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以“萧瑟秋风今又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以“萧瑟秋风今又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萧瑟秋风今又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倚阑干——萧瑟秋风今又是,春秋三载,成追忆…… ——题记 回首向来萧瑟处 站在零七年秋天,回望来路,追忆那走过的三年,我们的秋天…… 我们相聚在零四年的秋天,有着相同的憧憬和同样的梦想,我们都是一群追风的孩子…… 那年秋天,天空很蓝,不太大的校园里充斥着大家明朗的笑声,整个秋天被温暖包围着,洋溢着我们青春的气息。湛蓝的苍穹蓝得那般明澈,与鲜红的塑胶跑道辉映成一道明媚的风景线,我们举起火炬,燃起我们的青春,五十六只和平鸽一齐翱翔蓝天,风温柔地吹,把树叶由绿吹到黄,由黄吹落地,终于安静地——尘埃落定。 那年秋天,和平鸽飞过,风安静地吹过,叶无声地凋落,我们,携手走过…… 物换星移几度秋 站在风的来路,听风远去的声音,宛如惆怅一去不回的岁月,往事如昨。零七年秋天,寻不见你们的影子,没有你们的秋天,天空变得很寂寞。寥落风,失魂雨,流年尽付东流去。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轰轰烈烈的一段青春传奇,如今,天依旧湛蓝,不是吗? 我们种下秋天,渴望开出一树繁花,如今,你们都去了哪里?我们被秋风吹散入天涯,昨天的我们是否将是明天的沧海桑田? 重返故校,景依旧风依旧,落叶时节——走过之后是否仍旧会有人想念? 走过的三年,我们的秋天…… 谁念西风独自凉 一朝寒雨一时风 一寸丝纶一丈钩 一曲高歌一片愁 一人独钓一江秋 如今,风依旧在吹,和我擦身而过,独自莫凭栏,叶落人孑立。“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们已经飞过”…… 时隔三年,三年一迁,西风萦回。俯仰之间,90度的寂寞。挽秋不住,且听风吟! 萧瑟秋风今又是,聚也匆匆,散也匆匆,谨让思念随风飘去,以纪念这可望而不可即的 ——秋 蓦然回首,心灵之绊,任秋风呼啸,记忆不会被风化…… 【解析】 试题分析:语出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基本的想法是:希望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紧扣“秋”字,可以是眼前的“秋”作触发点,转入过往的“秋”的背景下发生的事情的记写;也可以以眼前的“秋”为重点,契合毛的“换了人间”的意境,与过去的“秋”形成对比。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封信的开头部分,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老师:

您好!收到您冒昧惠赠的大作,心里十分高兴,连夜拜读,如在海滩上捡到一颗珍珠,颇有收获。您嘱咐我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查看答案

给下面的选自《笠翁对韵》中的对子填空,必须符合对仗要求。

风高秋月白,雨霁       红。牛女二星河左右,       两曜斗西东。

 

查看答案

找出下列汉字中不是形声字的。

草、益、休、室、泥、腐、村、基、病、网、闷、期、荠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讲的就是诗的意境的重要性。                        。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就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融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间。

意境的创造

②意境的形成

③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

④它的全部奥秘在于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

⑤是诗人为源于生活的情意寻找一个更为典型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实践

⑥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

A.④③①⑥②⑤

B.②⑥①⑤③④

C.③④②⑥①⑤

D.③④①⑥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上位法相抵触、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明确规定要及时修改或废止。

B.各级团组织要关心、支持农村团的工作,要帮助农村基层团干部掌握“三农”知识,完善能力结构和实践才干,让他们在团的工作中经受锻炼、健康成长。

C.对于低收入者来说,任何保障政策的制定,都应该多思考社会底层民众,唯有如此,国家的保障制度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D.根据民盟北京市委提出的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建议来看,未来的京津冀将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成立区域名校联盟,打造区域高等教育品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