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家孙瀛洲 当代中国文博界,被人称之为专家甚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家孙瀛洲

当代中国文博界,被人称之为专家甚至“著名”专家好像不太难,但称得上“大”的不多,孙瀛洲先生即是这少数中的一个。

孙瀛洲1893年出生于河北冀县一个贫苦的家庭。1900年到北京“同春永”古玩铺做学徒,后又到“聚宝斋”、“铭记古玩铺”任职。他聪明好学,积累了丰富的文物基础知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孙瀛洲先生就对历代瓷器了如指掌,先于他人准确鉴别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以及元代至明代的永乐、宣德、咸化、弘治瓷器。1956年,孙瀛洲受聘到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陶瓷研究、鉴定工作。面对故宫数以万计的陶瓷藏品,孙先生如鱼得水,他曾说:“活到60多岁,没想到还能为人民做一点事,内心很乐意接受这一工作,并愿意把我几十年在文物认识上的一点经验贡献给祖国的文化事业。”孙先生对自己在古陶瓷鉴定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先后发表了《明嘉靖青花加彩鱼藻罐》、《试谈永乐、宣德景德镇官窑瓷年款》、《元明清瓷器的鉴定》等有关瓷器研究鉴定的论文9篇,文章中归纳的鉴定经验,对古陶瓷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有一次孙先生让人们把宋代官窑、哥窑、汝窑瓷器及一些明清的仿品放在一起,他背过身,人们打乱摆放次序,他闭上眼,转过身来,用手摸,一一准确地说出了各自的名称。

明清时期的墓葬出土瓷器很少,带纪年的更少;造型不像唐宋及更早期的瓷器那样有相对固定的标准。明清各个朝代的年限不长,瓷器的品种又繁杂,连续性又较强,因此明清瓷器的鉴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精确的断代是非常困难的。孙瀛洲先生以明清带年款的官窑瓷器作为标准器,把不同朝代的瓷器所具有的不同时代特征排比出来,进行研究归纳,并将这些“鉴证”提到理论化的高度再用以指导鉴定实践,为明清瓷器的科学鉴定奠定了基础。孙瀛洲先生是我国采用类型学方法对明清瓷器进行排比研究的第一人,他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

孙瀛洲先生还是一位真诚待人、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身为古陶瓷界德高望重的大专家却从不摆架子,热心培养青年一代,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同行。有时生病在家休息,还让学生到家中听讲,对年轻一代寄予莫大的期望。孙老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大批文物鉴定人才,其中既有耿宝昌先生这样堪称古陶瓷鉴定“泰斗”级的专家,也不乏为数众多、各领风骚的中青年栋梁之材。

孙瀛洲的生活是朴素的,平日一身素衣,一日三餐也是极其简单,每星期只吃一次肉——二两猪头肉。过春节,自己动手给孩子们做糖葫芦吃。可是,为了收购绝世珍品成化斗彩三秋杯,孙瀛洲当年一掷就是40根金条。旧北平古玩商会会长要高价收买,孙瀛洲不为所动,坚决拒绝。

孙瀛洲的子女曾说过,觉得父亲好像就因为文物才来到这个世界,全身心投入到文物当中,生活在文物当中,就像他只有文物。据女儿回想,视古玩如命的父亲是向来不会让家里人看他的珍宝的,常常自己关门把玩甚至忘了吃饭。私藏丰盛到不可想象,但家里的日子却非常简朴,她冬天戴的手套都是母亲用袜筒改的。正是这种对陶瓷的热爱,使得孙瀛洲收藏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陶瓷精品,从晋唐名瓷,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到明清瓷器,无所不包,自成系列。

1950年,为抗美援朝,孙瀛洲拿出一批珍贵文物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国家;1956年以后,出于爱国热忱,孙瀛洲毅然将毕生收藏的文物精品2900余件全部捐献故宫博物院,陶瓷占2000多件,其中25件珍贵瓷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森先生说,孙瀛洲先生“从学徒到经营者,从经营者到收藏家,从收藏家到文物鉴定专家,从文物鉴定专家再成为文物捐赠大家,这是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也是由小我到大公的升华过程”。

相关链接:

①明清瓷器鉴定有四个要点,即: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细致观察胎釉的特征。如果满足于局部的特征相符而失于整体的条件不合,或只看外表而忽略器里,或但观釉色而不问胎质,都是片面的。所以说造型、纹饰、款识、釉质与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全面一致的效果。                (摘自《孙瀛洲先生谈元明清瓷器鉴定》)

孙瀛洲先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宋代哥窑弦纹瓶、元代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等25件瓷器被定为一级文物,即国之重宝。如今,故宫馆藏数十万件古陶瓷中只有几百件是国家一级文物,这意味着孙瀛洲捐献的藏品奠定了故宫陶瓷收藏的基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孙瀛洲对历代瓷器了如指掌,由于采用类型学方法,总能先于他人准确鉴别宋代五大名窖瓷器以及元代至明清两代的瓷器。

