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岳飞之死 秦桧力主和议,恐诸将难制,欲尽收其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岳飞之死

秦桧力主和议,恐诸将难制,欲尽收其兵柄。乃罢韩世忠、张浚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罢刘錡知荆南府。时兀术遗秦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北图,必杀飞乃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碍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遂讽谏议大夫万俟卨等,交章论飞奉旨援淮西,畏敌逗留,罢为万寿观使,奉朝请。秦桧必欲杀飞,乃与张俊密谋,诱飞部曲能告飞者,优以重赏,卒无应者。闻飞统制王俊善告讦,号雕儿,使人谕之,王俊许诺。乃自为状付王俊,妄言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柄。执宪赴镇江行,枢密府鞫之。宪被掠无完肤,竟不伏。桧矫诏召飞父子证宪事。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遂与云就大理狱。桧命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裂裳以背示铸,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曰:“此上意也。”铸曰:“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乃改命万俟卨。卨素与飞有怨,遂诬飞令于鹏、孙革致书张宪、王贵,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云其书巳焚。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大理卿薛仁辅等皆言飞无辜,判宗正寺齐安王士请以百口保飞,皆不听。韩世忠心不平,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也?”

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浚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

飞好贤礼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若一书生,然忠信激烈,议论持正不阿,卒以此得祸云

1.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句(     )

A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B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C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

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飞之死与高层的议和思想有关。金兀术利用秦桧想要议和的心理,要求他把主张恢复黄河以北国土的岳飞杀掉,才能谈议和。

B.岳飞之死与手下人的诬告有很大关系。张俊自己写了一封文告,说副都统制张宪谋划着要占据襄阳,以使得岳飞能够恢复兵权。

C.岳飞之死离不开秦桧的大群独揽。大理卿薛仁辅等大臣力保岳飞无罪,但秦桧根本不听,一心要杀岳飞,罪名只是“其事体,莫须有”。

D.岳飞之死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秦桧等人先后几次捏造罪名来诬陷岳飞及其亲人、部下,始终没有能得逞;而大臣们也没有能救出岳飞。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桧必欲杀飞,乃与张俊密谋,诱飞部曲能告飞者,优以重赏,卒无应者。

②飞好贤礼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若一书生,然忠信激烈,议论持正不阿,卒以此得祸。

 

