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斐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高、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桀,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文静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致之?”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杀之,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刘文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B.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C.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D.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真主”是我国说汉语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唯一主宰安拉的尊称。文中的“真主”是“真命天子”的意思。

C.“四海”,四方之海,指天下。现泛指全国各地,也可指世界各地。常和“五湖”连用。

D.“突厥”“可汗”是少数民族中的常见的称呼。“突厥”和“可汗”都是指民族部落首领的专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对世道有自己的看法。当看到社会动乱时,裴寂发出不知何处安身的慨叹,但刘文静却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

B.刘文静能够准确分析天下的局势。当秦王与他谈论天下大事时,他能够清楚地判断当时的形势,并且给秦王出谋划策。

C.刘文静长于外交谋略。他请求与突厥交好,唐公派他出使突厥,他用金币等引诱始毕可汗,可汗答应帮助唐公,刘文静圆满完成任务。

D.刘文静因嫉妒惹来杀身之祸。裴寂因旧交的恩情官位高居刘文静之上,刘文静心中不服,对他产生嫉妒,最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欤!

(2)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1.C 2.D 3.D 4.(1)唐国公的儿子,不是平凡的人,心胸开阔且非常勇武,是汉高帝、魏太祖那样的人啊! (2)我虽然顺应天命做了皇帝,但以往的好友怎么可以忘记呢?您千万不要有什么疑忌。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这段话断句本题注意“曰”,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唐国公登上天子之位,提拔刘文静为纳言。当时皇帝多次引导显贵的大臣与自己同榻而坐,刘文静进谏说:“现在天下人无不臣服,但召见群臣,说话时还称姓名。帝王之位尊贵,您屈尊与臣子同席而坐,这正是王导所说的太阳屈驾与世间万物一起啊。”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西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突厥是中亚和西亚等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他们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在现代,突厥称呼不特指一个民族,而是继承突厥血统并操突厥语民族的总称。这些人的分布甚广,全盛时,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583年,隋将长孙晟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在屡次与隋朝的战争中战败而走向衰落。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裴寂的官位高于自己,刘文静心中不服,每次议论政事多反驳裴寂,但这并不是刘文静被杀的原因。刘文静被杀是因为他失宠的妾让自己的哥哥告发刘文静谋反。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项结合文本内容“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杀之,年五十二”可知,刘文静被杀是因为他失宠的妾让自己的哥哥告发刘文静谋反。 4.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固定称谓保留“汉高帝、魏太祖”,“子”译为儿子,“非常人也”判断句,“之徒”译为那样的人。(2)“应天受命”译为顺应天命做了皇帝,“宿昔之好”译为以往的好友,“嫌”译为疑忌。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子”“嫌”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非常人也”判断句,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刘文静,字肇仁,洒脱不拘,有才能谋略。大业末年,担任晋阳令,与晋阳宫监(官职名)裴寂关系很好。裴寂晚上看见巡逻兵在城墙上传递烽火,叹息道:“天下正乱,我将何处安身?”刘文静笑着说:“像您说的,正是英雄豪杰所依仗的条件。我们二人怎能终身漂泊贫贱呢?” 高祖当时为唐国公,镇守太原,刘文静看出他有大志向,加深和他的交往。又见过秦王后,(刘文静)对裴寂说:“唐国公的儿子,不是平凡的人,心胸开阔且非常勇武,是汉高帝、魏太祖那样的人啊!”裴寂并没有认同(他的说法)。刘文静不久因与李密有姻亲关系获罪下狱,秦王私下里入狱探望他。文静大喜,故意用言辞激他说:“死丧战乱的形势正严峻,不是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那样的人就不能平定。”秦王说:“你怎么知道没有那样的人呢?现在来这里看望你,并不是为了儿女间的私情互相怜悯。世道将变,只是想同你商议大事,请试着同我谈谈天下大事。”刘文静说:“皇帝南巡,军队拥阻在河、洛一带,盗贼像蜉蝣一样集结在一起,数以万计,必须有真命天子收编且任用他们。如果您确实能顺应天意抓住机遇,那么天下就不难平定。现在汾、晋一带的躲避盗贼的人都在此,我一向了解其中的豪杰,一旦号召,十万人的军队是可以召集到的。加上您府上的几万士兵,命令一下,谁不愿意追随呢?击鼓进关,以此来震慑天下,帝王大业就实现了。”秦王笑着说:“您的话正与我的心意相合。”于是暗地里安排宾客。 唐国公开设大将军府,任命刘文静为司马。刘文静请求与突厥结盟,唐国公答应了。(唐国公)派刘文静出使结交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说:“唐国公因何事起兵?”刘文静说:“先帝废黜嫡长子而把王位授予后主,所以天下大乱文言文阅读答案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斐寂善阅读答案。唐国公是王室的近亲,害怕他人毁掉王室,起兵废黜不应该被立为皇帝的人。希望与突厥共同平定京城,金币、美女都归可汗所有。”始毕可汗非常高兴,立即派两千骑兵跟随文静回去,又献上一千匹骏马。唐国公高兴地说:“没有您哪里能够做到这件事呢?” 唐国公登上天子之位,提拔刘文静为纳言。当时皇帝多次引导显贵的大臣与自己同榻而坐,刘文静进谏说:“现在天下人无不臣服,但召见群臣,说话时还称姓名。帝王之位尊贵,您屈尊与臣子同席而坐,这正是王导所说的太阳屈驾与世间万物一起啊。”皇帝说:“我虽然顺应天命做了皇帝,但以往的好友怎么可以忘记呢?您千万不要有什么疑忌。” 刘文静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但裴寂却只凭旧交的恩情官居自己之上,心中不服。每次议论政事,多反驳裴寂,于是生出嫌隙。 刘文静的妾失去宠爱,告诉她哥哥向朝廷告发刘文静反叛,刘文静就被交付司法官吏审讯。皇帝派遣裴寂、萧瑀审问情状。皇帝杀了刘文静,刘文静享年五十二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宫斗剧”的文化本质

