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遗忘曲线,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下面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遗忘曲线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请概括出人类遗忘的规律,并针对规律提出一条建议,要求不出现数字,不超过相应字数要求。

规律:                                不超过50字

建议:                                不超过25字

 

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或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当天就遗忘大半内容,到后来几乎不再遗忘。) 建议:学习后要及时复习,越早复习,效果越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本题是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然后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归纳概括即可。本题中,依据数据分析后会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当天就遗忘大半内容,到后来几乎不再遗忘。建议及时复习,越早越好。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年画艺术,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农历新年,人们往往会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            。千百年来,年画          ,还是文化审美、道德教育、信仰传承的载体。这种民间艺术有让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且内容上包蕴着一种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同时,年画            ,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从题材内容,从其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从线条及不同的出版风格,能一眼识别出来。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做老师之前我并未认识到,一种职业能够如此深入地参与到很多人的人生里。 他们是你的学识崇拜你,因为你的帮助而感谢你,是因为你的开导而信任你,仅仅是因为喜欢你的人生态度,你都切切实实地在他们最好的年华里留下了印记。

 

AA

倘若

因为

/

或者

那么

BB

无论

由于

/

或者

即使

所以

CC

无论

因为

还是

抑或

哪怕

/

DD

一旦

因为

还是

抑或

哪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我国许多城市的实际情况显示,要在不降低原有市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马上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是有难度的。

B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以出色的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

C从去年开始,房地产行业的薪资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调,虽然今年房地产市场形势转暖,但由于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房地产企业已开始压制管理成本,逐步调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

D对高考的热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不过若只强调高考的作用,学生不仅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技能,甚至连人文素养提升也做不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这无可厚非,各学校不应以任何理由拒绝。

在这个可谓沧桑巨变的时代,不少传统产业巨头突然间轰然倒塌,一次次提醒人们不法常可的规律。

现在的一些“健康讲座”,往往聘请一些所谓师出有名的专家,挂着免费的幌子骗取老年人的钱。

教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决心,曾经的道旁苦李也终会被人刮目相看。

有些语文老师习惯上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式的解剖,讲是讲清楚了,却没有顾及学生的独立思考。

他虽然入行不久,但有极好的新闻敏感,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本质的报道。

A      B      C      D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六十岁说

陈忠实

45年前读初中二年级时,我在作文课上写下平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大约三千字的小说习作是第一次文学创作,不再属于此前作文的意义。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由此萌发。这种兴趣持续了45年,至今依旧新鲜而恭敬。即使“文化大革命”扫荡一切作品和作家的时候,这种兴趣仍然没有转移或消亡,转变为一种隐蔽性的阅读。我说过我的人生的有幸和不幸,正是从在作文本上写作第一篇小说起始的:正是这一次完全出于兴趣性的写作,奠定了文学在我人生历程中的主题词。

近年来,多种媒体和多路记者几乎无一不问及我的人生感悟和文学创作的感悟。我也几乎无一例外地首先向他们解释,我不大使用感悟、悟道一类词,我喜欢启示。即人生历程中得到的启示,文学创作中思想和艺术的启示。正是这些启示,提升着我对历史和现实的思想穿透能力,也提升着我对文学和艺术本真的体验,完成一次又一次创造理想。在这个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和人生历程中,有两次自我把握和两次反省成为关键性的选择和转折。

一次把握是在1978年之初,当中国文学复兴的春潮涌动的时候,我正在灞河水利工地任副总指挥。我在完成了家乡的这个工程之后离开了,调入文化馆。我那时候对我的把握是,文学创作可以当作事业来干的时代终于出现了。第二次把握是l982年。这一年我从业余写作进入专业写作。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过当时的直接的唯一的感觉,即进入我的人生最佳生存状态。我几乎在得到专业创作条件的同时,决定回归老家,一是静下心来回嚼二十年的乡村工作和生活,进入写作;二是基于对自己知识的残缺性的估计,需要广泛读书需要充实更需要不断更新,这都需要一个可以避免纷扰的安静环境来实现。我选择了老家农村。直到《白鹿原》完成,正好十年。这两次把握,一次是人生轨道的转换,一次纯粹属于自身生存环境的选择。

