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学生学习不好或犯了错误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学生学习不好或犯了错误被“叫家长”,这在中小学并不少见。日前,西安某学院的学生在网上曝出,挂科的同学被强制叫家长,“凡是有不及格课程的同学现在通知父母来学校,每个班统一由班长统计父母来学校的时间。”网上这篇文章质疑:“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挂科叫家长合适吗?”

从该学院一名负责人的介绍看,学院有一个学业预警机制,根据课程不合格的情况,学业预警分为红、橙、黄三个等级。学生出现挂科并在重考后仍不及格的学生,学院将向家长寄发《学业预警通知书》。达到最高的红色预警时,除了寄发通知书,还会电话沟通,邀请有条件到校的家长来校就学生学业问题面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 曾有人把大学称为“三不管地带”,从高三进入高等学堂的学子因学习无人监督、生活无人照顾,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例子并不鲜见,甚至有的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所有科目“全挂”。 很多大学生对“挂科要请家长到校”这件事表示反对,认为自己已经成年,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认为,这件事并不是没有可行之处。虽然大学生在法律意义上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但他们仅仅是在年龄上迈进了成年的门槛。从心智上来看,还需要经历一段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引导,双方要共同陪伴学生平稳地度过从大学到社会的中间地带。很多学生认为高中学业过于紧张,上了大学要好好放松一阵,对自己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对挂科满不在乎。到最后,不仅不能完成学业,甚至走上歧途。如果学校对于学生的这种行为坐视不理,才是真正的悲哀。 大学要求挂科的学生叫家长,是对家长的最基本的尊重。除非大学生自愿把情况告诉家长,并承诺对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负责,且家长也谅解孩子和学校,大学可以放其一马,或者灵活处理,否则,必须叫家长。如果学生不主动请家长来,甚至与学校叫板,学校要通过合法方式通知家长到学校,通报相关情况,满足家长的知情权,共同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学习态度问题。 大学要求学生叫家长,也是对学生的安全和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在这个较少受到挫折教育的时代,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人生当中的沟沟坎坎,遇事不能正确对待,觉得无脸见,容易走极端,或者惹事生非,制造事端,比如出走、跳楼、烧碳自杀等,既伤害自己,也给老师、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更严重的是家也坍塌了。因此,为了安全和稳妥起见,对于不能因挂科而不能按期毕业的大学生,叫家长不可或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承担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责任,还有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适应社会的责任。我们不能期望大学生刚上大学就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这需要一段时间去培养和锻炼,学校与家长协同配合,共同监督,引导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当然,校方也不能仅局限于学生挂科时才想到通知家长,应该更频繁地与家长沟通,让家庭教育在大学期间也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监督。多一份敦促的力量,便少一份失控的风险,这对于业已成年的大学生来说,同样适用。 【解析】 试题分析:话题1:请挂科学生家长到校这种做法是否合适。观点A:合适。理由:从学校对这一机制的介绍来看,已到红色预警才会“请家长”,这一举动并不轻率,体现了学校为学生负责的精神;在学生心理年龄普遍低幼化的时代,这样的做法有现实的合理性;只要学生处在受教育阶段,家长都不能完全摆脱教育之责;大学生一般仍在靠父母供养,父母有权利和学校充分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 观点B:不合适。理由:大学生一般已成年,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请家长来校,对家庭来说付出了额外的经济或时间成本,给学生家庭增加了负担;请家长来校,不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 话题2:大学生的成长是否还应该由家长高度介入。 观点A:应该。理由:被“叫家长”的学生,学业已出现了严重问题,单靠学校和学生个人已无法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家长也发挥作用;大学生虽已在法律上成年,但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心理上仍未成年,需要更多的成年人来帮助;大学生求学依然要靠家庭供养,学业面临失败,家长及时介入,更有利于及时挽救,避免造成更严重的问题。观点B:不应该。 理由:大学生一般已经成年,从法律上说,完全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依然延续中小学阶段“叫家长”的做法,会使他们的心理成熟更加延迟;在家长不介入的情况下,大学生可能会更快地意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有其他立意,只要能扣住材料,也应视为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 【技巧点拨】这是一篇时评类作文,时评的主要特征是“评”,就事评事,就事说理。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 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概括相关内容。(每点不超过8个字)

