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寂夜见逻蝶传烽,叱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 ”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岂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李密姻属系狱, 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奋臂大呼,則四海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践天子位,摧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文静妾失宠,告其兄,其兄上告文静反,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已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货。臣官赏与众人等,家无余财,诚不能无少怨。”帝曰:文静此言,反心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与晋阳宫监裴寂       善:交好

B.文静俄李密姻属系狱    坐:因犯……罪

C.公无嫌               其:一定

D.今天下未              靖:安定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洞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B.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C.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可忘

D.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才干卓异,有识人之明。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与李氏父子深相交结。

B.刘文静深受李世民器重。刘文静认为李世民能成大业,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不惜屈尊探狱。

C. 刘文静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刘文静自恃才高,鄙视裴寂,更不满自己位居其下,多次与裴寂争执,结下仇怨。

D.刘文静结交裴寂,交友不慎。刘文静因心怀怨愤被李渊认为有反叛之心,裴寂趁机落井下石,刘文静最终被冤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C 2.D 3.C 4. (1)刘文静自认为才能比裴寂要强得多,又屡建军功,而裴寂只能凭故旧恩宠官位高于自己,心中不平。 (2)登记官吏人民,封闭官府仓库,来等待将军您。派遣将领守卫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那些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C 项,“公其无嫌”中的“其”可以联系语境理解。当“其”放在主谓之间的时候,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一定”,二是“还是”。这就需要分析说话人的语气。此处是刘文静劝谏高祖李渊,李渊对刘文静说的一番话。应解释为“还是”更符合语境,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还是不要介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比如本题中,“何厌之有”可以联系“暴秦之欲无厌”来理解。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这句话是说“皇帝的座位庄严尊贵,屈尊与臣子同席而坐,这正是王导所说的太阳附着万物啊。”皇帝说:“我虽然顺应天命,过去的好友又怎么能忘记?”;然后抓表示对话的词语“曰”,再抓文言句式“此……者也”。这句话的标点如下: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原文中,刘文静虽自恃才高,但没有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更没有鄙视裴寂。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C是考查对刘文静形象的把握,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刘文静对待裴寂的内容,然后进行比对。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以”,认为;“甚”,多;“用”,因为;“居”,处于;“意”,心中。第二句中,“籍”,登记;“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出入”偏义复合词,偏在“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刘文静,字肇仁,自称祖籍彭城,世代居住在京兆武功。豪爽洒脱有才能谋略。大业末年, 任晋阳令,和晋阳宫监裴寂交好。裴寂夜晚见巡逻兵在城垛上传递烽火,叹道:“天下正乱,我将住在哪里?”文静笑着回答说:“如你所说。现在正是英雄用武之时。我们二人岂能始终漂泊贫贱呢?” 高祖为唐公镇守太原时,文静观察到他胸怀大志,加深交往。见过秦王后。对裴寂说:“唐公之子,不是平凡人,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一类的人啊!大概是上天要让他兴起了。” 裴寂不以为然。不久刘文静因与李密是姻亲获罪下狱,秦王见没有其他可以商议的人,就私下 去探视他。刘文静大喜,对亲王说:“皇上到南方巡游,军队拥诸在河、洛一带,盗贼如蜉蚁一样集结在一起,大的链接州县,小的占据山泽为险阻,数以万计,有待于真正的君主收编并任用他们。如果您确实能顺应天命抓住机遇,振臂高呼,那么天下就平定了。如今晋躲避盗贼的人全都聚集在此,我刘文静向来了解其中的豪杰,一旦号召,即刻就可得到十万军队。击鼓入关,威震天下,帝王大业就成功了。”秦王笑着说:“你得话正与我的心意想合。”于是暗中部署宾客。 唐公登上天子之位后,刘文静升迁为纳言。当时唐公时常招引贵臣同榻而坐,刘文静劝谏说:“现在天下没有不臣服的,但接见臣下,说话还称姓名。皇帝的座位庄严尊贵,屈尊与臣子同席而坐,这正是王导所说的太阳附着万物啊。”皇帝说:“我虽然顺应天命,过去的好友又怎么能忘记?你还是不要介意。” 刘文静自认为才能比裴寂要强得多,又屡建军功,而裴寂只能凭故旧恩宠官位高于自己,心中不平。每次和裴寂谈论政事多持反对意见,于是有了矛盾。曾经与弟弟散骑常侍刘文起饮酒时喝醉了,口出怨言,拔刀击柱说:“一定要杀了裴寂。”刘文静的妾失宠后,便告诉了她的兄长,其兄上告刘丈静谋反,于是刘文静被交给了执法官审讯。皇帝派遣裴寂,萧瑀审讯罪状,刘文静回答说:“过去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地位大致相等。如今裴寂已官居仆射,居住高等宅第,宠遇和赏赐的财产极多。巨的官位赏赐与众人相等,家无余财,确实不可能没有怨望之心。”皇帝说:“文静这话,造反之心已经很明确了。”李纲、萧瑀都证明他没有造反,皇帝素来疏远猜忌他,裴寂又说;“刘文静有权谋好诡辩,而且秉性猜忌阴险,激愤时常不考虑后果,恶言叛逆已暴露验明,如今天下尚未安定,恐怕会成为后患。”皇帝于是杀了他,终年五十二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袁行霈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李白乃是以气夺人。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尽管古人对气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都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 使人惊讶、叹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盛唐人的创造力,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像的。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新的生命,成为新的意象。还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前人似乎忽略了,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李白却有新的发现,咏之于诗,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

