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主管刑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B.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C.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D.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乐》《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B.古时称子杀父,臣杀君等下杀上为“弑”。黄生认为汤武弑君而取得天下,是犯上作乱。

C.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

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任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察举和征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汤武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汤武是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所以是秉承天命而得到天下。

B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居中调停使他们的争论停息。

C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一家之言,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帮助才摆脱困境。

D辕固生治学严谨细致。他勉励公孙弘,所以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2)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1.D 2.A 3.A 4.(1)桀纣的百姓不愿意被他们驱使从而归附汤武,汤武不能阻止而被拥立为君主,这不是接受天命的安排是什么?(“为之使”“立”“受命”各1分,句意2分。) (2)辕固生说:“公孙先生,研讨儒家宗旨来发表意见,不能 歪曲儒学原意来迎合时世!”(“务”“曲”“阿”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正确断句为“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虚词“曰”“ 之”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虚词“曰”“ 之”断句。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这类题需要平时的识记与积累。A项表述错误,“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得到了景帝的赞同”错,景帝对二人的争辩没有做出明确的评判,后文说,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C项“一家之言”错,应是“普通人言论”。D项“严谨细致”于文无据,“勉励”不恰当,且“教导公孙弘”与后人以辕固生见解为依据并没有因果关系。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对照,即可发现A项有曲解文意的错误。 4.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为之使”“立”“受命”;(2) “务”“曲”“阿”。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他因为研究《诗经》,在孝景帝时任博士。有一次,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黄生说:“商汤、周武王不是秉承天命做天子,是弑君篡 位。”辕固生说:“不对,夏桀、商纣暴虐淫乱,天下人心都归向于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夏桀、商纣,夏桀、商纣的百姓不为他们所用而归顺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不能阻止而被拥立为天子,不是秉承天命是什么呢?”黄生说:“帽子虽然破,一定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新,一定穿在脚上。这是为什么呢?是上下的制度分名。如今夏桀、商纣虽然无道,但却是君主;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但只是臣下。君主有错误行为,臣下不能够用正直的话匡正过失来尊奉天子,反而趁其过失而诛杀他们,取而代之,南面称王,不是弑君是什么呢?”辕固生说:“一定像你所说,那么高祖代替秦朝登上天子的位置,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知道味道;谈论学问的人不谈论商汤、周武王受命的事情,不能算是愚蠢。”就停止了争论。此后学者没人敢讲清是受命是弑君这个问题。 窦太后喜欢《老子》一书,召来辕固生问《老子》一书的问题。辕固生说:“这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太后发怒说:“到哪里去找那些被秦始皇焚烧掉的儒家书呢?”于是让辕固生进入猪圈刺杀猪。景帝知道太后生气而辕固生是直言无罪,于是给辕生锋利的兵器,到猪圈里刺杀猪,正好刺中它的心脏,只一刺,猪应手倒地。太后默不作声,无法再加罪于他,就作罢了。过了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廉洁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的太傅。过了很长时间,他因病免官。 当今皇上刚登位,又用征召贤良的名 义征召辕固生。那些谄谀的儒生大多嫉妒诋毁辕固生,说:“辕固生老了。”于是被罢官回家。这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 岁了。辕固生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被征召,他斜着眼来看辕固生。辕固生说:“公孙先生,务必依照儒家宗旨来发表意见,不能歪曲儒学原意来迎合时世!”从这以后,齐地谈论《诗经》都依循辕固生的见解。那些凭借研究《诗经》而显贵的齐人,都是辕固生的学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礼治秩序

费孝通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例如殉葬。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得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新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

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1.下列对“礼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治”可以培养出守礼的民众,但是这些民众不一定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而可能是杀人的“野蛮人”,关键看这“礼”的性质如何。

B.“礼治”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从规范行为的意义上讲,和法律没有不同,但是它依靠无形的传统来维持,所以有好古的保守性。

C.“礼治”培养人对“礼”的敬畏感,对“礼”的服从应是有目的的,如果能够克己复礼,天下就归于“仁”了,“礼治”的目的是培养“仁”的人格。

D.“礼治”实施 的基础是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礼崩乐坏”就是因为“礼治”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代表“法治”的法家就成为新生力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的局限性,有些礼仪是行为规范的,有些是生产生活的,有些是丧葬祭祀的,有些可以继承,有些应该摈弃。

B.“礼”的成型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因,安土重迁的乡土社会由于人口流动、土地资源等变动很少,所以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有效经验尽可抄袭。

C.“礼”的约束不依靠法律和道德的力量,而是靠教化中养成的个人的服从感,人逃脱法律的制裁可以骄傲、得意,但是违“礼”总会内疚。

D.“礼”不适用于团体合作的时候,团体合作需要大家遵守规则,而“礼”主要不是一种外在规则,而是一种内心对自我的规范,更适用于个体。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的标准和“法”的标准不一样,合“礼”和合法不是一回事。

B.礼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但它并不能离开社会而由本能或无意形成,它还是要依靠传统的教化、熏染,这个过程有一定的被动性。

C.礼和普通的道德也有不同,这种不同除了守礼和遵守道德规范的约束机制不同,还表现在道德感的形成是一种被动过程,不是个体主动的服从。

D.礼重视传统,道德靠社会舆论协调人际关系,法律重视处理团体生活的问题,三者各有侧重,但在约束个体、形成人格方面有相通的地方。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

走进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按照信息迁移的要求抄写下面这段话。

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查看答案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条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出台中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将从150分升至180分,英语则由150分降至100分——“语文提分英语降分”成为此番改革的焦点。这一举措提升了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可以设想在高考指挥棒的调控下,语文教育“边缘化”的状态将有望缓解。

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选拔优等生的标准首先是数学,其次就是英语。中考中有个不成文规定,两个考生分数相同,数学分数高的优先,数学成绩也相同再看英语,反正没有语文的份儿。这种选拔的导向,造成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于语文课程的轻视,经常听说有孩子课外报班补数学、学英语,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学点文学课。语文之所以被“边缘化”,说白了,是教育功利化、实用化的一种体现。

作为母语的语文遭此冷遇,后果其实很严重。不仅会给孩子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一些大学毕业生,却连个小信息都写不好。许多所谓高材生虽然专业知识很精深,但由于人文基础知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心灵的发育与完善,带来沟通障碍和情感脆弱等人格危机。所以,语文教育涉及对各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是基础的基础,不容忽视。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个对出它的下联。

(1)上联:扫千年旧习

(2)上联:祖国江山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