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用一段话说明漫画内容和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睡眠是生命的必需品, ,就会受到惩罚。保证睡眠,才符合生理科学。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看起来是整天在念书学习,结果 。这不仅仅是科学的事,也是法律的事。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在6点半之前就起床了; ,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6至8小时之间的,比例高达6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 ① , ② 互联网的开放性,朋友圈 ③ 具有公共性质。在朋友圈里 ④ 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⑤ 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个人在朋友圈发布 ⑥ 转发信息要慎重,不能盲目动指头。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选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但是 | 鉴于 | / | 除了 | 仍要 | 和 |
B | 因此 | 依据 | 还 | 既 | 还要 | 和 |
C | 但是 | 基于 | 又 | 除了 | 还要 | 或 |
D | 因此 | 依据 | / | 既 | 仍要 | 或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25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全体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欢迎我国体育健儿凯旋。
B.鉴于朝鲜半岛局势的最新变化,中日韩三国就此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王毅外长表明了中方原则立场,强调了全面遵守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2270号决议的重要性。
C.目前,意大利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的遇难者人数已上升至249人,受伤人数超过380人,媒体解读其伤亡惨重的主因是房屋旧、震源浅造成的。
D.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提醒,9月适逢中秋和国庆长假前夕,沿海地区游客集中,请沿海相关单位做好旅游景区海洋灾害防御部署,保障沿海旅游安全有序。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发生老虎咬人事件后,网上沸沸扬扬,老虎咬人事件到底是游客本身的责任还是园方的责任一度成为舆论热点。
②因为98个样本(北京奥运会的60个样本和伦敦奥运会的38个样本)药检结果呈阳性,所以国际奥委会或许因兴奋剂丑闻将举重项目从奥运中连根拔起。
③经过4年艰苦谈判,哥伦比亚政府与该国最大反政府武装惺惺相惜,24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宣布达成最终全面和平协议,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
④魏雪女士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她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开展了“华萌班”等公益项目。
⑤2015年8月31日,华山景区对外免费开放。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记者27日实地探访发现,虽然免费开放,游客却寥寥无几,还不如收费时人多。
⑥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沈从文:耐得住寂寞的纯正之人
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湘西的一个山洼小镇里,由于家境贫困,高小毕业后,就过着流浪式的生活。1922年,他来到北京报考燕京大学,未能如愿。于是,他租住在一间霉味刺鼻的小房里开始自学写作。而写文章对于他这样高小毕业生来说,无异于老虎吃天,就连最起码的标点符号也用不好,但他并不气馁.然而,投出去的稿子都如泥牛八海,这仍未动摇他的决心。为尽快发表作品,他决定去报刊编辑部当面请教。一次,他拿着写好的十几篇稿子,去了经常投稿的一家编辑部,那位编辑极不耐烦地看完后,从每篇稿子中摘出一段来,连成了一长段,当着众多编辑的面大声念起来,挖苦他:“世界文坛上从此将会出现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就是这位名叫沈从文的人!”奚落完后,是把那些稿子揉成一团,狠狠掷于废纸篓中。
沈从文并没有表现出一丝愤怒,而是微笑着对那位编辑说:“谢谢您的夸奖,我会努力的!”
依然是在那间霉味刺鼻的小房里,沈从文以顽强的毅力,终于于1924年,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写下了《边城》《湘行散记》等,很快名噪文坛。当年他曾报考而没有被录取的燕京大学,于1927年派专人上门,聘请他去该校任教。
沈从文先后在上海、武汉、青岛、北京等地的大学任教,并编辑多种报纸的文艺副刊。繁重的教学任务,并没有让他放弃写作,反而促成了众多作品的问世。汪曾祺生前曾说:“沈先生耐得住寂寞的功夫,非一般人所能达到。他能在陋室中对文学的社会功能产生他自己的看法,认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沈先生的看法‘太深太远’,照我看,这是文学功能的最正确的看法。”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逝世后,瑞典的汉学家马悦然感慨道:“沈先生如果再活上半年,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非他莫属。可这个老人,却对此毫无热情的。”
1950年后,年仅47岁的沈从文再也不和文学“较真”了,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时间,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谁也不会料到,从文坛突然“消失”的沈从文,却转入了陌生领域——文物考古和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这让许多人如坠云雾。
沈从文之所以如此,正是他对人世间蒙辱的超然。他曾在写给荒芜的信中说:“几十年来,只近于单门独户开个小小的服务店,把时间送走。回想一下,既对不起国家的期许,也对不起个人的生命,多年来在国内外得来的赞许,实已超过应得的甚多。懔于孔子所谓‘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名训,一切赞许不免转成一种不祥的负担……世事倏忽多变,持平守常,在人事的风风雨雨中,或可少些麻烦。”
于是,他避开熙攘的世事烦扰.一头钻进了故纸堆里,专注于文物考古和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沈从文历经多年潜心研究,写出了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内容林林总总,巍巍大气,流动着祥和之美,填补了我国古代文物研究的一项空白。
史学家马长风评价道:“沈先生的学识来自于苦读后的顿悟,他对文物中呈现出的人性的魅力,其直觉与理念翕合无间,天然无伪,自成一格。他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纯正之人,无论他先前的文学作品,还是后来的考古研究,都达到了雄浑苍凉,物我古今兼忘于刹那的境界!”
相关链接:①他(沈从文)是一个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的作家。评论家、文学史家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断地对他加以歪曲和误解。他写过《菜园》《新与旧》,然而人家说他是不革命的,他写《过年》《丈夫》,然而人家说他是脱离劳动人民的……(汪曾祺《<沈从文传﹥序》)
②沈从文之所以宁愿待在历史博物馆,这有他多年来养成的迷恋文物考古的因素在起作用,同时也是为了与多事的当代文坛保持必要的距离……沈从文当年选择退隐于文物研究,其实也是他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自己独立人格的某种坚守姿态。即使在十年浩劫期间,个人生存都成了问题,但沈从文对“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依然痴心不减。(李遇春《沈从文晚年旧体诗创作中的精神矛盾》)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沈从文在最初从事文学写作时,总想尽快发表作品,显得有些急功近利,结果投出去的稿子往往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写作的决心。
B.沈从文经过不断地学习与写作,终于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后来名噪文坛,甚至曾拒录他的燕京大学聘请他到校任教以作补偿。
C.文中引用了沈从文写给荒芜的信中的一段话,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懂得自我反思、胸怀博大的文人形象,同时也使文章更为真实可信。
D.沈从文的作品曾经被评论家、文学史家歪曲和误解,这是因为沈从文的作品中呈现的是另外一种人生,这种人生景象与现实生活差距很大。
E.本文语言平实,重点写了沈从文在文学、文物考古及古代服饰研究上的探索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人生中的寂寞而执着的追寻之路。
(2)在走向写作这条路时,沈从文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耐得住寂寞”是汪曾祺和马长风对沈从文的共同评价,那么沈从文的寂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沈从文的后半生选择了文物考古和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有人说这是对当时的文坛与社会现实的一种逃避,你赞同这一观点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