B.尽管对明清瓷器进行精确的断代是非常困难的,但孙瀛洲采用独特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最终为明清瓷器的鉴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C.孙瀛洲还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既培养出耿宝昌这样堪称 “泰斗”的古陶瓷鉴定专家,也为其他文物鉴定领域培养了为数众多的栋梁之材。

D.孙瀛洲一生收藏了大批陶瓷精品,在受聘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最终他用自己的藏品为故宫博物院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2.结合材料概括分析孙瀛洲是如何“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的。

3.文中说孙瀛洲“好像就因为文物才来到这个世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B 2.①孙瀛洲以明清带年款的官窑瓷器作为标准器,把不同朝代的瓷器所具有的不同时代特征排比出来,进行研究归纳,是我国采用类型学方法对明清瓷器进行 排比研究的第一人。②将这些“鉴证”写成《明嘉靖青花加彩鱼藻罐》《试谈永乐、宣德景德镇官窑瓷年款》《元明清瓷器的鉴定》等瓷器研究鉴定论文,提到理论 化的高度再用以指导鉴定实践。③提出明清瓷器鉴定的四个要点,指出把造型、纹饰、款识、釉质与胎质等鉴定方法同时并用进行鉴定的方法。(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藏文物不为利动,花40根金条收购绝世珍品成化斗彩三秋杯却不愿高价售出。②藏文物不为物质享受,家里私藏丰盛到不可想象,但日子 却非常简朴。③爱文物异于常人,向来不让家里人看自己的收藏,自己把玩,乐在其中。④对文物的熟悉、鉴别异于常人,闭上眼也能鉴别瓷器。(每一点2分,意 思对即可) 【解析】 1.1】 试题分析:A项,采用类型学方法鉴别的是明清瓷器。C项并没有“为其他文物鉴定领域”培养栋梁之才。D项并不只是在“受聘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才激发孙瀛洲的爱国主义激情。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ADE三项主要是考查文本的内容。本题A注意筛选时间,他的类型学方法鉴别的是明清瓷器。C项范围扩大了,“孙老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大批文物鉴定人才”,不是“为其他文物鉴定领域培养了为数众多的栋梁之材”。D项时间错误,把他的爱国激情向后拖延了。 2.2】 试题分析:孙先生对自己在古陶瓷鉴定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先后发表了《明嘉靖青花加彩鱼藻罐》、《试谈永乐 、宣德景德镇官窑瓷年款》、《元明清瓷器的鉴定》等有关瓷器研究鉴定的论文9篇,文章中归纳的鉴定经验,对古陶瓷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孙瀛洲先生以明清带年款的官窑瓷器作为标准器,把不同朝代的瓷器所具有的不同时代特征排比出来,进行研究归纳,并将这些“鉴证”提到理论化的高度再用以指导鉴定实践,为明清瓷器的科学鉴定奠定了基础。孙瀛洲先生是我国采用类型学方法对明清瓷器进行排比研究的第一人,他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在相关链接中对他的方法“造型、纹饰、款识、釉质与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全面一致的效果”的表述。以上都是他“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的原因。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题目要求的是如何“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就是回答原因,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不能丢掉相关链接部分,这部分中会暗含对传主思想品质或艺术成就的补充。 3.3】 试题分析:他对文物熟悉到“让人们把宋代官窑、哥窑、汝窑瓷器及一些明清的仿品放在一起,他背过身,人们打乱摆放次序,他闭上眼,转过身来,用手摸,一一准确地说出了各自的名称”。他爱文物,可以“为了收购绝世珍品成化斗彩三秋杯,一掷就是40根金条”。他视文物为珍宝“旧北平古玩商会会长要高价收买,不为所动,坚决拒绝”“向来不会让家里人看他的珍宝的,常常自己关门把玩甚至忘了吃饭”。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本题是探究的题目,应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本题要通过文本阅读,体会大家孙瀛洲对文物的深入骨髓的爱,这爱是他“因为文物才来到这个世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做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

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

(选自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本是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

D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

2.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传统远离原本”原因的一项是(     )

A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新参照系的作用而具有更新与抗拒的两面性。

B读者对写作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根据所处参照系对原本作出新解释。

C因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始料之所及。

D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势必造成传统不断地远离原本。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

B因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

C过去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

D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②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以上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除诗歌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说明介绍漫画内容。(60字左右)

(2)指出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人体缺乏了某种物质会出现某些病症,这并不等于说越多地补充这一物质,防治该病症的效果越好。一般而言,                        ,但只要摄入达到“充足量”,再补充也没有额外的“防治效果”。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都是如此,如果身体缺乏,补充它自然会有效。但如果不缺,           ——甚至,补充过多,反倒可能会带来风险。所有的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都会有“充足摄入量”和“最大摄入量”两个指标。                 ,而后者是各种途径加起来不要超过的量。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