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但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指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我国吉祥文化同样地也大致可分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所谓物体吉祥,主要体现为我国历史众多的传统吉祥物。所谓行为吉祥,则主要表现为各种丰富多彩的祈吉习俗及行为。两者都是以有形的器物或可见的行为表达无形的吉祥观念。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为“四灵”,即龙、凤、龟、麟这四种灵异动物。《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有“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之语,郑玄注曰:“象物,有象在天。所谓四灵者。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据专家考证,这几种动物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如夏人以蛇为图腾,商人以燕为图腾,东部民族以凤为图腾,东夷中部民族以龟为图腾等。后来由于部落战争,相互联合或吞并,各部落图腾已经复合成为集各种鸟兽形象于一身的神异动物,图腾也转变了职能,成为鸟兽鱼虫之畜养,甚而成为保护神,进而成为吉祥物。

作为祈福的象征,四灵在中国吉祥物天地中最先登场。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蚌壳堆塑的“中华第一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鸟纹,已窥见“丹凤朝阳”的原始雏形。殷代以灵龟兆吉凶。麟在四灵中出现最晚,但春秋战国时已经成形。汉代形成的“四灵”体系,源远流长,至今不衰。

行为吉祥表现在风俗习惯和行为中。在山东泰山顶上,为了求得后嗣,妇女们将红线、红布条结在小树枝上,或将石子放置在小树杈上,表示向山灵祈求后代。旧时婚嫁,许多地方男女订亲后,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如果同一条街有两家娶媳妇,谁家早发轿谁家为好,这叫“抢福”。

出嫁那天,新娘落下的眼泪,称为“金豆子”,流得越多越好。入洞房后,新娘要喝面汤,叫吃宽心面;吃红皮鸡蛋,称“一口咬到鸡蛋黄,明年生个状元郎”。新人合卺之前,还要撒栗子、枣、花生,象征早生贵子。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所有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象征体系及民族吉祥物,而且至今还有吉祥文化的创生。比如各种大型的运动会,像奥运会、亚运会或全运会,在其正式举办之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吉祥物,作为大会能顺利成功举办的吉兆,受到人们一致的追捧。传统吉祥物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似一对从民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反映了吾国吾民的追求和向往。

沉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

1.下面对于“吉祥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吉祥文化体现了人类对吉庆祥瑞的向往和追求的观念。

B吉祥文化的产生,从时间上来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

C吉祥文化是不能创生的,因为它有自己的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

D吉祥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可分为器物和风俗两个基本方面。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最早的吉祥物是“四灵”,在“四灵”中“麟”出现得最晚。

B“四灵”成为吉祥物的演变过程为“图腾--鸟兽虫鱼之畜养--保护神--吉祥物”。

C“四灵”形象是各部落图腾形象复合的一个结果,实际上不只四种动物形象特征。

D“四灵”吉祥物体系是汉代成形的,它的吉祥内涵是“非德至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有形之器物和可见之行为表现吉祥观念,这个“器物”和“行为”并非是任意的,具有传统性、民族性。

B吉祥内涵的生成方式包括了谐音法,比如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

C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不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是为了迎合世界盛会而创造。

D传统吉祥物即物体吉祥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即行为吉祥似一对从民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

 

1.C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C项曲解文意,原文中最后一段说“而且至今还有吉祥文化的创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D曲解文意,D原文是说“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意思是中有“德至和”才能招来四灵和天地之神的吉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C项吉祥文化是有“各自的象征体系和民族吉祥物”,也就是说吉祥文化是有民族性的,故“福娃”也有民族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两会”期间,教育改革、收入分配“二孩”政策、新能源等民生问题成为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热切关注的焦点。

B中国乒乓球队屡获世界冠军,称霸世界乒坛,这是由于他们有敢打敢拼的精神以及教练与队员有良好的沟通氛围分不开的。

C“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 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D漫游费被人形象地称为“化石费用”,就在于其是20年前2G时代的产物,可如今早已是4G时代,收取漫游费,道理上是很难说得通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国际旅游岛的深入发展,安土重迁的意识已经逐渐深入岛民的心中,越来越多的本土年轻人非常乐意离开海岛,外出到北上广等地去闯荡一番。

B逍遥游的大鹏在九万里高空独来独往,那种俯视人生之态势,莫之夭阏之洒脱,那份孤独与骄傲,确实让儒家所蝇营狗苟的功名利禄 大惊失色。

C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旨演讲,生动又深刻的阐述了“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丰厚内涵,高瞻远瞩地描绘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丽图景。

D在“双创”活动中,我们的青年志愿者暴虎冯河,与不文明、不卫生的商家进行有礼有节的说服教育,经过一年的整治,海口变成了一个文明卫生的漂亮城市。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

A情趣 冷峻深沉 温和娴雅 至关重要

B情趣 冷峭阴沉 冲淡平和 至关重要

C情调 冷峭阴沉 温和娴雅 举足轻重

D情调 冷峻深沉 冲淡平和 举足轻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汉学家叶嘉莹

上官云

5月10日,海内外各界人士齐聚天津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温家宝致信祝贺,称先生七十年来孕育桃李,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头贡献。在致答谢词时叶先生说:“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她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著作等身,精研古诗词,培养无数学生,被称为“大师的老师”。

