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上李邕①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②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1.前四句描绘“大鹏”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李白笔下的“大鹏”与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象征意义有何不同?

2.最后两句,李白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何用意?体现了李白什么样的个性?

 

1.(1)运用夸张(或“想象”)的手法(1分),写出了一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震荡沧海的大鹏(2分)。(2)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是逍遥自由的象征,李白笔下的“大鹏”是自信进取的象征(2分)。 2.(1)最后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所以你李邕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2分)(2)这两句既是对李邕的揄揶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2分)。(3)最后两句体现了李白高度自信、傲视权贵(或“桀骜不驯”)的个性(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考查题,既有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也有对物象的考查,答题时,要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知识类型及用法,结合着对诗歌中描写“大鹏”的诗句分析作答。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修辞手法种类很多,例如,比喻、夸张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运用的历史典故及写作意图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典故的大意结合着诗歌注释分析作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用最为简短的字词,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从典故的性质上看,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远;引用现成的语辞,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蕴藉、更委婉。例如本题作者借用典故就是为了衬托苏轼的才学与书法成就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洒器。

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

(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诗歌的三个维度

如艾青所言,“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生活是艺术的基础,作为人类最久远的语言艺术形式,诗歌早就从人类先民的生活中开始。《淮南子》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诗歌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和人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表现生活的内容,交流生活的情感,表达生活的愿望。

20世纪初,田汉曾对西方的“Poetry”进行过语源学分析,认为“诗”即“创造”,诗人即“创造者”。这是现代人对于诗歌艺术特质的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意味着人们不仅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里发现诗”(朱自清),还应该发现高于生活的诗意,进而审视、省思生活的内涵。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确然,诗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且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诗歌可以怨刺上政、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陶冶心性涵养,也兼具交际、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社会担当取决于诗人的家国、民族意识和正义的情怀,对现实人生的思索,以及历史使命感。没有对生活的投入,没有痛苦的丰富和感情的严峻,没有审美的自觉,没有溯源个体生命意识和群体价值的求索,即便是关注了社会重大主题,也不会写出触动灵魂的诗句,无法引起精神共鸣。反之,有了飞扬的想象和含蓄美、张力美,诗歌既能够处理日常生活的细节和宏大的历史事件,亦可穿越多重镜像,探触生活的内核与盲区,察识美、生与死的纵深魅力和含义。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诗歌源自广义的生活,担当着特殊的社会使命,是心灵酣畅的舞蹈,是肉体与精神的隐秘汇合体。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关键是它以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类永恒不变的爱、真诚、自由与敬畏。(选自2016年9月23日 《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来源于生活,有着社会责任与担当,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而给予读者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

B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它从生活中诞生,又回归社会。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C诗歌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古往今来,凡是有家国情怀、民族意识、正义之感的诗人,都会有对现实人生的思索以及历史使命感。

D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从古代先民的劳动中诞生,在世世代代劳动者的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发展,生活是诗歌创作的基础,诗歌对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B诗歌贵在创造,诗人在生活中产生了灵感,发现了高于生活的诗意,创作出诗歌。诗歌是诗人对生活进行认识与思考的产物。

C诗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这是诗歌创作的第一要务,诗人要让诗歌艺术产生正能量,对社会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D诗人在诗歌中用形象的思维表达抽象的道理,用优美的文字表达深刻的主题;优秀诗歌会陶冶读者的心灵,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对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历史上屈原、李白、杜甫、辛弃疾等人的诗词,都与政治、民生、爱国息息相关,他们的诗作都是时代的镜子。

B诗歌的声音往往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就会难以生存;一个人如果没有诗歌的情怀,他拥有的只会是失败的人生。

C诗人如果没有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生活的深情投入,就不能写出具有很强生命力而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

D诗人创作的好诗,对于读者来说,有着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可以陶冶读者的情操,给读者带来愉悦和希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守住自己的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Application%20Data/Tencent/Users/154301835/QQ/WinTemp/RichOle/SL%5dSF8I5HDA~EXA7_7K0S)V.png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认为志愿者的性格和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没多大关系,觉得只要有一份好心就可以了。但是,这的确忽视了        ,例如,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是一位盲童,盲童需要的是志愿者和他多说话多沟通,而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如果是相当内向的,发言很少或者是一言不发,        ,服务就失败了。所以,这一类朋友就要        ,在能够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之后,再参加志愿服务为好,这样才不至于好心办了坏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