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訽。基不自安,请告归。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赐临濠地若干顷。
丞相胡惟庸初为宁国知县,以善长荐,擢太常少卿,后为丞相,因相往来。而善长弟存义子佑,惟庸从女婿也。十三年,惟庸谋反伏诛,坐党死者甚众,善长如故。又五年,善长年已七十有七,耄不检下。十八年,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而善长奴卢仲谦等,亦告善长与惟庸通赂遗,交私语。狱具,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会有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B.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C.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D.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里中:“里”为古代居民组织,有“五邻为里”之说。“里中”指同里的人,也指家中。文中为后者意。
B.茶法:古代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对茶叶买卖实行征税。明代茶法征收办法在元代基础上斟酌改订。
C.连坐:旧时一人犯法,其家属亲友邻里等连带受罚。李善长全家就因胡惟庸谋逆之罪而连坐被诛。
D.中丞:官名,即御史中丞,是言官之首。因居殿中而得名。明初沿用旧制,太祖就曾封刘基为中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善长全力辅佐太祖,深得信任。李善长曾跟从太祖攻下滁州,担任参谋,参预机密事务的谋划,主管军队的粮饷供应。
B.李善长熟悉典章制度。他裁定决断各种事务都非常明快流畅,又娴于辞令。太祖要招纳人才,常常命他书写文告书信。
C.李善长多次修订法度。他提出对盐实行专卖,立茶法,恢复制钱法,请求删去除犯大逆罪的连坐处罚,太祖让他裁定后公示。
D.李善长外表宽和,内心褊狭刻薄。参议李饮冰等稍有越权,李善长立即上奏罢黜他们。刘基也因与其发生争执而请假回乡。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
(2)狱具,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抢劫偷盗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区别于以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色的“天下为家”,即某个人及其家族将天下据为己有的时代。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儒家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道德理想国——大同之世。
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判不得不遵循的基本点。清初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中,对世袭社会中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宋代朱熹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世袭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尽管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的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这就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和作用。这就不仅使得儒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儒学不仅不是能够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包含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的逝去而消失,而且“家天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在强调人自我做主而不皈依于外在的上帝、主张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之城,体现天下一家的追求等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则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在“礼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就是儒家力图实现的一个道德理想国。
B.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朱熹首倡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来对家天下时代做出反省和批评,他的言论体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情怀。
D.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因无权势,其思想作用的发挥总是有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黄宗羲把天下为公的取向作为社会评判的标准,通过与理想之世的比较,对世袭社会的家天下做出了无情的抨击。
B.古代儒者常以“道”的化身自居,在与权势集团的斗争中总能体现出超越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C.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为它发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采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
B.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社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C.由于“以道抗势”的行为不可能对家天下的社会真正发挥影响,儒家在传统社会中的处境尴尬,其思想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
D.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二者殊途同归,只要完全遵循二者理论上的契合,就能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只有在自己站立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下面是关于“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以及“最想工作的地方”的调查情况。请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
表一: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
理想工作 | 企业管理者 | 公务员 | 医生 | 自己创业 | 法律工作者 |
比例 | 20% | 8.3% | 8.4% | 52.8% | 10.5% |
表二:我国大学生最想工作的地方
理想工作地 | 所在地区的镇 | 所在地区的中心城市 | 国内大城市 | 所在地区的县 | 所在地区的村 |
比例 | 10.6% | 30.4% | 34.2% | 15.8% | 9% |
(1)请综合表一、表二的信息,简要概括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
(2)针对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紫叶合欢是从合欢树的自然变异中优选出来的一种彩色变种, ① ,且观赏性更好。紫叶合欢不仅好看,而且还有一个可能鲜为人知的能力, ② 。它能够在地震前2天作出反应,因为这种植物与含羞草一样是敏感性植物,它的根系能够敏感捕捉到地下发生的许多物理化学变化,其中包括地下水、大地电位、电流及磁场的变化, ③ ,使它成为地震观测的首选树种。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他们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 。
A.只要我们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不是顺其本性,我们就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B.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顺其本性地进行阅读的引导,我们就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C.只有我们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且顺其本性,我们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D.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