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文后各题。 武侯庙 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①,五丈原头日又曛。...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文后各题。

武侯庙

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慙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注释①沄沄:水流淌的样子②慙cán,同“惭”。

1.“南阳祠宇空秋草”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含义一样吗?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

2.“莫将成败论三分”一句与《蜀相》中哪一句意思较为接近?哪一句内涵更为丰富?请简析

 

1.前为“空剩”,后为“空有”,杜诗所营造的意境更为丰富。“隔叶黄鹂”与“映阶碧草”呈现了一幅盎然春意,但作者感受独特: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满怀,而好音无人来听,更具有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较“南阳祠宇空秋草”更胜一筹。 2.“出师未捷身先死”,一般来说,杜诗这句更加丰富。因为除了交代史实外。还含有惋惜、痛心之感,而“莫将成败论三分”更侧重客观的评述。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分析题。首先要解释并指出活用或修辞,然后代入句中描述,第三步体会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前为“空剩”,后为“空有”,杜诗所营造的意境更为丰富。“隔叶黄鹂”与“映阶碧草”呈现了一幅盎然春意,有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较“南阳祠宇空秋草”更胜一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本题是两者的比较,需要分别分析,比较出不同。“隔叶黄鹂”与“映阶碧草”呈现了一幅盎然春意,有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较“南阳祠宇空秋草”更胜一筹。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概括诗句描绘的情景,答题时注意首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莫将成败论三分”,“出师未捷身先死”,一般来说,杜诗这句更加丰富。但是要结合诗句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莫将成败论三分”,首先理解句意,三分天下并不代表他的全部功绩。意思相近的诗句,考查平时的识记,平时要注意积累。一般来说,杜诗这句更加丰富。因为除了交代史实外。还含有惋惜、痛心之感,而“莫将成败论三分”更侧重客观的评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仁寿令,豪纵,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               伏:认罪

D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商议建造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的功能进行了高度概括:“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孔子时代,所谓“诗”通常指的是“诗三百”,即汉代以后所说的《诗经》,而“诗”的涵义要远远大于我们今天的文体概念,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首”。因此,《诗经》称得上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百科全书”。

从总体上看,“兴”“观”“群”“怨”说充分体现了孔子诗学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道德伦理相统一的特色。其中的“兴”和“怨”偏重创作者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兴”是指眼前景物或者人事对主观情感的触动生发,“怨”则是不满情绪的宣泄。“观”与“群”取自不同的视角,主要关注诗的作用和意义。“观”是俯视或置身局外的观察;“群”则关涉人与人之间的共处、互动与交流等诸多方面,是社会、心理、伦理及情感等各种关系的多维聚合。

汉代孔安国将其解释为“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注意到了人的社会属性,人若在社会丛林里生存,就一定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磨合、切磋制约的关系。宋代朱熹则将“群”注为“和而不流”。朱熹关注到了“群”的另一面,即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又不苛求自己与别人完全一致,从而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与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意义相近。孔安国和朱熹的阐释道出了“群”的内在辩证关系,那就是既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孔子一生都在宣扬并实践“克己复礼”。他认为,诗是必须服从于“礼”的,也就是说,人要以“礼”来约束个人的性情,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学《诗》可以教人如何处理和对待各种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人与我的协调。这便是“兴于诗,立于礼”。

“礼”是以象征意义的仪式或程序去规范社会各个阶层的关系。从深层次上看,“群”与“礼”二者在某些方面也有交集,二者在协调个人意志与社会秩序、个人欲望与道德规范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礼”更偏重人与人之间的砥砺与相处,是一种生存的外在需要,因为无视别人的存在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之中;也是个体生命精神上的内在需要,即个人在群体中的存在感。

同时,我们不要忽视“群”“和而不流”的一面,即个体生命自主性、独立性的一面。人就是在自我意志与外在现实间复杂关系的交错扭结中存在的,除了以“礼”为象征的规定性和稳定性之外,还有生生不息、潺潺流动的个体生命意志。

20152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诗学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道德伦理的统一,如“兴”“怨”偏重作者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观”“群”则主要关注诗在社会道德伦理方面的作用意义。

B.在《论语》中,孔子高度概括了诗的功能。其中,“兴”是指情感的发端,“怨”是不满情绪的宣泄,“观”是观察,“群”是社会、心理等关系的多维聚合。

C.孔子时代所说的“诗”与今天所说的“诗”并不完全相同,前者通常指“诗三百”,即汉代以后所说的《诗经》,其涵义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D.《诗经》被称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百科全书”,因此要了解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就要研读《诗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孔子所说的“群”,孔安国的阐释注意到了人的社会属性,道出了“群”的内在辩证关系,即既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B.“礼”是一种生存的外在需要,即重视周围人的存在;也是个体生命精神上的内在需要,即个人在群体中的存在感。孔子认为诗必须服从于“礼”。

C.孔子“兴于诗,立于礼”这句话告诉我们:学《诗》可教人如何处理和对待各种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人与我的协调;要以“礼”来约束个人性情。

D.“群”与“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深层次上看,二者在某些方面有交集,在协调个人意志与社会秩序、个人欲望与道德规范中都有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既要“群居相切磋”,又要“和而不流”;不仅要有以“礼”为象征的规定性和稳定性,还要有生生不息、潺潺流动的个体生命意志。

B.朱熹所注的“和而不流”,其意义与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相近,是指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不苟求与别人的完全一致,从而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

C.我们每个人既不要忽视“群”“群居相切磋”的一面,即个体生命的自主性、独立性;也不要忽视“和而不流”的一面,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磨合、切磋制约。

D.孔子一生都在宣扬并实践“克己复礼”,“礼”是以象征意义的仪式或程序去规范社会各个阶层的关系,与“群”相比,它更偏重人与人之间的砥砺与相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丰子恺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墨:打底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鸿:                                                                   

尘:                                                                   

舒: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言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      ,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气氛,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