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美”字是不要本钱的,喝一杯滋味好的酒,你称赞它“美”;碰见一位年轻...

现代文阅读

“美”字是不要本钱的,喝一杯滋味好的酒,你称赞它“美”;碰见一位年轻姑娘,你称赞她“美”;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座雕像,你也还是称赞它“美”。这些经验显然不尽是一致的。究竟怎样才算“美”呢?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但是都知道什么样就是愉快。拿一幅画给一个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他不外是回答说: “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不仅普通人如此,许多声名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十九世纪学者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人说: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一定有什么风韵,虽然不能受罗斯金的青睐,在艺术上却仍不失其为美。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当作“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艺术是另一世界里的东西,对于实际人生没有引诱性,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所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肤、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的,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至于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可以生美感也可以不生美感。所以就美感说,罗斯金所称赞的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对于实际人生距离太近,不一定比希腊女神雕像的价值高。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这个道理一经说破,本来很容易了解。但是许多人因为不明白这个很浅显的道理,遂走上迷路。近来德国和美国有许多研究“实验美学”的人就是如此。他们拿一些颜色、线形或是音调来请受验者比较,问他们欢喜哪一种,讨厌哪一种,然后作出统计来,说某种颜色是最美的,某种线形是最丑的。独立的颜色和画中的颜色本来不可相提并论。在艺术上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体,而且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他们的错误是很显然的。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不属于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谈的一项是   

A通常人所认为的“美”就是指“愉快”,就像一幅画在一个小孩或未受艺术教育者面前受到的评价一样。

B罗斯金曾告诉他人说,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C《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不一定有什么风韵,虽然不会获得罗斯金的青睐,却不会失去艺术上的美感。

D英国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虽然替它们勉强定义其区别,却又与事实不符。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罗斯金测量艺术作品是否“美”的标准,是血色鲜丽姑娘身上所具有的引诱性,但是艺术作品的“美”对于实际人生没有引诱性,可知罗斯金对“美”的评价是错误的。

B作者在文中引用时髦的英国老太婆的话,是为了说明不管是“低等感官”还是“高等感官”,都能获得美的感受。

C看血色鲜丽姑娘,有的人会产生美感,有的人不会产生美感,而欣赏希腊女神雕像则会普遍产生美感,所以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感价值更高。

D作者以“提灯寻影”为喻,提着灯是寻不到影子的,灯光达到的一刹那就是影子消失的那一刻,那么由反省变为直觉的时候也就是美感态度失去的时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目这样的“高等感官”得来的,有些也只是快感,而“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中提到的味觉、触觉等感觉也并非不能产生美感。

B“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指的是审美过程是“无所为”的、无功利的,而正是在这种纯粹的境界中才能达到了“审美”这一“有为”目的。

C文章最后强调,个人好恶并不是评价美的准则, “实验美学”犯的就是这一类的错误,由此强调美感不是快感。

D与“反省”不同,“直觉”就是意识不到自己在欣赏,是“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而愈是沉浸在欣赏中, “直觉”的美感就愈容易消失,得到的就是“快感”了。

 

1.C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C文中只是说“刘姥姥想来不一定没有什么风韵”,是不肯定的语气,同时应该是“成了具有美感的形象”。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B目的不是为了说明不管是“低等感官”还是“高等感官”,都能获得美的感受。而是为了说明“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C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罗斯金所称赞的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对于实际人生距离太近,不一定比希腊女神雕像的价值高。”而没肯定“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感价值更高”。D前后颠倒,不是“由反省变为直觉”,而是“由直觉变为反省”。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D而愈是沉浸在欣赏中,“直觉”的美感就愈容易消失,得到的就是“快感”了的说法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内容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陈道明在准备出演话剧前,因高烧持续不退,打着点滴也无济于事后,被迫临时取消演出。他说:“这么冷的天,不演对观众来说太残酷了。”于是在另一位主演的搀扶下,极度虚弱的陈道明坚持亲自登台并不断向观众鞠躬道歉,险些跌倒。不少观众拥至台前喊道:“我们理解,陈老师快回去休息吧。”所有观众都毫无怨言且井然有序地退场。事后,人艺表示将为持票观众安排另一时段的演出或现场办理退票。除了有观众赶回外地等特殊情况退掉了33张票外,其余近900名观众均未退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图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父母可能会警告你说          。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光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当人们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很容易感到疲劳,可能出现          的情况,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          ,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活方式绿色化”首先需要理念上的认同,                                                                           。逐步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

①在衣着的选择和穿用上,在一日三餐的制作和食用中,在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都要体现出绿色环保的行为和理念

②什么是绿色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要爱护自然和生命、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的生活方式

③同时通过示范,让人们明白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

④其次,需要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⑤以自身主动参与和践行,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尚和践行绿色生活新方式

⑥要引导人们自觉在生活细节上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⑥③⑤②①

C②④⑥③①⑤         D④⑤③①⑥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图书馆不是游乐场,不能任由孩子玩闹,家长也应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但孩子进入图书馆不是为了玩闹,只是他们情绪不容易控制罢了,不能因此就一拒了之。

B无证驾驶事件后,孙杨尽管及时致歉且言辞恳切,但是把过错归咎十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把法律意识淡薄又归因于训练繁忙,这显然是无稽之谈。

C长期以来,乱扔垃圾、随意插队、乱写乱画、用餐浪费、缺乏礼让等陋习,跟着浩荡的旅行者走出了国门,不仅给个人形象抹了黑,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也跟着受损。

D可悲的是,无沦是电影里还是现实中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不能改变那种毫无表情地相爱,毫无表情地相处,一生都沉溺在某种僵局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