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全部书写正确的是( ) A.谒止 堰塘 谜茫 摩肩接踵 B.斑澜 荡漾 ...

下列各项全部书写正确的是(   

A谒止  堰塘  谜茫  摩肩接踵              

B斑澜  荡漾  踟躇  书生义气

C候爵  喧嚣  保姆  扭怩不安              

D凌侮  典押  炕凳  天伦叙乐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A选项:遏止,迷茫;B选项:斑斓,书生意气;C选项:侯爵,忸怩不安。故正确选项是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加点字中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dí)             (lìn)        长歌(dāng)哭       殒身不(xùn)

B峥嵘(zhēng róng)     伤(zhòng)      (pǐ)极泰来         (cāng)海桑田

C颓圮(tuí pǐ)         (qǔ)折         星辉斑斓(bān nán)    (shù)

D(nì)             (zhǎn)转       自怨自(yì)         (j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19301230,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523,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104,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2004 年,泰国玛希敦奖将5 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

2011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下片诗人旧地重游,回忆往昔生活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冷漠凄清,又惆怅。

(3)__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荆轲和而歌,                                         

(5)_____________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此诗原题《思归》,为作者漫游蜀中时作。

1.这首诗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主要从哪些意象中读出?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2.下列对文中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

D四维,指礼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B鲍叔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的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4.翻译下列句子

(1)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