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秋天的味道 双休日,我在叔叔的果园里帮忙,隐隐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秋天的味道

双休日,我在叔叔的果园里帮忙,隐隐地听到南侧的果树丛里有悉悉索索的枝叶晃动的声响,就跑过去看个究竟。

我发现一个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正攀在树杈上摘苹果。他也发现了我,但已经无路可逃。他从树上溜下来,两个口袋都鼓鼓的,怯怯地立在树下,等待我的审问。

我没有呵斥他。依我做老师的经验,不问青红皂白的呵斥只能把事情搞糟。   

“喂,小伙子,告诉我,摘苹果做什么用?是自己想吃吗?”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问。   

“我妈妈病了,想吃苹果,可是我没有钱买。”男孩用低低的声音说。   

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理由,使我想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小故事。   

当年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他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就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能否告诉我,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

苏霍姆林斯基的心被孩子天真的话打动了。他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难道今天的事情是这个故事的翻版?半个世纪以前的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和今天的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心智,情感,与社会经验上是否可以同日而语?在日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理由听得耳朵起茧,男孩的话还有几分可信?   

我沉吟了片刻。等待发落的孩子用一只脚搓着另一只脚,眼睛里掠过一丝痛楚。我注意到那澄明的眼球还没有任何杂质。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喜欢怀疑一个孩子的动机,不敢坦然地相信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话。一个孩子的谎言,和一个成年人无端的怀疑,到底哪一个危害更大?很多时候,我们的不信任是孩子说谎的催化剂。

“哈哈,你来的正巧,这是苹果最美的时候!口袋里的苹果都可以带回去,又脆又甜,让你妈妈尝尝鲜!”我按着教育家的方法去做了。   

那孩子使劲地点点头,提起他破烂的足球鞋,一溜烟的跑了。我欣慰地在果园门外目送着他,却发现他并没有奔向村子,而是朝相反的方向跑去,那里是一片茂密的玉米地。他钻进了青纱帐。   

好奇心促使我悄悄地靠近玉米地,却发现我又一次被一个孩子愚弄了。   

在玉米地里,我看到并排坐着的一双后背,一个是刚才的男孩,另一个是个女孩,梳着一对小辫。那女孩好像正啃着苹果,男孩托着腮,不知在想什么。   

小小年纪就谈恋爱,并为着自己的小恋人去冒险,去撒谎……,现在的孩子,真让人无可奈何!我默默离开玉米地的时候,心里一阵刺痛,不是因为受骗,而是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

那一夜,我躺在叔叔的小床上,几乎无眠。   

第二天一大早,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来到果园。我认出了昨天的那个男孩,我猜想那个女孩应该是和他一块钻玉米地的那个。我不知道他们有何贵干。   

“俺们是来付钱的。”那位母亲解释说,“昨天这孩子摘了你们的苹果,给他妹妹吃了一个,给我留了一个。他肯定没有付钱,因为他没有零花钱。让您见笑了,我们家困难些,孩子的爸爸死得早……”   

他们原来是一对兄妹!我为我昨天的想法感到羞愧。

“您不知道,他妹妹眼睛看不见。”那位母亲又说,“但他疼妹妹,疼得胜过我这个当妈的。春天,他跑到山上摘桃花,说是让妹妹嗅到春天的味道;夏天,他下到池塘里摘莲蓬,让妹妹咀嚼夏天的味道;秋天来了,他就想办法搞到苹果,让妹妹品尝秋天的味道。他说,在我们这儿,苹果最能代表秋天的味道!”

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我注意到,小妹妹那双看不见的眼睛里,早淌出了晶莹的泪珠。   

“我没管好孩子,让您见笑了。管理这么大园子是很受累的,孩子不懂事,您多担待些。俺们特意来付钱,请您务必收下。”那位母亲继续说。   

其实在农村,随便摘几个瓜果李桃尝尝鲜,根本不算什么。不过我对这位母亲还是敬佩有加,她的话语中,自始至终也没有提到一个“偷”字,给孩子留出了足够的心理空间,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我郑重地收下了钱,收下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尊严,也收下了一个珍贵的启迪。   

秋天的味道是什么?是成熟的苹果蕴含的甘甜,以及咀嚼这甘甜的幸福!

1.结合全文,概括什么是“秋天的味道”?