1.B 2.B 3.B 4.① 秦桧一定要杀死岳飞,于是与张俊秘密谋划,引诱岳飞部下能够告发岳飞的人以重赏来优待他,最终没有人响应。 ② 岳飞喜爱贤能,礼遇士人,阅览经书史籍,歌唱雅词,投壶为乐,谨恭风雅像个读书的人。但他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公正持平,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而被害。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给文言文断句,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如本题,注意结构一致的短语:“事亲至孝”“立志慷慨”“必取中原”“自奉甚薄”“有所欲为”“故无不胜”,固定结构“以……为念”等,不难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河”指黄河。词义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古文中出现“江”“河”,一般指“长江”“黄河”。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结合文本内容“闻飞统制王俊善告讦,号雕儿,使人谕之,王俊许诺。乃自为状付王俊,妄言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柄”可知,不是张俊写的,而是秦桧自己写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结合文本内容“闻飞统制王俊善告讦,号雕儿,使人谕之,王俊许诺。乃自为状付王俊,妄言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柄”可知,不是张俊写的,而是秦桧自己写的。 4.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固定人名字保留“秦桧”“岳飞”,“乃”译为于是,“曲”译为能够,“优”译为优待,“卒”译为最终。(2)固定人名字“岳飞”,“好贤礼士”译为喜爱贤能,礼遇士人,“恂恂”译为谨恭风雅,“持正不阿”译为公正持平,不屈服于人。“卒”译为最终。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乃”“曲”“卒”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秦桧极力主张议和,担心各路将领难以控制,打算全部收回他们的兵权,于是罢贬韩世忠、张浚担任枢密使的职务,罢贬岳飞担任副枢密使的职务,罢贬刘錡担任荆南知府。此时金兀术送给秦桧书信说:“你一天到晚把议和挂在嘴上,但是岳飞正在为攻打河北做准备,一定要杀掉岳飞才可以议和。”秦桧也认为如果岳飞不死,最终会阻碍议和,自己一定会遭到祸害,所以竭力谋划杀掉岳飞。于是暗示谏议大夫万俟卨等等人,递交奏章弹劾岳飞接到圣旨救援淮西却害怕敌人而逗留不前,罢贬岳飞担任万寿观使的职务,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奉朝请: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有以加朝会的资格。)秦桧一定要杀死岳飞,于是与张俊秘密谋划,引诱岳飞部下能够告发岳飞的人用重赏来优待他,最终没有人响应。秦桧听说岳飞的手下统制王俊喜欢揭人阴私(告讦gào jié,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号称雕儿,秦桧派人告诉他(能够告发岳飞 的人用重赏来优待他)王俊答应(告发岳飞)。秦 桧于是自己写好状文交给王俊,信口胡说副都统制 张宪。阴谋占据襄阳,想还给岳飞兵权。捉拿张宪到镇江行枢密府审问他。张宪被打得体无完肤,最后没有招供。秦桧假传圣旨召来岳飞父子证明张宪的事情。岳飞笑着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于是与岳云被收监在大理寺监狱。 秦桧命令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审问岳飞的案件。何铸引领岳飞到法庭上,追问他谋反的情形。岳飞撕开上衣,把自己的背部展示给何铸看,背上过去染黑的 “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墨迹深入肌肤。不久审查核实,(所告之罪状)都没有证据。何铸觉察到岳飞的冤情,向秦桧报告此事。秦桧说:“这是皇上的旨意。” 何铸说:“现在强大的敌人没有消灭,没有缘由就杀戮一员大将,将会失去士兵的军心,这不是国家的长久之计。 秦桧于是改用万俟卨(审理岳飞)。万俟卨(mò qí Xiè,复姓万俟,南宋初年奸臣)过去与岳飞有仇怨,于是诬陷岳飞让令于鹏、孙革写信给张宪、王贵,让他们探报虚实,来胁迫朝廷。岳云给张宪写信,让张宪筹措安排,让岳飞回到军中,还说那封书信已经烧毁。岳飞对质关押了两个月,没有可以证明他犯法事实。大理卿薛仁辅等人都说岳飞是无辜的,判宗正寺齐安王士褭请求用自家一百口人命为岳飞担保,秦桧都没有采纳。 韩世忠内心感到愤愤不平,追问这件事情的真实情况。秦桧说:“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张宪写信,虽然(情况)不太清楚,但是那件事情,‘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个字,用什么(怎么)使天下人心服呢? 岳飞侍奉母亲十分孝顺,情绪激昂地立下志向,把一定收复中原作为自己的志向。岳飞自己日常生活的供养少,比较勤俭节约。(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 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文言文

1.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筑舍定居)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①距洞百余步,有碑道(倾倒)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C.①则虽好游者不能也(走到尽头)

②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依,随着)

D.①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至,到达)

②未尝不文嗟悼(面对)

2.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②君既若见录

C.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渐见愁逼迫

D.①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3.下列带“之”的各句均出自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公从之       臣之壮也           是寡人之过也 

许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

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将焉取之 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

4.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

B.又欲肆其西              函

C.壮士一去兮不复          秦王柱而走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使使以闻大王

5.下列句中划线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B.范增数项王

C.常以身蔽沛公            D.吏民,封府库

 

查看答案

根据自己的理解准确补写出课文的相关内容

(1)韩愈《师说》中“            ”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4)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作者面对永不消逝的自然万物,直接抒发亡国之痛两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说:“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说:“这还要感谢风雪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怒、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校为庆祝60周年校庆,决定让班级推选精彩节目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

2.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