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0月4日,青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0月4日,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店”发生宰客事件。四川游客肖先生和南京游客朱先生在该店用餐,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但结账时却变成了38元一只;店老板还手持大棍威胁客人,而一句“以上海鲜单个计价”被店家暗搓搓地(暗地里,不明显地)写在菜单最下方很不明显的地方。

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对该店下达罚款9万元、责令停业整顿并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涉事的烧烤店已经关停。

网友评价说:这位老板缺少做人的智慧和境界,所以他就没有做事的能力。那么有智慧、有境界的人会怎样做事?请用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必须鲜明;不要改写,不要扩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做人要诚信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 的魔杖。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 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诚信,你所拥有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 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 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 ,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 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我们崇尚这样一种诚信:仰起希冀的脸 庞,拍拍娇嫩的手,歪歪头,说:“相信你!”此时此刻,难道你的心 底能不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潮?我们向往这样一种诚 信;舒开紧蹙的眉,露出笑靥,快步走到朋友面前,说:“真诚地祝贺你!”此景此境,难道你的头脑没有闪烁过 一片快 乐的彩云?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世界。 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在凋谢, 亲情之果在陨落;撩起人们面前的五彩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的脸,变了形的丑陋的脸。这样的世界,流淌着 恶浊的血液,飘浮着腐朽的气息,太可怕了! 诚信的云翳被抛弃,再也映不出夕阳西下彩霞的绚烂。我向往真诚,渴望信任,希望旷 野望天时,天蓝草碧,云白风清。 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信的行囊,人生路上的步履才更平稳,足音才会更坚实! 天使用诚信作绷带,医好了飞翔的翅膀。我知道,撒旦的谎言会被揭穿,他的魔杖会失 灵。诚信不可抛,它是法宝!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新闻类材料作文。以新闻为材料的作文题,要注意新闻报道的事件及新闻评析等内容,然后根据新闻事件所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管理问题,道德与法治等问题构思立意。例如本题中,通过青岛游客被宰事件,我们可以体会出既有海鲜店的不讲诚信的原则问题,道德问题和不文明问题,也有监管当局的监管不力,渎职失职问题,因此只要围绕这些方面立意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从2016年起,将语文分值从150分提高到180分,

英语分值从150分降低到100分。另外,英语一年两次考试,考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成绩三年有效,如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这个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以下是

某校师生的一段对话,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连贯。

生甲:为英语降低到100分叫好,有利于我们学习减负。

生乙:                       ?即使英语只考50分,竞争一样会很激烈。

生甲: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工具,是回  归理性的时候了。

生乙:也是,                               

老师:这次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分值增减,而是国人开始重视母语的学习,更理性地看待外语学习的体现。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最连贯的一组是( 

①为了达到一种万众跟随奥运火种的神圣感,国际奥委会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十分严格。

②国际奥委会相信这种纯净的火种能够代表奥运会所倡导的和平、友谊、团结和进步。

③如果火炬熄灭,也只能用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

④而在火炬接力过程中,只能有一个传递队伍,一条路线。

⑤火种必须是在奥林匹亚山脚下用凸透镜采集的太阳光。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⑤③②④   D①⑤④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建设部要求,各地要重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D.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现在的重庆夜景,更加璀璨夺目,已成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部队整齐,旗帜鲜明,平买平卖,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交口称赞。

B.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无可非议

C.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D.6月8日,波兰和希腊将上演揭幕战,拉开欧洲杯的大幕,为了看球赛的实况转播,小赵早早就打开电视,目不交睫地盯着荧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上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B.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C.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D.在中国,除了主流作家或年纪较大的读者外,年轻读者对《百年孤独》不感兴趣,更有甚者认为此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

E.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2.材料说“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除作品外,他留下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3.材料写了马尔克斯请略萨写序、补交房租、探访嘉宝三件事,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