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岭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当感情达到高潮时,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

所谓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而这也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深沉的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李白经常写自己的愁,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和宋词里那类锁在小楼深院中的闲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盛唐时代,随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上升,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也达到相当充分的地步。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显示了人格的力量。这是中国古代志士最可宝贵的节操,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

节选自《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1.下列关于李白“以气夺人”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

B.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

C.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D.李白诗歌的气奇表现为超凡的创造力,逸气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气壮则表现为 一种强烈的自信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因此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B.李白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集中表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他笔下那咆哮愤怒、—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C.李白的乐观自信的精神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的这种精神

D.李白一直以积极态度去对待困难、挫折和打击,并以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回避了苦闷和忧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因为前人的忽略,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但在李白的吟咏之下,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

B.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

C.与后世一些诗词中的“愁”相比,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

D.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其气壮,在于其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的人格力量。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群臣侍殿上者

⑦沛公安在             ⑧沛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⑨大王来何操           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②/③⑥/⑦⑨/    B①/②⑤⑩/③⑥/④⑦⑨

C.①②/⑤⑩/③⑥/④⑦⑨/    D.①④/②⑤④/③⑥/⑦⑨/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以鄙            ②既东

③此其志不在          吏民,封府库

⑤常以身蔽沛公        ⑥项伯杀人,臣

⑦范增数项王         ⑧此亡秦之

⑨顷之未发,太子    踞以骂曰

A.①②/③⑥/④⑤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⑥④⑦/⑤⑩/⑧/⑨

C.①⑥⑨/②③/④⑦/⑤⑩/⑧   D①③/②⑥/④⑦/⑤⑩/⑧/⑨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是(  

行李之往来          ②而听细说

③秦王目眩良久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所以遣将守关者

⑦项王默然不应       ⑧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⑨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⑩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A.②⑦⑩   B.③⑧⑩   C.④⑥⑨   D③⑦⑨

 

查看答案

选出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夫晋,何之有(厌恶            ②既东郑(使成为边界

人之力而敝之(因为            计不知所出耳(回头看)

太子言(如果没有)              ⑥秦王复击轲,八创(遭受

⑦素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⑧秦时与臣(游玩

⑨旦曰不可不蚤来自项王(感谢    ⑩沛公不杯杓(能承受)

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出)         失其所(亲附,结交)

A.①②⑤⑦⑪⑫    B.②⑤⑥⑦⑩    C.②⑤⑥⑨⑩    D③④⑤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