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60分) 题目:那一次,我读懂了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

作文(60分)

题目:那一次,我读懂了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班级、真实人名等信息;字数不少于800.

 

那一次,我读懂了你 春去秋来 / 你的爱已无声 / 把爱全给了我 / 把世界给了我 /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 多想靠近你 /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题记 星星在闪烁,灯光在摇晃,我的心在痛。 沉甸甸的心,在急促的呼吸的配合下,跳得“扑通扑通”的。我深深吸一口气,闭上眼,脑子里出现了那清晰的一幕:我拿着月考的成绩,怯怯地把它放在父亲的手中,换来的却是父亲的一阵“狂轰滥炸”,什么“不认真”啊,“马虎”啊,“懒惰”啊,全在一瞬间塞进了我的耳里。 本来已经差到极点的心情,在父亲的责骂中迅速升级,终于转化成一句强硬的话:“每次都这样,考不好并不是我所想的,干嘛骂我……你不去考?”丢下这句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话,我甩门而去,留给父亲一个无情的背影。我想,父亲当时的表情一定是惊愕的,无奈的,伤感的。 路灯黯淡了许多,路上已经没有几个人了,我在家对面的路边徘徊了很久,始终拿不定主意:是回去,还是继续逗留?望回家里,灯光仍亮着,我知道,一定是父亲还没有睡觉。多少年了,父亲养成了习惯,无论我多晚回家,他总会等我的门。今晚,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夜越来越静,路灯光却越来越亮了。 我有点累了,想想,自己还真不该发脾气走了出来。也许,父亲此时正焦急地等我回去呢;也许,他现在正像以前一样,小心翼翼地穿针拿线,就着昏黄的灯光,眯着眼睛,为我补着校服上的纽扣呢——今天刚和他说了我的纽扣又掉了的时候,他还责骂我说女孩子家蹦蹦跳跳的,把纽扣都玩丢了;也许,他正忙碌地为他的女儿热了一次又一次的饭菜,收拾好桌面凌乱的书本,放好书包;也许,……父亲肯定在忙着,因为我留给他的“烂摊子”太多了。 还记得,母亲说过:“你父亲脾气不好,可他,是疼你的。”对此,我却不以为然:疼我,干嘛经常骂我?此时,夜给我宁静的空间,母亲的话又再次回旋在脑中,我想,是的,父亲应该是爱我的,只是他的爱,我一直不懂,不愿去懂。 家越来越近了,眼前的灯光也越来越朦胧了,我摸了一把眼泪,心想,我一定要告诉父亲: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半命题作文。考生可以在“读懂了”后面填入宾语,即“读懂”的对象,可以是名词,比如自己、妈妈、朋友……,也可以是形容词,比如快乐、幸福……。从命题来看,考生应选择记叙文,抓住“那一次”的具体事件来写,要注意从细节之处来体现横线上补入的内容。在语言运用上,尽量使用修辞,比如比喻、比拟等。同样一种普通的原料,在技艺高超的厨师手中却可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写作亦是如此。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①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②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③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④填题,要提取自己的生活储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⑤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创新性了。⑥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⑦用心推敲,炼精妙文题。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要特别重视检查。一是检查通顺不通顺,主要看语言是否连贯,文理是否通达。有的同学为了题目的标新立异,不惜题文不对,这就本末倒置了。二是检查精彩不精彩,但要特别注意:不能以词害意,题与文要圆融和谐。如果题目通顺又精彩,那么这个半命题拟题就成功了。2.审题是核心。审题,就是要辨别题目在哪里限制、在哪里开放。限制处要认真分析,开放之处要去寻找感情的触发点,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有的放矢,拟出独具匠心的题目。3.优化立意和点题。(1)立意是关键。考场应试作文立意的好坏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建构自己认识事物、判断分析的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从而掌握审题立意的技巧。①立意应有鲜明的时代感,紧扣时代特征,反映当今社会以及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当今社会人们积极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倾向。无论写什么文体,其立意都必须抒发、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进取的创造精神,立意不健康甚至错误,其他一切便均无从谈起。比如2010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几分 在心头》,虽然填充题目的范围放在了某种感情或心理活动上,似乎什么感情都可以涉及,但实际上也是有所限制的。比如所要写到的感情必须是体现对自己的正面引导,体现理性的思考,杜绝“埋怨”“愤怒”“不满”等不良情绪的出现。②立意应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这是就立意的深刻特点来说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社会、人物、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世界和生活的复杂性越来越感到困惑,因此,在写作中常常留露出显得肤浅的疑惑、困惑、消极、悲观,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使作文的立意流于表面,没有深入人类真正深邃而悠远的精神世界,导致文章的立意片面或消极,缺乏一种昂扬向上、积极奋进的使命感,造成考场作文的失误或失败。(2)点题应及时而到位。半命题作文尤其注重点题。点题可以体现出你对题目的理解,对题目的把握。另外,要想你的作文题目与众不同,就需要考场作文必须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点题可以让阅卷教师在瞬间被吸引,被打动。可以开宗明义,篇首点。 落笔紧扣标题,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读者一下就抓住意脉。可以卒章显志,结尾点。结尾点题,卒章显志,水到渠成,既能让读者充分、准确地把握主旨,又能在结构上收束全文。也可以蕴涵深沉,含蓄点。就是说,行文从字面上看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但在意义上含蓄地点出了题意,让读者进行深思回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面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32个字)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叫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等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研究表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高纯度”饮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把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句式整齐的句子,可以更换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相比于史铁生双腿健全时的桀骜与鲁莽,我更佩服他坐在轮椅上重新冷静的思考生命的样子;我虽然钦佩桑兰在体操场上的竞技,但他意外瘫痪后为生活不断奋斗的样子更让我佩服;杂技演员精彩绝伦的表演固然令我赞叹,但他们在练习室里汗流浃背的样子难道不让我感动?……他们用生命的韧度与顽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也为世界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 明,承认她是世界上 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 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 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 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 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着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着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 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查看答案

(1)《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两句是:               

(2)《陈情表》中用“                 。”两句写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陈情表》中李密用“                。”两句要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请求。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5)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的两句是:                 。(《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课内翻译: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