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 走进_____...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

走进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走进光的世界 烟雾缭绕,梦一般的感觉……那是色彩的世界:紫色的蝴蝶振翅起舞,溢出清香,轻、柔;层层涟漪,荡漾出晶莹的雨晕,灵、清;空气不会凝固,夕阳的余辉穿过蝉翼,划过紫色的水晶洞,划破寂静,闪现出七色彩虹,这些都是从那精彩、美丽的光世界中所探寻出来的. 光可分为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先说说可见光. 光使我们看见了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光使我们看见美丽绚烂的流星.流星是瞬间的火花,只有光能让我们看见.光不仅给予我们视觉上的享受,而且光还有许多应用在生活当中.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当夜晚我们行走在路上时,月光可以为我们照明;太阳灶可以利用太阳光烧水做饭;每当人们汗流浃背时,会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医疗方面光也体现出了作用:医院里医生做手术时,在无影灯下操作;耳科医生为病人检查耳道时,戴着额镜,将光聚在耳道内.光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下,光更有了广泛的应用,如:利用激光进行测距、准直、光纤通信、激光手术;利用航标灯可为轮船与飞机进行导航等.其实我们的古人也善于利用光,如:墨子与他的学生就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我们古人曾利用冰透镜向日取火等. 还有看不见的光,如:红外线、紫外线、X光等.不可见光有哪些应用呢?红外线可以为我们进行遥控,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卫星遥感照相,利用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看清漆黑夜晚下的敌人的活动;紫外线可以为我们杀菌消毒,如经常晒被子、“黑光灯”发出的紫外线可诱捕害虫;婴儿多晒太阳可以使皮肤产生维生素D;而X光可以进行人体透视…… 若这世界没有光,我们将不知道光有那么多的用途.若这世界没有光,我们将永远生活在黑暗没有色彩的梦幻世界里了.若这个世界没有光,我们将欣赏不到五光十色的花儿,看不到舞台上绚丽的灯光…… 但光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我们长时间在阳光下过度照射,会很易患难皮肤病.强光照射眼睛,容易损害视力,如:在电工焊接时的光,对人的眼就有极大的伤害.在城市里建筑物上装的玻璃容易发生强烈反光.容易靠造成各种各样的光污染.在夜晚时,强光会影响人们的睡眠,甚至可改变生物的节律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光”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去利用光的有利方面,去避免它的弊处. 姹紫嫣红的世界,使用人留连忘返.多姿多彩的生活令人回味无穷.而“光”如此神奇美丽.让我们好好欣赏这世界的美丽景色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提示语+半命题+要求”的半命题作文。写好本题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审清题目,弄懂要求。无论横线上填何种对象,“走进”一词应是全题之眼,所写之文不管叙事、抒情还是说理,都须紧扣它展开。尤为重要的是理解“走进”的含义。它除了有“行走进入”之意外,还可以有“观看”、“阅读”、“体验”等意。此外,文题“写一篇以自己的观察、经历、体验、见闻、感受、认识为内容的文章”一句,限定了所写文章必须用第一人称。其次,扬长避短,精心构思。题目没有文体限制,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由于本题为半命题,较之全命题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考生在选取角度,填补“走进”的对象时,应选择自己熟知的。例如:走进报刊的世界、影视的世界,你会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你感触良多;走进的多彩的世界,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获得人生的启迪;走进大自然的世界,你会感叹景致美不胜收,让你情感升华;走进书籍的世界,你会感到视野开阔;走进集体,你会感觉到温暖无比等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弄清了题意之后,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本题“走进……的世界”,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2.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3.要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本题,如果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等词语,就会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了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按照信息迁移的要求抄写下面这段话。

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查看答案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条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出台中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将从150分升至180分,英语则由150分降至100分——“语文提分英语降分”成为此番改革的焦点。这一举措提升了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可以设想在高考指挥棒的调控下,语文教育“边缘化”的状态将有望缓解。

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选拔优等生的标准首先是数学,其次就是英语。中考中有个不成文规定,两个考生分数相同,数学分数高的优先,数学成绩也相同再看英语,反正没有语文的份儿。这种选拔的导向,造成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于语文课程的轻视,经常听说有孩子课外报班补数学、学英语,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学点文学课。语文之所以被“边缘化”,说白了,是教育功利化、实用化的一种体现。

作为母语的语文遭此冷遇,后果其实很严重。不仅会给孩子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一些大学毕业生,却连个小信息都写不好。许多所谓高材生虽然专业知识很精深,但由于人文基础知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心灵的发育与完善,带来沟通障碍和情感脆弱等人格危机。所以,语文教育涉及对各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是基础的基础,不容忽视。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个对出它的下联。

(1)上联:扫千年旧习

(2)上联:祖国江山好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自秦淮河上寻桨声

龚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杜牧的《泊秦淮》。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摇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上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有些变味儿,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准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于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了无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船游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选自《散文刊》,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没有看到秦淮河之前,对秦淮河的印象总的来说是美好的。

B.作者把见到的秦淮河比作珠光宝气的女子,能够看出作者对现实中的秦淮河是非常失望的。

C.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对现代人不爱惜人文环境、丢失古老文化的行为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D.秦淮河中“汩汩的桨声”是作家心灵中的一支歌,怀念“桨声”就是怀念秦淮河的历史。

E.作者说走马观花的我们不必向秦淮河寻求什么,意在说现代人已不需要秦淮河的清韵。

2.作者在没有看到秦淮河前,对秦淮河构想了一幅怎样的优美图画,这有什么作用?

3.请写出文中划线部分所运用的两种修辞,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4.第七段中说“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这是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观?

 

查看答案

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3)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