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请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做一个幸福的人 海子在自己的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写道:“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得敏感的诗人最终选择了卧轨,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不只是他,世界上有许多人,都挣扎在生活的矛盾中,纠缠于痛苦而遥望着幸福。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愿意终其一生做一个勇敢的逐梦人。但是,由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使我们那颗不安分的心被潜移默化地倾向了利欲的天平,太过追求荣耀和结果,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加速度,忽略了人生路上许多一闪即逝的美好,甚至不给自己留下喘息的机会。这样的生活,幸福吗?光环的背后,留在心底的,是否只有一阵阵苦涩的空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他享受的快乐并不全来自于所谓的成功,而是他在逐梦过程中所获得的人生百味,增加的人生厚度。即使梦想如断线风筝般飘忽不定。但有它在前方作为人生的启明星,内心依然充实,我们仍然能尝到幸福的甜蜜! 做一个幸福的人,是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在乱世中独守自己的一方净土,为饥渴的灵魂带来精神上的琼浆玉露,这样,再苦再难的磨炼一样能甘之如饴。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文学大师索尔仁尼琴正是这样的人。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吐出的句句真话刺中了时代与社会的弊端!他曾说:“一句真话的分量重过一个世界。”没错,当他把自己的监狱生活写成《古拉格群岛》一书并出版后,振聋发聩,他狠狠地鞭挞了现实的种种黑暗,让全世界都对他肃然起敬!很羡慕像索尔仁尼琴这样活得坦坦荡荡的人,他不惧怕苦难,他惧怕的是无法讲真话!幸福,并不来源于客观的物质环境,真正影响我们幸福指数的,便是我们的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 曾经有份知名杂志对世界上各个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作过排名,排在首位的是个太平洋上一个不知名的小岛国,而美国、日本、英国等国际金融枢钮只能尴尬地排在几十名。这样的结果,不是说明了在利益统治下的人们,即使物质财富充足,仍不能获得幸福吗?而岛国居民生活条件尽管相对落后,但简单的生活却使他们活出了最幸福的日子!走出利益设下的圈套,淡泊明志,小品一杯茶,苦后回甘,重回自己人生原本的轨道,方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坚守着自己的心灵港湾,活出逐梦过程中的丰富,活出思想旅途中的独立,与平淡日子里的淡泊。 做一个幸福的人 幸福,是一种心境,这种心境不是用金钱与名利堆砌而来的,不是他人的目光带来的,不是肉体的愉悦感官的刺激,而是心灵的满足。心灵有了满足感,即使身处穷乡僻壤,没有钟鸣鼎食,也是幸福的。我们有幸来到世上一遭,重要的是在走时无愧于己。如何无愧?那就是做一个幸福的人。 怎样做一个幸福的人?你先要规划人生。庸庸碌碌随大流的人不会幸福,因为他不知自己要什么。规划人生,我们避不开理想这个问题。有的人毕生的理想只是找一个饲主,当一个米虫,他不去创造成功,不去付出汗水,只想在他人的荫庇下过完一生,他以为他是智慧的,殊不知这只是低级的幸福,爱因斯坦称之为“猪栏的理想”。那些幸福的人总是清楚的知道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是像爱因斯坦一样从世界的真理里追求幸福,还是做个学者从卷帙浩繁的历史中追求幸福?是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以他人的幸福为幸福,还是从亲人的爱中获得幸福?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幸福是什么的人,才拥有通往幸福人生的通行证。 之后,你要耕耘人生。幸福不止在于鲜花与掌声中,也在于辛苦耕耘的汗水中;不止在于最后的奖杯里,更在于付出的过程中。所以幸福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从始到终的整条脉络里的心灵的满足。选择休闲人生的人,他的幸福在“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中,选择奉献的人,他的幸福在于为他人创造的价值中;选择拼搏的人,他的幸福在于其中流下的汗水与血泪里。尽管过程中有痛苦与难过,最后回首时,满溢于心中的,是那酸酸甜甜意味深长的满足的幸福。于是,做一个幸福的人,是自始至终的幸福,不必害怕付出,那将会成为你甜蜜的回忆。 做一个幸福的人,你还要传播幸福,幸福在传递中才会升值,你从父母那里获得了爱的幸福,你也要将感动回馈给他们,你们于是变得更幸福。世上还有那么多不幸福的人,他们或许在穷困中挣扎,或许在烦恼中窒息。我们没有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幸福,但我们可以尽我们所能的关怀他们,送去我们心中的爱,他们或许也能够展露笑颜,而我们的幸福也会更加饱满,生活在幸福社会的人才拥有幸福人生。 做一个幸福的人,你选择人生,为之奉献,心中的满足就是你一生的幸福。 【解析】 试题分析: 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本题的审题点集中在“幸福”二字上,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积累衍生出“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幸福”“如何对待拥有的幸福”等等话题,并围绕自己确立的话题,展开自己的文章。整体上审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在确定写作方向的前提下,提高立意,拓宽思路是关键。如,可以确立“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幸福”“宽容别人也可以得到幸福”得到新颖独到的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②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③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④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⑤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⑥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⑦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⑧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