两次反省。一次是l978年秋天。当新时期文学如雨后春笋般从解冻的文坛发生时,我很鼓舞也很冷静。冷静是出于对自身具体情况的判断。我以为排除“文革”中那些“极左”思想不难,而要荡涤自有阅读能力以来所接受的“极左”的非文学的观念不易。我选择了读书,借来了一些世界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以真正的文学来摒弃思维和意识中的非文学观念,目的仅仅只有一点,进入文学的本真。这次反省大约持续四个月,到1979年春天,我获得了文学创造和艺术表现的强烈欲望。我把文学当作事业来干的行程开始了。

第二次反省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白鹿原》写作的准备阶段。我那个时候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一段。尤其是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人物心理结构举说,引发了我对自己以往创作的颠覆。自我的不满意以至自我否定,同时就孕育着膨胀着一种新的艺术创造理想。这种痛苦的反省完全是自发的,发生在《白鹿原》的准备和后来的整个写作过程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

多年以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在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上,我把握了自己,主要是以自身的实际做出的选择。在艺术追求的漫长历程中,在两个重要的创作阶段上,进行两次反省,对我不断进入文学本真是关键性的。如果说创作有两次重要突破,首先都是以反省获得的。可以说,我的创作进步的实现,都是从关键阶段的几近残酷的自我否定自我反省中获得了力量。我后来把这个过程称作心灵和艺术体验剥离。没有秘密,也没有神话,创造的理想和创造的力量,都是经过自我反省获取的,完成的。

仅仅在半月之前的一个上午,我完成一篇五千字的散文,在原下老家一个人兴奋不已。仅仅在十天前一个晚上,读完畅广元教授的一本文化文学批评专著,进入一种最欣慰的愉悦。四天前的那个下午,我写完一篇万余字的短篇小说,竟然兴奋不已。两天前的晚上,在杨凌参加杨凌文联成立的会场里,见到残疾人作家贺绪林,听说他的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感动而又感奋,同样愉悦。这样,我几十年来不断重复验证自己,文学创作才是我生存的最佳气场。

直到我走进朋友们营造的这个隆重而又温馨的场合,我依然不能切实理解六十这个年龄的特殊含义,然而六十岁毕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年龄区段。按照我们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意思,是耳顺,是感悟,是悟道,是忆旧的年龄。这也许是前人归纳的生命本身的规律性特征。我不可能违抗生命规律。但我现在最明确的一点是,力戒这些传统和习俗中可能导致平庸乃至消极的东西。我比任何年龄区段上更强烈更清醒的意识是,对新的知识的追问,对正在发生着的生活运动的关注。这既是作为一个作家的生命意义所在,也是我这个具体作家最容易触发心灵中的那根敏感神经的颤动的。

我唯一恳求上帝的,就是给我一个清醒的大脑。而今天所有前来聚会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就是怀着上帝的意愿来和我握手的。

相关链接

陈忠实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白鹿原》2016年4月29日因病去世享年73岁本文是陈忠实在60岁时写的一篇回顾自己45年漫长创作历程的文章带有自传的性质

为了创作《白鹿原》这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波澜壮阔历史的史诗巨作陈忠实蛰居乡间十年他孤守原下一隅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饱含激情走访乡民查阅史料从民众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与素材深深根植乡土体现出一位人民作家的创作情怀

节选自怀念陈忠实一位作家的担当与情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项是

A作者回忆了自己在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和人生历程中的两次自我把握和两次反省,在他看来,自我把握和自我反省对他的创作同等重要。

B文中写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一篇五千字的散文、写完一篇万余字的短篇小说······是为了突出自己工作效率之高,同时也是为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突出成就而自豪。

C作者认为六十岁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年龄区段 ,是耳顺,是感悟,是悟道,是忆旧的年龄,他也并不会去违抗这些生命规律。

D本文是陈忠实60岁时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文中对自己40多年的创作历程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艺术盘点,其中充满了高度清醒的创作自省、对新知的追求和对创作的渴望。

2.陈忠实为什么能创作出轰动文坛的《白鹿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作为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