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春暮
寇准①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②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①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②菱花:指镜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道:“忠愍诗思(情思)凄婉。”试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①为沛王史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注释】①无害:无比,无人能胜。 ②厄塞:险要之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帝为亭长,常左右之 左右:帮助。
B.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去:离开
C.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 距:距离
D.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辄:立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何为丞相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 臣请为王言乐
D.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地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虽然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对萧何却是疑忌重重。在京索激战中,刘邦就担心他会乘机反叛,所以常常借“劳苦”之名从前方派员到关中后方侦伺萧何的动静。
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4.把上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2)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3)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下列句式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管仲既用 B.故内惑于郑秀
C.大破楚师于丹、淅 D.吾幽囚受辱
下列句式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李将军之谓也
B.孔子布衣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D.是命也夫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忌妒
B.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礼、义、廉、耻
C.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D.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穷困:贫困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战胜而不予人功 ②项羽仁而爱人
③高祖因狎侮诸客 ④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