1.文章第②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文章第③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

3.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

4.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3)黄河之飞尚不得过,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蓝田日暖玉生烟。

(6)人生得意须尽欢,                          

(7)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两句中最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晒客

杨暄

晒客,源自英文“Share分享”,无疑是2007年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8月份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里,就包括了“晒客”。现在,这个群体正异常活跃于晒客专业网站和各种各样的BBS之中。

最初的晒客是那群将自己的工资条拿出来展示的网友,他们往往会在网上公开自己的工资有多少、奖金是多少、年贴是多少、福利有多少等信息,引来众多应和者。

一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上海的一位热能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单,一长串的数字详实地罗列出了他8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其中最有名的“晒工资”,当属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在博客上公布自己月收入4786元的工资条,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学老师收入的争论。

除了工资,晒客还热衷于“晒”衣服、“晒”孩子、“晒”感情、“晒”美食,甚至“晒”基金、“晒”股票……

2006年才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晒客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地从一小群人的词汇变成公认的新群体?一些网民认为,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晒”隐私不仅让自己压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和宣泄,有时候还能得到许多网友的真诚安慰,这种方式很好。专家认为,这就是“晒”的魅力。现代社会中,网络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一个平台。其自由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表达渠道,晒客说出了现实中可能需要遮掩的内容,将个人的情感、经历统统拿出来分享,“晒”出来的真实故事更容易引起旁观者共鸣,实现了网络和现实的融合。

最近,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晒客中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晒黑”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记者在一些“晒黑”论坛上发现,“晒黑”的内容各式各样。比如,一名叫“微笑女王”的网友“晒”出了饭店后厨的一组照片。照片中,这家饭店的露天后厨西边是一个垃圾堆,东边是一个停车场,厨师们就在尘土飞场中洗菜、切菜。此外,哪家超市服务态度不好,哪家商场不给发票、哪家银行办事效率低等,“晒黑”族都会将它们拎出来“晒晒太阳”。

针对“晒黑”,有人热烈支持,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就应该拿出来晒晒,揭露丑恶,促进社会进步,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担心网络言论缺乏监督,“晒黑”言辞会有偏颇,夸大事实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不利于社会和谐。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晒黑”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分析,网络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有利于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起来,形成更大的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晒黑”族的做法表示担忧,认为“晒黑”最后容易演变成一场愤怒情绪的集体宣泄,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

选自《人民日报》2007年9月25日第11版

1.从原文看,下列对“晒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

B.“晒”可以成为网民之间传递情感的渠道,许多在生活中不便与同事朋友交流的话题可以贴到网上和陌生人交流。

C.从工资到股票,参“晒”内容繁多,说明互联网应用的日益丰富,单一的网民群体开始分化,出现了新“网客”。

D.晒客中的“晒黑”族,就是将社会中的“黑色现象”详细披露在网络上,以警醒网民或政府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晒客借助网络“晒”出来的隐私内容和真实故事,容易引起网友共鸣,实现网络和现实的融合。

B.人们对“晒黑”族褒贬不一,这说明“晒客”作为新兴的网络群体,应具备最基本的自律意识。

C.“晒客”内容丰富多彩,但要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同时,告诫网民就事论事,不意气用事。

D.“晒黑”族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成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这反映了“晒黑”族团结的力量。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晒客晒“公”,只要自担责任,也可以依法包容;但“晒”过头了,会扰乱社会秩序,引发法律纠纷。

B.晒客晒“私”,只要自己愿意,不去伤害别人,并且不违背法律,要“晒”什么,当然自己可以做主。

C.晒客晒“黑”,须慎重对待,因为这既涉及法律责任,也涉及隐私、机构形象和社会和谐等问题。

D.晒客不能什么都“晒”,须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网民们应理智地对所“晒”信息进行客观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