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

请以“为青春着色”为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或套作。

 

为青春着色 日历一天天地揭过,转眼间,我告别了那段难忘的时光,踏进了多姿多彩的十六岁的大门。当脸上长出了青春痘,当笔下流淌出多愁善感的小诗,当心中有大干一场的冲动时,我意识到:青春已来到。于是,我开始思索:青春究竟是什么呢? 有时,青春是一杯香浓的咖啡,只有细细品尝,才能领悟到青春的味道;有时,青春是一簇沁人心脾的鲜花,只有静静嗅闻,才能体会出青春的芳香;有时,青春是~首轻快的音乐,只有陶醉其中,才能感受到青春的旋律;有时,青春是一个变幻无穷的魔方,只有仔细琢磨,才能参透青春千变万化的奥妙。 其实,上苍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五彩的画笔,让我们自己调配出心仪的色彩。红色,奔放热情,代表激情活跃的青春;白色,单纯而圣洁,代表经受不起一丝污染的青春;金色,灿烂辉煌,受人瞩目,代表活泼善动、内心充满阳光的青春;蓝色,宁静而清新,象征着海洋和苍穹,代表理智的青春;紫色,高贵典雅,代表梦幻而又富有魅力的青春。 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我的选择?我不知所措地环顾四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走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在羊肠小道上散步,你可曾找到过两块形状完全相同的石块?在森林中徘徊,你可曾发现过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既然已有颜料供你选择,何不为青春添上真正属于自己的色彩? 上苍赋予每个人独有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灵魂。是太阳,就应该发光发热;是雄鹰,就应该展翅蓝天;是高山,就应有山的坚韧;是大海,就应有海的浩瀚。这便是青春的本色。 或许,晴朗的天空偶尔会下一场雨,但那也是一场七彩的太阳雨。青春中的我们,有快乐,有失意,有欢笑,有泪水,这是我们成长的足迹。青春的颜色是赤橙黄绿,阳光下,我们的生活应该七彩斑斓。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都是青春的赐予;无论是甘甜还是苦涩,都是青春的真实——没有人安排,没有谁主宰,如果你愿意,你就是上帝,上帝就是你。从来没有与生俱来的命运,一切靠你自己,你要用自己的双脚在青春的荆棘间走出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来。 让我们握住手中的画笔,为自己的青春着上绚丽的色彩吧! 【解析】 试题分析: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意义的。色彩的象征意义,有热情的,有快乐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贵的… …青春里可以有一种颜色,可以有多种颜色,有的人青春里缺少色泽,毫无生机和美感可言;有的人青春色调单一,或平淡,或单纯,有的人青春五彩缤纷,有红,有蓝,有绿… …为青春着色,就是让青春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青春的色彩,就是渴望自己对青春有个性化的感悟… …审题立意的角度可以有:为什么着色,着什么色彩,着色不着色会怎样。可以写自己青春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他人青春里的色彩,他为其奋斗的思想历程;可以抒发青春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情感,可以记叙描写自我为青春着色的经历,可以议论为什么要让青春有色彩;可以写正面积极的作用,可以从反面写消极的内容。 (1)从“色彩”的释意②出发,来写人的诸多优良品质,比如珍爱青春、博爱善良、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奋斗不止、刚强不屈、淡泊名利等真善美的一面,来抨击强权政治、自私自利、趋炎附势、欺师灭祖等假丑恶的一面。在具体写作中,将“色彩”巧妙的融合在各种品质中,可以例举历史英雄、文化名人助阵,将自己对青春意思的理解作很具体的诠释。 (2)与以上立意相反,主张不要给青春着色,保持青春本来的色彩,活出“真我的风采”。实际上,只是立意角度不同,而主题上还是殊途同归,与上述立意其实是一致的,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要与世俗同流 (3)从“色彩”的释意①过渡到释意②,来写自己对青春的理解与面对青春的态度,将自己的个性、好恶、追求等很好的与“色彩”结合起来,比如热烈的红色象征我对青春的热爱,蓝色或白色代表我的纯洁,绿色蕴涵希望等。这个立意,写议论文较难,写记叙文、散文相对较容易一些。可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主观情感或意志寄托在某种色彩鲜明的事物上,通过对该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主旨。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要注意这样几点:(1)要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2)题目由哪些词语构成,它们都有怎样的含义,关系怎样。(3)命题作文的材料范围往往是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4)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都可以写。题眼就是标题中的关键信息点,是确定文章立意的重要依据。命题作文的标题大致可分为词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句子式标题、关系式标题和喻体式标题等五类。(1)词语式标题。词语式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习惯”、“尝试”、“安”、“和”、“让步”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就是立意重点。审题立意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如“让步”,其内涵和外延应是在发生争执时部分或全部地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因此,立意时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从长计议、以退为进的处事智慧和致胜方略,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胸无主见、丧失立场、失却个性的表现,也可以运用辩证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非原则问题上应主动让步,感召对方,实现双赢;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对不退让,坚持到底,争取胜利。(2)短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是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心灵的选择”、“快与好”、“留给明天”。这类文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如“心灵的选择”,作出某种选择不是题眼,面对选择时,“心灵”产生的触动、斗争,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才是题眼,因而是文章立意的重点。(3)句子式标题。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今年花胜去年红”等。一般说来,观点式标题的立意重点比较容易把握,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只需要把着眼点放在寻找典当的论据来证明文题,或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诠释文题。(4)关系式标题。关系式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系。面对这类文题,首先要认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间似乎没有轻重之分,但细细琢磨,却并非并列关系,“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是互为因果关系。因此,确定这个文题的立意重点有两种:一是抓住这三者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谈,一是以其中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如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对“森林”(集体)和“气候”(社会)的影响和作用。(5)喻体式标题。喻体式标题留下更多的空间让考生对应补充,把喻体具像化。如“凤头、猪肚、豹尾”就是一个典型的譬喻性标题,古人用这六个字来谈写作,推广开去,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皆是如此。“凤头”喻起始阶段,强调好的开头,打好基础,迈出关键的一步;“猪肚”喻中间历程,强调充实丰富,脚踏实地,创造辉煌;“豹尾”喻结束阶段,强调善始善终,画上圆满句号。将喻体形象化后,再用来观照学习、事业、生活、人生,或就其中一个阶段下笔,兼顾其他方面,应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万里长城一红柳(梁衡)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夕阳西下,一抹红霞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一棵红柳树。