1924年,叶嘉莹生于旧北京一个传统世家,那时的叶家奉行儒学,恪守礼仪。闲暇时,父亲与伯父会声情并茂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也会各执一册诗词选集研读。受此环境熏陶,叶嘉莹开蒙很早,六七岁便诵读《论语》,十几岁能写格律诗词。1941年,她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打下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

她容貌端丽,天资聪颖,是典型的民国“闺秀”。直到今天,叶嘉莹仍然打扮得十分齐整留着纤长指甲、佩戴粉边眼镜,仪态优雅。或许是出于天然的气质,辅仁读书期间几乎没有人敢随便跟她讲话,“直到毕业时同学道别,我才听说有男同学编排我‘孤芳自赏’‘我行我素’。很多人说我爱情诗讲的那么好,长的又不难看,但事实上,我真的没有感情方面的经验。”

叶嘉莹的一生几乎与中国近现代史同步,她也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幸与不幸1937年抗战爆发,父亲随公司迁往后方,杳无音讯17岁刚刚考取辅仁大学,母亲因病去世24岁婚后随丈夫迁至台湾,遭遇白色恐怖入狱……在屡次磨难中,叶嘉莹丢掉了衣服、行李,却始终贴身携带恩师顾随的授课笔记。“因为我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天地之间,除了这些笔记,再也没有记录老师讲课的东西,是他把诗丰富美好的生命传达出来,所以,拼尽一切,我也要把这些东西带出来。”在恩师影响下,对古诗、古典文化的热爱与研究一直伴随叶嘉莹的生活,包括“白色恐怖”时期。“放出去后我没有工作,甚至没有桌子床铺,先生仍在监狱,身边带着吃奶的孩子。我放弃研究还是没有放弃过?"叶嘉莹自问自答,怅然叹息,“或许当时我内心仍然热爱着我的古诗,但是我在生活中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生活非常困苦,但是我还会背诗啊。”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叶嘉莹远赴哈佛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并与人合作做古诗词研究。那段时光,让她受益匪浅的是哈佛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我的办公室就在图书馆楼上。与我合作的美国教授为我提供很多方便,他告诉图书馆的人‘你们五点钟闭馆,但是叶先生可以一个人留在里面看书。’”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她每天很早起床,一杯咖啡、两片面包做个三明治,带到图书馆算作午餐,然后去馆外的推车买个三明治当晚餐,一直工作到天黑。

叶嘉莹逐渐在古诗词领域取得成就,于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2008年,还荣获了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单看文学领域的成就,很难把这位学者跟柴米油盐联系起来,而她将二者平衡得很好。虽然投入诗歌会忘记一切,但她一直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不会因为能够读一点书就骄傲,在家里,媳妇儿就是媳妇儿。”在北美教书时,为了节约开支,她“算计”租房地点:要离教书的学校近、离女儿学校近、离莱场近。“我白天带了三明治上班,背着大书包下班先到莱场,抱着一堆纸袋子里的菜回家,洗菜切菜,洗米做饭,包括吸尘扫地都是我来做。”这样的生活,她过了几十年。在台湾,女儿刚出生,她甚至会亲手洗涮尿布。在外甥眼里,舅妈就是洗碗做饭、伸手掏水沟的居家媳妇。直到他去加拿大,才知道这位常常蹲着洗尿片的女人竟然是大学教授。

“事实上,就算我一直教书,我也不是好为人师。”她说,“我的‘好’是‘好为人弟子’,我喜欢学习。除了教书以外,虽然很忙,我仍然去听外文系的诗歌或诗歌理论的课程,我是下了工夫去学习的。”此前一直两地奔波讲课的她说,“回想我这一生,实在是幸运的。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是在中国!”

节选自2014年11月6日中新社刊文,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第一段写温家宝致信祝贺,既强调了叶嘉莹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也从侧面衬托出叶嘉莹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B1941年,17岁的叶嘉莹考人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出于天然的气质,叶嘉莹“孤芳自赏”“我行我素”,几乎没人敢随便跟她讲话。

C叶嘉莹屡经磨难,衣服、行李被丢掉了,却始终贴身携带恩师顾随有关诗词的授课笔记,充分表现出叶嘉莹的感恩情怀和诚信品质

D“白色恐怖”时,叶嘉莹被从监狱放出后没有工作,先生仍在监狱,她身边又带着孩子,生活的压力让她不得不放弃了古诗词研究事业。

E材料末尾处叶嘉莹说“我的根就是在中国!”这句话既表现了叶嘉莹的故土情结,也饱含着她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及对祖国的深情与热爱。

2.叶嘉莹在古典诗词界被称为“大师的老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她在古典诗词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

3.叶嘉莹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但材料第六段却从“柴米油盐”的角度,展现其“媳妇”的一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4.九十高龄的叶嘉莹在致答谢词时说:“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请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曹操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2陶渊明《饮酒》中“                            ”一句蕴涵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亦无喧嚣之感。

3《陈情表》形象刻画自己早年家境贫寒、孤单无依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