顾名思义,“宫斗剧”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而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战场上厮杀的,是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她们拼死争斗的目标只有一个:皇帝的雨露和恩宠。在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没有质疑和反叛,没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所异者只有手段的高下与计谋的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的迥然分野。但即便如此,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她们的得势与失宠,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尊贵如皇后、贵妃,渺小如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身处其中的女性,因而对自身的险恶处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敏感,种种拿不上台面的阴狠伎俩,正是她们在“斗争”中寻找到的应对之策。换句话说,她们不过是在重演“以恶制恶”的套路。

从本质上看,“宫斗剧”属于娱乐至上的“戏说历史”,虽然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但也存在着如何选择和利用历史资源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只是宫斗题材重复出现的表面原因,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因素,则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事实上,“宫斗剧”不过是类型剧的一种。在 “宫斗剧”盛行之前,宫廷题材历史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以《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为代表的“帝王系列”,着力展示当权者称霸天下的雄心和治理江山的艰难,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而以《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代表的“戏说系列”,则延续了古已有之的“君清官侠客梦”的叙事模式,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即便是备受争议的《还珠格格》,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

就其审美接受效应的本质看,“宫斗剧”中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例如,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而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则与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颇为相似,甚至其“高明”的手段可资借鉴。至于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无论是情场还是职场,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这些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1.下列对于“宫斗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斗剧”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的,是以后宫为背景的,以“斗”为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的剧种。

B.“宫斗剧”是以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为主角,把皇帝的雨露和恩宠作为她们拼死争斗的唯一目标,而进行厮杀的剧种。

C.“宫斗剧”中,无论是尊贵的皇后、贵妃,还是渺小的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

D.“宫斗剧”中,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都表现出一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看作是合理的。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斗剧”属于“戏说历史”,娱乐至上,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很多剧情也可以虚构。

B.“宫斗剧”题材不断重复出现,不只是因为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原因,则是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

C.“帝王系列”的历史剧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

D.虽然《还珠格格》还在一直备受人们争议,剧情虚构的成份过多,但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所以从艺术上还是可以借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可以从“宫斗剧”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中,找到合理的解读。

B.随着男性在商业社会中的权力越来越强大,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迫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

C.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和“宫斗剧”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颇为相似;而剧中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

D.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现今社会的情场或职场这样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查看答案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叙写故事、刻画形象,也可以描写景物、抒发情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34岁。王安石与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讲讲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潜的诗的意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