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城市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城市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雾霾天气频现,空气污染严重,植树造林成为城市污染问题的必由之路。

B为读者提供强烈的快感与美感体验以及读者是否愿意代入主人公,是网络文学作品成败的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接受反应效果评价。

C近期,各地公安机关出台专项行动打击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谣言、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查办网络谣言和恶意炒作信息。

D我们接受大学教育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系统的知识接受,更是一次人文精神的陶冶。在此期间,我们完善了人格,明了了生命的意义。

 

D 【解析】 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在“城市污染”前加上“解决”;B.两面对一面,在句首加“能否”;C.动宾搭配不当,“查办”与“谣言”和“信息”不搭配。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 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才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避免积羽沉舟之患。

B.贪官胡自华痛哭流涕地写下了《我的忏悔》,他说自己对吃喝玩乐等不良风气和社会不正之风,由反感、厌恶,逐渐发展到自己从中迎合,感到习以为常,慢慢深陷其中。

C.在“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中,来自不同行业的选手们个个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D.王勃写碑文或赞颂辞时,先磨好数升磨,拿被子盖住脸躺着,一旦灵感来了,他突然起来,一蹴而就,从不更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宪益与东方翻译文学

何琳

杨宪益(1915—2009),祖籍安徽泗县,生于天津,是我国当代成就卓著的翻译家、外国文学专家。

杨宪益自幼在自家私塾接受传统儒家发蒙教育。杨宪益回忆说:“基本读完了‘四书五经’,只有《易经》没读,后来又读了‘十三经’的一部分,还读了《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古文释义》《龙文鞭影》等。熟读的还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楚辞’。”他还说道:“十岁出头时,我还读了大量的笔记小说和传说故事,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行的明清传奇、话本等。”在国学的浸润与陶养中,少年杨宪益的颖悟与才思逐渐显露出,诗人气质与情怀亦现出端倪。

杨宪益与世界文学结缘,以其1927年在天津教会学校——新学书院(TientsinAnglo-ChineseCollege)开始中学教育为端绪。除“国学”外,学校所有开设课程均用英语教授。杨宪益曾回忆说:“读高中时,看英文书很多,其中许多是欧洲文学名著的英译本,包括古希腊诗歌,但丁的《神曲》,法国雨果等人的小说,什么都看,并不限于英美文学。”又说:“教师布道的时间,我就在台下偷偷看《以赛亚书》,或者是《雅歌》。”大量的翻译文学阅读极大地开阔了杨宪益的视野。

随着翻译文学阅读的日渐深广,杨宪益对翻译本身、尤其是诗歌翻译的热衷亦逐日递增。入牛津大学攻读之前,杨宪益已通过英译本读过荷马史诗、希腊悲剧、李维《罗马史》、柏拉图的几篇对话和其他为数甚多的外国文学作品。

1936年秋,杨宪益进入牛津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默顿学院攻读希腊拉丁文学。课余时间,杨宪益的足迹遍及欧洲、地中海和北非,当地风物民情均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负笈英伦求学期间,杨宪益与牛津大学第一位取得中国文学荣誉学位、心仪东方文化已久的英国同学——戴乃迭相识相恋。1940年,杨宪益获牛津大学荣誉文学学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当年夏末,杨宪益谢绝美国哈佛大学希望他赴美从事研究工作的邀请,携手戴乃迭返回祖国。此后,杨、戴夫妇辗转重庆、贵阳、成都、南京等地高校教授英文。1952年杨宪益、戴乃迭调入北京外交出版社,任外文图书编辑部专家。1954年《中国文学》(ChineseLiterature)杂志并入外文出版社,杨、戴夫妇同为该刊的翻译和审稿专家。杨、戴二人遂将大半生心血倾注在这份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刊物之上,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杨宪益译著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主,兼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其译作题材广泛,体裁丰富,语种多样。杨宪益著述与东方文学文化因缘,集中体现于他的比较文化论著——《译馀偶拾》,《译馀偶拾》是杨宪益多年文史考证笔记的结集。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杨宪益便开始动笔,陆续在上海《新中华》杂志发表这类笔记。《译馀偶拾》收文88篇,涉及东西交通史,音乐史,宗教史,民族史等诸多范畴。其间,东西文学、文化交流史篇目数量虽不占主导,但因其集中呈现出作者将民族文学发展置于东西方文学、文化交流的历史视野加以考究的学术思想,从而为后学在对待和处理文化研究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上树立了典范。具体来说,又包含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

首先,注重对类同叙述主题历史联系的考察,杨宪益并不满足于东西方类同叙述主题的简单比较,而是将其引入历史事实影响的景深,考述其故事渊源,以史料构筑起故事流播的时空线路,并推断往来其间的主要媒介人,亦不忽略对各故事版本叙事细节的比较与印证。