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呆了。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如不注意你都看不到它的叶片。这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风固沙。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名字。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道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聚。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灿若朝霞。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而奇怪的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

站长姓刘。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他说:这是佛缘。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老刘当过兵,他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就回到了长城脚下。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他每次走到这里,就在这棵红柳树下歇歇脚,四周少林无树,就只有这一点绿色。放眼望去,茫茫高原,沟壑纵横,万里长城奔来眼底。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一开始为了巡视方便,他就借住在寺里。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了五六个志愿者,就挂起了牌子。

保护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与寺庙成为一体。连僧带俗共十来个人,同一个院子,同一个伙房,同一本经济账。志愿者多为居士,所许的大愿便是护城修城;僧人都爱树,禅修的方式就是栽树护树。早晚寺庙里做功课时,志愿者也到佛堂里听一会儿诵经之声,静一静心;而功课之余,僧人们也会到寺下的坡上种地、浇树、巡察长城。不管是保护站还是寺上都没有专门经费。他们自食其力,自筹经费维持生活并做善事。几年来老刘他们在这儿打了一眼井,栽了三百亩的树,为站里盖了几间房。他还率领他的“僧俗大军”走遍沿长城的村子,收回了一万多块散落在民间的长城砖,在文物局指导下修复了一个长城古戍楼。

正说着,人们回来了,几个僧人穿着青布僧袍,志愿者中有农妇、老人、学生,还有临时加入的游客,手里都拿着锄头、镰刀、修树剪子,一个孩子快乐地举着一个大南瓜。大山深处,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奇怪的人,过着这样有趣的生活。山外的世界,正城市拥堵、食品污染、种族战争等等,这里却静如桃源,如在秦汉。只有长城、古寺、志愿者和一棵红柳。

采访完我要下山,老刘送我到寺门口。香客走了,志愿者晚上回城去住,归鸟在寺庙上空盘旋着。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我问老刘:“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守着长城,守着寺庙,是不是有点孤寂?”他回头看了一眼红柳,说:“有柳将军陪伴,不孤单,胆子也壮。”这时夕阳已经给红柳树镀上一层厚重的古铜色,一树紫花更加鲜艳。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写长城的气势浩大、雄壮苍凉,主要是为了表达了对长城的歌颂和赞芙,奠定文章悲壮的基调。

