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们怎么说也算是一支武装,既是...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们怎么说也算是一支武装,既是武装,就得攘境安民,就得保护地方,秋毫无犯

B.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

C.文天祥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D.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

 

B 【解析】 试题分析:A: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也不动或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犯:侵犯。指军纪严明。B:指以写文章来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心中的悲愤。用来形容“歌唱家刘欢演唱”属于用错对象。C:指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多形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D: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本题B项。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时与臣                游:交往

B.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拜两次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既,取道                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查看答案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今者有小人之言。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缒而出

B.瞋目视项王,头发指,目眦尽裂。

C.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D.常以身蔽沛公。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夫晋,何厌之有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第①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能得到慰藉的地方。

B.“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了作者满腔仇恨、满腔愤懑的感情。

C.这篇文章表现了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D.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期盼。

E.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象更为鲜明强烈。

(2)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

(3)文章第⑩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