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1.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的特点和暗示性。
D.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是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之长处,暗讥西洋诗之短弊。
3.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外国诗创作在押韵上没有中国古代诗那么严格的限制。中国诗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说诗的语言要讲究含蓄,要耐人寻味。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外国诗人也主张诗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的特点和暗示性。
C.中国古代诗人在进行诗创作时,特别追求形式美,在声韵、遣词、造句上往往精雕细刻。
D.外国诗与中国古代诗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外国诗的贡献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媒体报道,包括湖南长沙、郴州,浙江杭州、浦江县,江苏扬州、连云港、泗洪,山东临沂,安徽滁州、广德、宁国等地,全国至少有11个市县发生了抵制肯德基事件。有人说,这种爱国是“神助攻”、“帮倒忙”;也有人说,这种“朴素的爱国激情”值得肯定。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两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老人固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较少, ,神经系统的敏感力和反应力明显减退;另外, ,老人若与周围格格不入,多种关系欠融洽,会导致固执进一步加深;最后,老人往往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微小事情看得过重,长期挂在心头, ,内心郁闷烦躁,凡事就会缺乏变通。
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 “四大”,而是“五大”。此“五大”者何?即“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
①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
②这是很“唯物”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
③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
④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
⑤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
⑥这就又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
A.④③⑤①⑥② B.④③②⑤①⑥
C.④③①⑥②⑤ D.⑥④③⑤①②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实际上,文学鉴赏有一个公认的规律,那就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一部作品, ,一部分读者认为优秀,另一部分读者却认为不过如此,这是文学鉴赏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世界上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文学奖,每次公布得奖作品后都会在文坛上产生激烈争议,不像自然科学奖那样基本上可以一锤定音。
A.读者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因为其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
B.读者拥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因而阅读感受也会不一样
C.读者因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D.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的读者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