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牛皋,字伯远,汝州鲁山人。初为射士,金人入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牛皋,字伯远,汝州鲁山人。初为射士,金人入侵,皋聚众与战,屡胜,西道总管翟兴表补保义郎。杜充留守东京,皋讨剧贼杨进于鲁山,三战三捷,贼党奔溃。金人再攻京西,皋十余战皆捷。京城留守上官悟辟为同统制兼京西南路提点刑狱。金人攻江西者,自荆门北归,皋潜军于宝丰之宋村,击败之。又与孛堇战鲁山邓家桥,败之。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迁安州观察使,寻除蔡、唐州信阳军镇抚使,知蔡州。会岳飞制置江西、湖北,将由襄、汉中原,命皋隶飞军。飞喜甚,即辟为唐、邓、襄、郢州安抚使,寻改神武后军中部统领。伪齐使李成合金人入寇,破襄阳六郡。敌将王嵩在随州,飞遣皋行,裹三日粮。粮未尽,城已拔,执嵩斩之,得卒五千,遂复随州。金人攻淮西,飞遣皋渡江,自提兵与皋会。时伪齐驱甲骑五千.庐州,皋遥谓金将日:“牛皋在此,尔辈胡为犯?”众皆愕然,不战而溃。飞谓皋日:“必追之,去而复来,无益也。”皋追击三十余里,金人相践及杀死者相半,斩其副都统及千户五人,百户数十人,军声大振。从平杨么,破之。么技穷,举钟子仪投于水,继乃自仆。皋投水擒么,飞斩首函送都督行府。金人渝盟,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皋兼提举一行事务。

绍兴十七年上巳日,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皋遇毒,亟归,语所亲日:“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明日卒。或言秦桧使师中毒皋云。初,桧主和,未几,金渝盟入侵,帝手札赐飞从便措置。飞乃命皋及王贵等经略东西京、汝、蔡诸郡;又遣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未几,皋及傅选捷于京西,捷于黄河上。梁兴在河北取怀、卫二州,大破兀术军,断山东、河北金帛马纲之路,金人大扰。未几,岳飞还朝,下狱死,世以为恨云。

(选自《宋史•牛皋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皋在此,尔辈胡为                    见:偏指一方,“我”。

B.将由襄、汉中原                          规:规划,划分。

C.时伪齐驱甲骑五千庐州                    薄:靠近。

D.飞乃命皋及王贵等经略东西京、汝、蔡诸郡    经略:治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伪齐乞师于金人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B.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C.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D.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皋善于作战,官职不断升迁。起初是射士,与杨进、孛堇、王嵩、杨么等交战,均取得大败敌军的战果,因功勋卓著多次提升。

B.牛皋被岳飞看重,委以重任。刚进入岳家军便被授予唐、邓、襄、郢州安抚使;之后在与敌人的交锋中,不负岳飞之望,大显身手。

C.牛皋一生力主抗金,至死不渝。绍兴十七年,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秦桧指使田师中给牛皋下毒,牛皋临死时仍然不忘国事。

D.牛皋威震金兵,敌人闻风丧胆。伪齐派五千骑兵逼近庐州之时,牛皋受岳飞之命出兵,牛皋远远望着金军大喊,敌军不战而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攻江西者,自荆门北归,皋潜军于宝丰之宋村,击败之。

(2)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

 

1.B 2.C 3.C 4.(1)攻打江西的金人,从荆门往北撤退,牛皋在宝丰的宋村埋伏军队,打败了金人。 (2)我今年六十一岁,官位到了侍从,很是幸运,不止于满足。遗憾的是南北通好议和,(使得我)不能用马革裹尸的方式死去(或者“使得我不能为国捐躯”),只能死在家中(窗下)罢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将由襄、汉规中原”中“规”可结合语境解答。此处的语境是“会岳飞制置江西、湖北,将由襄、汉规中原,命皋隶飞军”,这句话的意思是“适逢岳飞统制江西、湖北军务,将通过襄、汉一带谋取中原,朝廷命令牛皋加入岳家军”,此处的“规”应为“谋求,收复”,如解释为“规划”与事情不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B项,可以借助前后的语境来分析“规”的意思。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这句话是说“伪齐向金国请求派军队入侵南宋,牛皋在险要之地设伏,自己率军驻扎在丹霞等待来犯之敌。敌军全部人马一齐来到,牛皋伏兵突起,擒获敌将领郑务儿”;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伪齐”“金”“皋”“丹霞”“郑务儿”,再依据故事情节进行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秦桧指使田师中给牛皋下毒”,原文是“或言秦桧使师中毒皋云”,意思是“有人说是秦桧指使田师中毒死了牛皋”。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C源自文章最后一节,文中只是说“有人说……”,选项变成了事实。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金人攻江西者”定语后置句;“皋潜军于宝丰之宋村”介宾后置句;北,向北;归,撤退;潜,埋伏。第二句中,幸,幸运;不啻,不止于;恨,遗憾,古今异义;顾,只能;牖下,家中。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丸冷月的韵味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②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④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⑦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⑧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⑨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④/②③⑤/⑦⑧/⑥⑨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

C.①④⑨/②③/⑤⑥/⑦⑧   D.①④⑨/②③⑤/⑥/⑦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思高其位,其禄

鱼虾而友麋鹿

③驼种树

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⑤掠予舟而西

⑥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

⑦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西望夏口,望武昌

A.①⑦⑧/②③/④⑤/⑥/⑨    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⑦⑧/②③/④⑤⑥/⑨    D.①⑦/②③⑨/④⑤/⑥/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已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          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当其欣所遇,暂得于己          少焉,月出东山之上

C.犹不能不之兴怀                挟飞仙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旁边)     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实在)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依,随着)    或取诸怀抱,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B.犹不能不以之怀(发生,引起)       未尝不文嗟悼(面对)

况修短随化,终于尽(期望)            而吾与子之所共(享有)

C.如怨如,如泣如诉(羡慕)           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劝人饮酒)

山川相,郁乎苍苍(缭、盘绕)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端坐)

D.知不可乎骤得(马上得到)             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越过)

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垫着)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