其次,注重东西方文学之间的互动互馈研究。在东西方文化研究上,杨宪益反对“文明西来”或“文化东去”的轩轾分明的简单结论,坚持具体地、历史地考察东西文化势能落差,强调东西方文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和物质条件下的产物,强调科学的反映论。

第三,重视东方文学内部各民族文学(尤其是边疆民族文学)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杨宪益晚年感慨某些人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却不明本民族文化、东方文化就里,遂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文化何须论短长”解颐。诚然,杨宪益译业重心在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但其始终将翻译活动置于东西文明互通互惠的发展视野,强调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承的相互推助,在东西文学文化相互烛照中互勘的思想,才是其翻译思想的真髓所在。

(选自《文史杂志》2013年第5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杨宪益十多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以及大量的笔记小说和传说故事等,良好的家学熏陶使其具有诗人气质与情怀

B天津教会学校所有开设课程均用英语教授,在此期间,杨宪益阅读了大量的翻译作品,这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

C《译馀偶拾》是杨宪益的力作,集中呈现了他将民族文学发展置于东西方文学、文化交流的历史视野加以考究的学术思想。

D杨宪益将东西方类同叙述主题引入历史事实影响的景深,考述其故事渊源,一贯反对其做简单的比较。

E一些人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却不明本民族文化、东方文化就里,这是杨宪益一直以来就非常痛恨的。

(2)在杨宪益成长过程中,哪些经历促成了其在翻译领域的卓著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研究上,杨宪益具有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赞同杨宪益“文化何须论长短”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形象的描写李密孤独的处境的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小题

清平乐

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这首词写于元兵南掠,春日游西湖,人迹杳杳之时。

1.上片如何表达“伤春”之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阎庆字仁庆,河南河阴人也。庆幼聪敏,重然诺,风仪端肃,望之俨然。及卫可孤侵逼盛乐,庆随父固守,颇有力焉。拜别将,稍迁轻车将军,加给事中。后以军功,拜步兵校尉、中坚将军。

既而齐神武举兵入洛,魏孝武西迁,庆谓所亲曰:“高欢跋扈,将有篡逆之谋,岂可苟安目前,受其控制也!”遂以大统三年,自宜阳归阙。太祖谓庆曰:“高欢逆乱,宇内分崩,群盗竞兴,人皆徇己。卿遂能尽忠贞之节,重君臣之义,背逆归顺,舍危就安,虽古人所称,何以加也。”即拜中坚将军、奉车都尉。河桥之役,以功拜前将军、太中大夫,迁后将军,封安次县子,邑四百户。及邙山之战,先登陷陈。拜抚军将军、大都督,进爵为伯,增邑五百户。

孝闵帝践祚,出为河州刺史,进爵石保县公,增邑千户。州居河外,地接戎夷。庆留心抚纳,颇称简惠。就拜大将军,进爵大安郡公,邑户如旧。入为小司空,除云州刺史,转宁州刺史。庆性宽和,不苛察,百性悦之。天和六年,进位柱国。晋公护母,庆之姑也。护虽擅朝,而庆未尝阿附。及护诛,高祖以此重之。乃诏庆第十二子毗尚帝女清都公主。庆虽位望隆重,婚连帝室,常以谦慎自守,时人以此称之。

建德二年,抗表致仕,优诏许焉。庆既衰老,恒婴沉痼。宣帝以其先朝耆旧,特异常伦,乃诏静帝至第问疾。赐布帛千段。医药所须,令有司供给。大象二年,拜上柱国。隋文帝践极,又令皇太子就第问疾,仍供医药之费。开皇二年薨,时年七十七。赠司空、荆谯淅湖沣广蒙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成。

(节选自《周书·列传第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宜阳归                            朝廷

B虽古人所称,何以                  加:施加

C云州刺史                            除:授予

D乃诏庆第十二子毗帝女清都公主        尚:娶……为妻

2.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致仕”,交还官职,即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B“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C“践祚”,其意是指继位、登基;与文中的“践极”的意思相同。

D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在生前或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庆勇力战功,屡次升官。当卫可孤侵逼盛乐的时候及邙山之战,他作战都很卖力,然后被上级授予不同的官职。

B阎庆忠君爱民,皇帝赞赏。高欢反叛作乱,天下人只顾自己谋私利,而阎庆却舍危赴安,得到了皇帝的赞美。

C阎庆性格宽和,百姓称道。阎庆出任宁州刺史时,留意安抚招纳,不苛刻追查繁琐细微之事,百姓都很喜欢他。

D阎庆坚守操守,刚正不阿。独揽朝政的宇文护是阎庆亲族,阎家又与皇室联姻,但阎庆从未迎合依附,依旧谦虚谨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欢跋扈,将有篡逆之谋,岂可苟安目前,受其控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庆既衰老,恒婴沉痼。宣帝以其先朝耆旧,特异常伦,乃诏静帝至第问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