太空旅行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举世闻名的霍金,为了实现太空旅行,曾经在美国体验仿太空失重的“零重力”飞行,这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对漫步太空跃跃欲试。目前,好些国家的商业机构已开始参与太空旅游业的竞争。未来的太空旅游可望向旅游者提供灵活的服务项目,更诱人的是,每个人的太空旅行费将降低到不超过2000英镑。然而,宇宙也还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到的地方,因为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超重或失重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只有通过“上天”前包括微重力、超重力在内的各种测试的人,才能承受在太空中的种种新挑战。为了让太空旅行更加安全可靠,科学家们花费了许多心血,对火箭、飞船的生产和操作运行定制了一系列严格的规范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完善。太空中的各类生活设施还要进行不断的改良,如卫生间设备的改良,使之更能适用于没有经过宇航特殊训练的普通人。我们相信,太空漫步的“宇航员特权时代”将会过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冲出地球,走向茫茫宇宙。

从文段内容来看,实现太空旅游的四个条件是:

                                  

                                  

                                  

                                  

 

查看答案

依照示例的句式,运用对偶修辞给人物写评价。

示例:《祝福》中的祥林嫂:一生若草芥,讥笑声中行乞鲁镇;残年如风烛,祝福声里惨死街头。

(1)《水浒传》中的林冲:

(2)《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她长得像我妈

巩高峰

①在一溜搬运工里,我见到她的时候,吃了一惊。嗯,女搬运工本来就很少见,何况她这么矮小瘦弱,我都不知道她能不能搬动一箱瓷砖。

②让我吃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昨天下午刚刚见过她,就在一家大超市门口。当时之所以多留意了她几眼,是因为她长得有点像我妈,满脸都是皱纹,看上去明显超出实际年龄。只是她看起来稍稍年轻一点,但是更瘦小,像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小一号的我妈。我记得因为这个,我还笑了笑。

③当时她正和儿子吵架,虽然她努力表现出家长训斥孩子的样子,可俩人看起来就是在吵架。儿子也就十三四岁的模样,却比她高半头,她得仰着头数落他——因为那个男孩自己做主在超市买了一双耐克鞋,而且从超市一出来就立马换上了,那双旧鞋则拎在手里。

④她说她天天在超市门口整理自行车,打扫卫生,一个月才挣八百,他一双鞋就给花没了。她儿子看起来更生气,说篮球队的同伴买的都是今年的新款,最便宜的也一千多,他买了双旧款,还打六折,结果还是被唠叨半天。

⑤今天竟然又见到她,巧得让我不由多看了她一眼。她很敏感,很快发现我注意了她一下,而且她误会了我的眼神,特意从一排搬运工里跑过来,跟我保证说她能搬动,让我放心,她不是来混搬运费的。我不过是帮朋友一点小忙,替他看着搬运工腾挪一个仓库。所以我朝她点点头,说:“你可以挑小箱搬,注意别砸着脚。”

⑥她本来都转身走了,听我说了这句话,回头看了我一眼,显然又理解错我的意思了。第一箱她就赌气搬了个最大的,一箱足足70斤。我试过,两个人抬都有些吃力。她个头矮,不能像别人用背的方式,只好抱着箱子,身子后仰,下巴紧紧顶着,走起来有点摇晃。虽然很吃力,倒也顺利搬到了仓库门口的车厢口。她停了一下,用右腿顶住,深吸一口气,“嗨”的一声将瓷砖箱举高了一些,由车上面的搬运工接过去。她掸了掸衣襟上的灰尘,扭头看了看我,眼神里有点小得意。

⑦第一车装满的时候,搬运工们突然嗷嗷叫着往车上爬,争抢去卸车的机会。卸车和装车的价钱一样,但是比起装车,那活儿可轻松多了,所以需要的人也少,只用四个就可以。最先爬上车的四个人,就算抢到了机会。她反应明显慢了,等她挤到车厢边,四个胜利者已经坐在瓷砖上微笑了,有种占了便宜的兴高采烈。