2.文中插入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试简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1.(1)成熟的苹果的香甜,(2)兄妹之情的温馨;(3)“我”了解事实真相后的感动于启迪。 2.(1)内容上,暗示小男孩摘苹果的行为与故事中的小女孩摘花的性质一样;(2)结构上,为下文“我”对小男孩由怀疑到误解最后内疚等情节做铺垫。 3.①母亲是一个虽家境贫寒但教子严格且特别有尊严感特别有志气让人敬重的农村中年妇女的形象;②带孩子来还钱,并说明缘由;母亲的话语中,始终不曾提到一个“偷”字,很善于保护孩子的尊严。(形象概括3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概括什么是‘秋天的味道’”,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应从表层意和深层义入手探究。先找出写“秋天的味道”的句子,“春天,他跑到山上摘桃花,说是让妹妹嗅到春天的味道;夏天,他下到池塘里摘莲蓬,让妹妹咀嚼夏天的味道;秋天来了,他就想办法搞到苹果,让妹妹品尝秋天的味道。他说,在我们这儿,苹果最能代表秋天的味道”,从文中来看,“秋天的味道”表层意是“成熟的苹果的香甜味”,从母亲的这段话和小男孩的行为来看,又是指兄妹之情,最后又指“我”在这一事件中的感悟。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关于小说标题含意与用意答题注意事项:1.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2.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3.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4.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5.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表面意思(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 ), 深层意思(即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指的就是文章中“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漏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等)。指代意思、引申意思、隐喻意思、象征意思。(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比如本题中,理解“秋天的味道”就应按照由实到虚的顺序逐层深入。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插入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插入段落的作用。先看所写材料为何,再看这一材料从内容上表现了什么,最后再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与上下文的关系。从内容上来看,说明小男孩的行为性质与故事中的小姑娘是一样的;从结构上来看,这为下文“我”对小男孩由怀疑到误解直到最后内疚等情节做了铺垫。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①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要考虑的。②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④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内容,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感情, 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点题,照应标题 为下文写……埋下伏笔(铺垫、张本)。比如本题中,要先明确插入的苏霍姆林斯基故事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文中故事的关系。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析文中母亲的形象”,这是考查人物的形象。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比如,从文中来看,母亲出场的内容在后文,主要是带着孩子来付钱,同时解释原因,可以抓住母亲“付钱”这一举动概括出“有尊严、有志气”,根据母亲陈述中的用词可以看出“教子严格”“善于保护孩子的尊严”“家境的贫寒”等特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母亲“付钱”这一举动和对“我”的解释这些内容来分析人物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想北平》一文中的三段文字,回答后面各题题。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节选自老舍《 想北平》)

1.指出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及真表达效果。

2.结合上下文,简要说明第二段画线句的丰富含义。

 

查看答案

请概括下面这种新闻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5字。

上海楼市一片涨声。浦东世纪公园附近,一套临街的135平方米的楼房价格近4个月内从580万元涨至650万元;滨江大道沿江的财富海景花园从年初的楼面单价9万元左右涨至近10万元,甚至出现14万、15万元的天价;两个月前楼面单价还在六七万元的静安地标社区中凯城市之光,本月二手房均价超过8万元。最令房地产从业者振奋的是8月的成交量。同策咨询研究部分析师许之静介绍,今年8月上海楼市成交量达到124.58万平方米,连续4个月销售额达到百万平方米以上高位,并成为2010年以来的“最强”8月。在沪上楼市“暖意正浓”的当下,上海的管理层却给楼市浇了一盆“冷水”。10月12日,备受瞩目的计划出让地块——杨浦区新江湾城D7地块收到意外通知:中止出让活动。除杨浦区外,10月12日至10月14日,还有松江、青浦、嘉定3区等4处土地出让被叫停。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等。

B.赫尔曼·黑塞,出生在德国,后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D.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他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其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属于同类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B.何为其然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C.而又何羡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皆我有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其破荆州,江陵 ②西望夏口,望武昌 

③顺流而             鱼虾而友麋鹿

⑤不知东方之既      ⑥而学于师

⑦孔子郯子          ⑧月明星稀,乌鹊

A.①③/②⑧/④⑥⑦/⑤   B.①/②③⑧/⑥⑦/⑤

C.①⑧/②⑤⑦/③⑥/④   D.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