2分,答到“头发变白”之意即可);②通过动作细节来表现,醉酒遣愁,无聊地去数乌鸦有多少只,这都表现了诗歌主人公的孤独与无聊。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形象。先找出上片中所写的景物,再概括画面特点,最后分析其中流露出的情感。“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归雁宿汀沙”登高远眺,但见晚霞映衬之下,十里平芜一览无奈,此时秋天南归的群雁正振翅归栖在远处的汀洲之上。通过“晚霞”“归雁”点明时间正值萧杀的深秋。正当诗人纵目远眺之时,一阵秋雨肃爽的晚秋图,顷刻变成迷蒙昏暗浑沌一片。然而,经过雨水滋润,溪水南岸处士家的辽东中,却一扫萧瑟气氛,花朵摇曳,充满生机。“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满溪南处士家”这两句对仗工整,对照鲜明。这首词作的上片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花满溪南处士家”之景,在一片萧瑟中,特别显眼,甚至与前三句有些不协调。然而它却透露了诗人对宁静、温馨生活的向往。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如下: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比如本题中,就可以先罗列上片中涉及的景物,然后概括画面特点了,最后分析流露出的情感。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指出表达这种情感的手法。考生可在整体感悟词的意境的基础上,抓住描写的关键词来理解,末二句一实一虚,进一步叙写了自己飘泊天涯,年复一年,西风染白了双鬓;心灵的愁苦无处诉说,只有独自在醉梦中寻求一点慰藉;傍晚时分便倚傍东篱,数点着归巢栖宿的乌鸦。“数暮鸦”这一细节,既刻画了醉态,也表露了心态,无知鸟儿尚有巢可归,可有知的人呢?结末二句所描绘的不堪景象,实是诗人内心苦闷的流露。“江洲”是借用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句,既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又有“天涯沦落人”之意,“东篱”用晋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句。“数暮鸦”则用南宋词人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词句“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看来,诗人是把自己的遭遇、性格,跟这些前辈诗人相比拟的。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西风吹换江州鬓,独醉东篱数暮鸦”,考生可以抓住“江州”这一典故以及“数”这一动作来分析词中人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吏事尚书吕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断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除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明史·况钟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其才   奇:对……感到惊异

B.助豪强,良善             植:培植,帮助若辈舞文久,

C.钟尝丁母                 忧:为……担忧

D.或为匿名书亮              毁:诋毁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况钟“刚直”的一组是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③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④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⑤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⑥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钟尝丁母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B.钟尝丁母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C.钟尝丁母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D.钟尝丁母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阿维斯塔》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

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似可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

C.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

D.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探讨诗歌的起源,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阿维斯塔》、《阿维斯塔》、《艾努玛·艾利什》等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C.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

D.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安德鲁·兰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查看答案

作文写作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 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此当地《法制晚报》开展了专题探讨,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向《法制晚报》投稿,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①,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         ②,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               ③(诗句)”的奇效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⑥①④⑤②③     B.⑤②③⑥①④

C.③⑥①④⑤②     D.①④③⑥⑤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