⑧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那些男搬运工背后带着讥笑议论她时,都叫她“那个女的”。他们说她是被亲姑姑从四川拐卖到这边的,卖给了一个大她十八岁的老男人。最初几年怕她跑了,老男人把她拴在屋里,整天不让她出来,直到后来她接连生了三个孩子,让她走她也不肯走了。

⑨显然,他们对她既排斥又有些同情,他们觉得搬运东西是男人干的活儿,她不该来分他们的搬运费,也不该干这么辛苦的活儿。

⑩我把一张塑料凳子递给她,示意她坐下来歇歇:“一会儿车还得回来,腾空这个仓库怎么也得十几车,下一趟再去。”

她勉强笑了笑,没说话。这些搬运工里就她没带杯子,于是我用一次性杯子倒了水给她,她边喝水边谢了我三次。

我说:“我昨天见过你,你不是在那个超市门口管理自行车吗?怎么又来干这个?”

她听我这么说,惊讶地挑了挑眉毛,笑了,“那个活儿只干半天,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一点。上午都闲着没事儿,反正多赚一点是一点嘛,是吧?”她其实很健谈,而且话里果然有些四川口音。后来,她就跟我聊开了。她说她男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也懒,还喜欢喝酒。她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读大学了,从第二学期开始就不让家里给钱了,都是自己做家教赚学费和生活费。二女儿明年也要高考了,她心气高,只想考北大清华。就是小儿子从小惯坏了,不太听话。

说这些的时候,她满脸都是笑——心疼、欣慰又有点骄傲。只是说到小儿子叛逆,还跟她顶嘴、吵架时,她的脸上罩上了乌云。说着说着,她突然毫无征兆地哭了,鼻涕眼泪混在一块,一把抹了擦在鞋帮子上。

那姿势、口吻和表情,跟我妈当年为我生气时几乎一模一样。有那么一瞬间,我很是恍惚,仿佛自己又在倔强地面对着伤心的母亲。

后面的几趟车,我跟司机交代了,每趟都让她跟去卸车,而且不用挤在车厢里,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她每次去卸车时都回头感激地朝我笑一下。

她不知道,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是(  )(  )

A.小说的语言含蓄蕴藉,描写如行云流水,叙述自然,人物形象鲜活,为读者展现了小说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魅力,可圈可点。

B.女搬运工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为了使女搬运工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

C.小说第⑧段中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身世的议论,表现了男搬运工们对的同情,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调

D.这篇小说的标题“她长得像我妈”,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内涵丰富,除了可以设置悬念、提示情节,还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彰显了文章主旨。

E.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加入“我”与女搬运工的情感交流与情绪互动,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真实性。

2.小说末尾处“她不知道,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这句话体现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3.小说中的女搬运工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你怎样看待小说中女搬运工的儿子这一人物?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2)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4)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吕端,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常参朝官告疾逾年而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

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廷美由是恳请       从:跟随。

B.与寇准同列           虑:担心。

C.准遂告其             故:缘故。

D.戒凶逆              以:用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B.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C.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D.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易直    字:古代男子十八岁成年时取字,作为对“名”的补充,供他人称呼,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

B主上栉风沐雨    主上:和“圣上”“皇上”“陛下”一样,是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尊称,此处“主上”指太宗。

C备位宰相      备位:是居官的自谦之词,意思是自己本来能力不够,愧居其位,担任这个官职不过是聊以充数。

D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高祖:与在民俗中对家族前辈的称呼不同,此处是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的“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有洞察力。太宗征讨河东时,他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随从太宗一起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吕端能识大体。他因自己先登相位担心寇准心理不平衡,提出了使二人承担相同职责的建议,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C.吕端勇于任事。太宗原本想杀死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来惩戒叛逆,吕端主动探知后,劝止了太宗,并提出了妥当的办法

D.吕端平和宽厚。李惟清从掌管枢密院改任御史中丞,怀疑自己受了打压,就在吕端下班之后,弹劾中伤吕端,吕端不以为虑。

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2)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