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后面题
文体兴衰叹
许多人会费解,为什么今天的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浮躁的时代不是更应该把文章写短吗,不是更符合“文化快餐”这个说辞吗?还有,为什么诗人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整体上不及小说家?这些都值得对文学文体的流变进行思考。
文体的流变显然是有线索可循的——思想的复杂、感情的丰富,迫使文体不断被突破。最突出的例证是中国的诗歌流变,从《诗经》的四言到汉诗五言,再到唐朝的七言为多,直至宋词的出现,文体流变表现为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元代戏曲、明清小说,从外部进一步证明文体的“扩容”势不可当,而与此同时,绝句、律诗则逐渐退化到“闲笔”的境地。这说明了文体的流变和人类文明发展,和人们表达感情的丰沛程度是同时进步的。
然而,一种文体的兴衰,受文人的追捧或淡化,被读者热衷或冷落,涉及更多因素,外部环境力量甚至更直接地影响、左右、决定着这种起落。社会需求迫使文化人必须去适应、去追随,这是跟写作的功利性密切相关的,潜藏着“务实”的、“非文学”的动力,也可以说是时代风潮影响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文学火热,中短篇小说掀起热潮,很多小说家都热衷于此,那是个观念日新月异、不断突破的年代,中短篇表达思想、传递观念更迅速、更直接。长篇小说之类的“黄钟大吕”“扛鼎之作”何时能出现,成了很多文学人的担忧。时间过了不到30年,世情大变,长篇小说已经不再是需要呼吁的文体,它在各方面的待遇都远远超过了中短篇。长篇写作也已经不再是一个作家在长期的中短篇创作积淀后的尝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人们又开始担忧,最能体现作家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中短篇为什么寥落了?这显然和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有关。一部作品靠作者知名度销售,远不及靠题材、靠书名更能抓人眼球。市场这个冷冰冰的东西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裹挟着文体的兴衰。
近日重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找到了更为久远的证据——文体的兴衰想来是一个很不文学的问题。谈到唐代传奇小说的兴盛,鲁迅认为,这其实与那时的“社会需求”,说彻底了是与士子、文人、“知识青年”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的。唐时,举子们进京赶考,需要将自己写的诗抄成卷子,拜名人鉴定,如果能得到“文化名人”的赞赏,则“声价十倍”,及第希望大增。但开元年后,诗歌被人厌倦,是名人们也看烦了吧,诗歌不招人待见,有人就抄小说呈上,结果反而暴得名声,于是鲁迅说:“所以从前不满意小说的,到此时也多做起小说来,因之传奇小说,就盛极一时了。”
今天是市场,唐时是及第,它们都关乎生存和现实前程,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文学的健康发展并非靠作家、评论家呼吁就能实现。
文体流变有规律,其推手却很复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感,梳理其中的关系。然而面对许多难以左右的因素,总免不了一声叹息。但愿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文学依然能够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社会,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小说家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整体上超越诗人,这一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B.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们表达感情的丰沛程度带动文体的流变,使文体流变呈现为不断扩充的过程。
C.外部环境力量对一种文体的兴衰起着决定作用,文化人在适应、追随社会需求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写作功利性。
D.只靠作家、评论家呼吁不能实现文学的健康发展,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感,梳理其中的关系,让文学依然能够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观念日新月异、不断突破的年代,中短篇小说表达思想、传递观念更迅速、更直接,掀起热潮。
B.长篇小说不到30年的时间里,地位远远超过了中短篇,是因为长篇写作不再是作家长期积淀后的尝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
C.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对文体的兴衰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唐代传奇的兴盛,与士子、文人、“知识青年”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
D.唐时,诗歌颇受欢迎,举子们都想借诗得到文化名人的赞赏,从而增加及第的希望;但后来也许人们看腻了诗歌,小说反而受到青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体的流变有线索可循,从《诗经》的四言到汉诗五言,再到唐朝的七言,再到宋词、元代戏曲、明清小说,都表现为文体的“扩容”。
B.一种文体受文人的追捧或忽视,被读者热衷或冷落,会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如当今社会,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C.在当今社会,市场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影响着文体的兴衰。一部作品要想抓人眼球,必须靠题材、书名,而不能靠作者知名度。
D.无论是今天的市场,还是唐时的科考,都对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文体流变的复杂推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
语境默写
(1)《逍遥游》中,《齐谐》记载鹏鸟飞上九万里高空,要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中,对列子驾风而行的自由轻妙赞赏有加的句子是: , 。
(3)《论语十则》中,用“云”作比喻,形象地表述对“富贵”态度的句子是: , 。
(4)《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
(5)《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标准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后面题。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光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作者好友。
1.请结合词句赏析下阕中“更”的妙处。
2.本词上阕用了什么典故,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愈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素贤旦 贤:赏识,认为……贤能
B.一朝殆尽,诚可惜也 殆:全部,完全
C.寇准数短旦 数:屡次,多次
D.甚得许大度量 许:这样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
B.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
C.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
D.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旦小时候沉稳文静,聪明好学,他的父亲认为他将来可以官至宰相。真宗即位后,王旦被授于中书舍人,皇帝认为他是帮助自己实现太平的人。
B.王旦跟随皇帝出征澶州,后因雍王元份得了急病,王旦返回东京,代理留守事务。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率领子弟、亲属到郊外迎接皇帝凯旋。
C.宫内发生火灾,后有人说是荣王宫失火所致,请求逮捕治罪相关人员,经王旦据理力争,皇帝赦免了有关人员。
D.王旦有大度量。中书送达密院的文件,违反文件格式,寇准上报皇帝,王旦受到皇上责问;后密院也有错误的文件送达中书,王旦却让人将文件退回密院。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
(2)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文化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家、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背影》《欧游杂记》《论雅俗共赏》等。
B.《迷娘曲》的作者歌德,是意大利著名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代表作有诗剧《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其作品对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
C.《论语》是语录体的散文集,书中多为简洁的语言片段,一般每章节只有数十字。其突出特点是简洁凝练,生动隽永,意味深长。
D.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经历的一种文体。优秀的传记文学应该是历史的真和文学的美的结合,是历史的科学性和文学的形象性的结合。
下列句子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彼且奚适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申之以孝悌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