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2.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古以来,哈尼族都是修沟造渠,引高山森林中的泉水来灌溉梯田,水沟开挖量巨大,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个人或村寨往往不能独立承担。哈尼人就户与户联合或者村与村联合,一起挖沟引水,通过出资的多少和投入的人力的多少核定每个村寨、每一户的分水量大小。为了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源,避免发生水纠纷,哈尼人发明了分水木刻来进行分配。分水木刻,哈尼语称“欧斗斗”,它是选用板栗树、黑果树等材质坚硬的木料,在木料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度不一凹槽的一根横木。
尽管在哈尼族分水制发明和形成的时代并没有所谓“技术美”这样的名词出现,但实际上技术美的审美形态已经存在。技术美的内涵首先由技术品表现出来。人们创造任何一个技术品,都是具有实用性的。分水木刻作为分水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哈尼人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创造的工具,起到了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用水量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分水木刻放置于每个水沟的分叉处,水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窄的凹槽决定每个子水沟所灌溉梯田水量的大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约定的用水量。哈尼人还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分水木刻,长方形的设计,比其他形状更能防止水流的溢出,进一步提高了分水的准确性,且用料最省,是实现分水功能的最大化的典型形式。可见,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不仅具备了实用性,还具有了美的形式。
分水制是指哈尼族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根据挖沟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确定每块梯田的水流量大小的民间制度。分水制约定,投入多者,分水木刻凹槽宽,水流大,反之,投入少者,凹槽窄,水流小。为了确保凹槽计量单位的统一和准确,一般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宽度为一基准单位,按照之前的协商结果对水流量进行分配,对用不了一个用水单位的,则缩减为一指、二指、三指进行细分,其中排除用小拇指宽度进行计量。照各家权益定制出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木刻,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调节了各家各户的用水,如此公平合理而又科学的制度,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量供给。
分水制虽然是一种抽象概念,但它与分水木刻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内容与其外在形式的相互统一,不可避免地以技术美的形态表现出来。分水制度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哈尼人代代相传,凝聚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而是人的情感,对待分水制已经不仅是对实用功能的欣赏,更是对对象存在的审美。在现代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分水制还一直在沿用,它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的效率得以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使分水的模式更趋于合理,更具有系统性和易于管理,给哈尼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符合哈尼族群体共同利益诉求。因此,分水制也渐渐和审美主体使用上的满意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愉悦感和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摘编自王馨《哈尼族梯田分水制审美浅析》)
1.下列关于“分水木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分水木刻,在哈尼族语中称为“欧斗斗”,是哈尼族为了避免水纠纷,进行公平、公正、合理分配水源的方法。
B.分水木刻是在横木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不一凹槽表示水量大小,既有实用性的价值,又有技术美的价值。
C.分水木刻是分水制的物质载体,能够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的用水量并合理分配,是我国较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
D.分水木刻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制作,这种设计与其他形状相比,既能防止水流溢出,提高分水的准确性,又能节省用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分水木刻代表分水制的发明和形成,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技术美”这一个名词,但是,哈尼族人在发明制作时就已经认识到了其审美形态的存在。
B.分水木刻放在每个水沟的分叉处,有几条水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每个不同宽度的凹槽决定了每块梯田的用水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量。
C.分水制是哈尼族集体协商的分水约定,它是根据挖掘沟渠时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来决定每村、每户、每块梯田的水量大小的,多投入就凹槽宽,反之亦然。
D.为了进一步确保凹槽计量的统一和准确,哈尼族人还以某人的右手四指根部宽度为基准进行分配,若不够一个用水单位,则依次递减一指,以此类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尼族修渠灌溉梯田,由于开挖沟渠的工程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因此,单个人、户、村难以完成,于是他们就联合挖沟引水灌溉梯田。
B.任何技术品的出现,最初都应首先考虑的是其实用性,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就会考虑其审美价值,哈尼族的水分木刻就是这样的一种技术品。
C.作为抽象概念的分水制,一旦与分水木刻这一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内容与外在形式的统一,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技术美的形态。
D.自古至今,哈尼族人一直沿用这种分水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分水模式更趋合理化,更具有系统性和易于管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①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若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注:①秩:任期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
B.愿霁怒 霁:雨过天晴
C.除知台州 除:授予官职
D.终身饮恨 饮:含着
2.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名句默写
(1) ,临清流而赋诗。
(2) ,访风景于崇阿。
(3)鹤汀凫渚,
(4) ,鸟倦飞而知还。
(5)山原旷其盈视, 。
(6)《逍遥游》中用用两种事物来说明“短的寿命”的句子是 , 。
(7)《逍遥游》中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8)《陈情表》中,说到自己成年后仍孤单无依无靠地独自生活的句子是
, 。
(9)《陈情表》中,明确说出自己处于忠孝不能两全的处境的句子是 , 。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B.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令阃(kǔn) (对方妻子)、令兄、令郎、令爱。
C.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拜为郎中”。除,拜官授职,但被降职了,如“除臣洗马”中的“除”,就是降职的意思。
D.古人对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说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而“弱冠”,是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逍遥游》中“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途径和最高境界,任何人只有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怀世间的荣辱得失,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才会达到物我两忘,恬然自得的“逍遥”境界。
B.《陈情表》这篇文章,作者出于理,归于情,先晓之以理,再动之以情,寓理于情,陈情于事。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先说理,再说情,使得文章有理可循,有理可证,有很强的说服力。
C.《滕王阁序》中有“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一句,意思是怎么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痛哭而还呢。意思是说,虽然怀才不遇,但也不放任自流。而前文“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正是作者借孟尝自比。
D.《谈中国诗》中,将中国诗和外国诗进行比较,在发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这几项中,除了“内容”上无甚差异,其他方面都有一定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