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犹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犹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牵挂是母亲村头的守望,牵挂是游子孤灯下的惆怅……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700字

 

牵挂 牵挂,是一种眷念,是一份缠绵,是一缕相思,是一丝感悟。 走南闯北的人,被牵挂,是幸福;独在异乡的人,被牵挂,是温暖。当我们走进了红尘,走进了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 牵挂,是人生的符号,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每个人的脚印,每一丝情愫。拥有了牵挂,便有甜、酸、苦、辣、咸五味人生,就有了你我她的喜、怒、哀、乐。 牵挂是一种心灵的煎熬,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梦中的笑靥,是情感的升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充满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溢满乡情的牵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徜徉恋情的牵挂;那“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牵挂的折磨;那“曾是寂寞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是牵挂的煎熬;那“独在异乡为他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牵挂的寄托;那“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的大气与豪迈;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牵挂的蕴含……有了牵挂,人生才变得更加完美。 牵挂,像一束冬日里的阳光,使寒冷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牵挂,像一鸿沙漠里的泉水,使困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牵挂,像一首夜空的歌谣,使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牵挂是歌曲中一个个跳荡的音符,错落跌宕,弹奏着人世间的月圆月缺,悲欢离合;牵挂是窗台上那株永不凋谢的百合,越开越水灵耀眼,越开越鲜活诱人;牵挂是江上不灭的灯盏,光芒四射,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牵挂是伊人如丝如缕的诉说,回肠荡气,让生活溢满甜蜜的温馨和豪迈的激情…… 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办法是牵挂时间的长短。“孔雀东南飞”的美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青辉”的妙句佳章,都描绘着因牵挂到极点,终致面容渐消瘦,直至付出生命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份至真至诚的美丽。 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桨,是一句依依惜别的殷殷祝福。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荡,穿越千山万水,萦绕在子女心头。兄弟姐妹间的牵挂,有如山间小溪,清沏透明,只要青山不老,它就会淙淙流淌不息,唱一路欢歌,激一路浪花。夫妻之间的牵挂却似一首婉约的词,缠绵幽远,相思常使泪沾巾。还有朋友之间的牵挂不含血缘关系,不掺杂私心杂念的牵挂,常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话题+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及所给话题“牵挂”构思立意。“牵挂”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好在话题材料中已用三个比喻揭示了它的内涵。我们完全是可以借助这些比喻,展开类比联想,由此及彼地切人话题。比如由“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类比联想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挂念、在外求学的学子对父母的惦念、父母对子女的思念,等等;由“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类比联想到子女对家庭的依恋、妻子对丈夫的眷恋,等等。通过类比及转换。就能快速打开思路,确定文章主题。具体写作时应精心选择具体感人的事件,着力抒写出内心真挚的情怀。注意题干中对文体作了要求,要求写成记叙性文章,写作时应当明确文体特征,不能写成四不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平凡是一方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

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限30字以内)

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英媒称,科学家们听到了大量来自深空的罕见信息,他们认为这些信息可能是外星人发送的。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10月25日报道,对来自极小的一组恒星的罕见光脉冲信息进行的最新分析似乎表明,这些信息可能是一些地外智慧正在努力告知我们他们的存在。

这份新的研究报告说,科学家们在一次太空观测中发现,在250万颗恒星中,只有234颗拥有这种独特的光脉冲信号。这份研究报告发现,它们中有极小的一部分似乎表现奇特。

报道称,科学家们难以对这些奇特表现进行明显合理的解释,所以他们认为这些信号可能是来自外星人的讯息。

不过,科学家们明确表示,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证实或推翻这一假定。还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上对这些相同的信号进行观测,以推翻所有的其他解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学生摇头。“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

1.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买了《康熙字典》。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依照课文,补出各句的空缺部分。

1.满载一船星辉,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3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6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请赏析前两句中的“逾”“欲”二字。

2.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