B.首段末引出红柳树,第二段便谈红柳树;第二段末尾引出长城保护站,第三段便谈长城保护站,上下段之间衔接自然紧密。

C.作者对古寺旁的红柳的描写鲜明形象,缘于作者抓住了这棵红柳的特点,并且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突出特点。

D.作者既对站长老刘给予了重点介绍,又对长城保护站其他志愿者及僧人的活动进行了描写,这是使用了点面结合手法。

E.作者描写古寺旁高大的红柳树,是为了塑造站长老刘的形象,可以说,老刘就是长城保护站众多志愿者中高大的红柳树。

2.文中的红柳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分析。

3.作者在第二段写了被犁辕山头的一棵红柳所惊呆后,便插叙了一段关于普通红柳的文字,接着再对眼前的红柳进行描写。这里的插叙有什么好处?

4.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万里长城一红柳”为题的用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绘了乡村宁静祥和的生活,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也有同样的意韵。

(3)《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表达出他个人生死观的句子是: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困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5)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6)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牛皋,字伯远,汝州鲁山人。初为射士,金人入侵,皋聚众与战,屡胜,西道总管翟兴表补保义郎。杜充留守东京,皋讨剧贼杨进于鲁山,三战三捷,贼党奔溃。金人再攻京西,皋十余战皆捷。京城留守上官悟辟为同统制兼京西南路提点刑狱。金人攻江西者,自荆门北归,皋潜军于宝丰之宋村,击败之。又与孛堇战鲁山邓家桥,败之。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迁安州观察使,寻除蔡、唐州信阳军镇抚使,知蔡州。会岳飞制置江西、湖北,将由襄、汉中原,命皋隶飞军。飞喜甚,即辟为唐、邓、襄、郢州安抚使,寻改神武后军中部统领。伪齐使李成合金人入寇,破襄阳六郡。敌将王嵩在随州,飞遣皋行,裹三日粮。粮未尽,城已拔,执嵩斩之,得卒五千,遂复随州。金人攻淮西,飞遣皋渡江,自提兵与皋会。时伪齐驱甲骑五千.庐州,皋遥谓金将日:“牛皋在此,尔辈胡为犯?”众皆愕然,不战而溃。飞谓皋日:“必追之,去而复来,无益也。”皋追击三十余里,金人相践及杀死者相半,斩其副都统及千户五人,百户数十人,军声大振。从平杨么,破之。么技穷,举钟子仪投于水,继乃自仆。皋投水擒么,飞斩首函送都督行府。金人渝盟,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皋兼提举一行事务。

绍兴十七年上巳日,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皋遇毒,亟归,语所亲日:“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明日卒。或言秦桧使师中毒皋云。初,桧主和,未几,金渝盟入侵,帝手札赐飞从便措置。飞乃命皋及王贵等经略东西京、汝、蔡诸郡;又遣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未几,皋及傅选捷于京西,捷于黄河上。梁兴在河北取怀、卫二州,大破兀术军,断山东、河北金帛马纲之路,金人大扰。未几,岳飞还朝,下狱死,世以为恨云。

(选自《宋史•牛皋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皋在此,尔辈胡为                    见:偏指一方,“我”。

B.将由襄、汉中原                          规:规划,划分。

C.时伪齐驱甲骑五千庐州                    薄:靠近。

D.飞乃命皋及王贵等经略东西京、汝、蔡诸郡    经略:治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伪齐乞师于金人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B.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C.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D.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皋善于作战,官职不断升迁。起初是射士,与杨进、孛堇、王嵩、杨么等交战,均取得大败敌军的战果,因功勋卓著多次提升。

B.牛皋被岳飞看重,委以重任。刚进入岳家军便被授予唐、邓、襄、郢州安抚使;之后在与敌人的交锋中,不负岳飞之望,大显身手。

C.牛皋一生力主抗金,至死不渝。绍兴十七年,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秦桧指使田师中给牛皋下毒,牛皋临死时仍然不忘国事。

D.牛皋威震金兵,敌人闻风丧胆。伪齐派五千骑兵逼近庐州之时,牛皋受岳飞之命出兵,牛皋远远望着金军大喊,敌军不战而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攻江西者,自荆门北归,皋潜军于宝丰之宋村,击败之。

(2)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丸冷月的韵味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