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人怎样才能自信起来?我听到不少这样的回答:有的说等我长成大人了,就会自信;有的说上了好大学,毕业后找到好工作,你自然就会自信……(1)      ,但其中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这些人都把信心当成了身外之物,却没有意识到只有一个人开始相信自己的时候,他的自信才会成长,给自信讲条件的人,其实都不自信,(2)    ,才是真谛,才是原动力,凡是不能从自身成长出来的力量,(3)     

 

(1)不能说这些回答没有一定的道理(2)自信中的“自”字才是核心(3)都不能真正培养人的自信力(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语句补写题,解答关键在于把握语段陈述的核心话题,梳理句间逻辑关系,依据相关提示语与相关信息提示,选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厄尔尼诺”下定义。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的音译,原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这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秘鲁渔民对每年年终海水水温季节性上升现象的称呼。由于这个天气现象出现的时间往往在圣诞节前后,才得到了这个名称。但是目前科学家们则是仅仅把那些升温剧烈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因为只有海水升温剧烈才会造成巨大的生态变化,并在全世界造成一系列灾难。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多与少的博弈,有时是个人内心的一场战争。                              但在满足需求时,我们不妨说“可以少一点!”

已经将天下财富攫入囊中,还需不择手段,挖肉补疮式地“多”赚吗?

物质与财富已累计得越来越多,无须对“少”怀有戒心了,

比如:身体脂肪层层堆积,营养过剩,腹部几道救生圈,还需要选择过“多”的蛋白质吗?

人生境界与社会文明,皆存在于“多”与“少”的博弈中。

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选择“少”的时候了,

弃“多”取“少”,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在内心抑制贪欲,战胜自己。

A④①②⑤⑥③   B.④①⑥②⑤③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城市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雾霾天气频现,空气污染严重,植树造林成为城市污染问题的必由之路。

B为读者提供强烈的快感与美感体验以及读者是否愿意代入主人公,是网络文学作品成败的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接受反应效果评价。

C近期,各地公安机关出台专项行动打击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谣言、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查办网络谣言和恶意炒作信息。

D我们接受大学教育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系统的知识接受,更是一次人文精神的陶冶。在此期间,我们完善了人格,明了了生命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才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避免积羽沉舟之患。

B.贪官胡自华痛哭流涕地写下了《我的忏悔》,他说自己对吃喝玩乐等不良风气和社会不正之风,由反感、厌恶,逐渐发展到自己从中迎合,感到习以为常,慢慢深陷其中。

C.在“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中,来自不同行业的选手们个个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D.王勃写碑文或赞颂辞时,先磨好数升磨,拿被子盖住脸躺着,一旦灵感来了,他突然起来,一蹴而就,从不更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宪益与东方翻译文学

何琳

杨宪益(1915—2009),祖籍安徽泗县,生于天津,是我国当代成就卓著的翻译家、外国文学专家。

杨宪益自幼在自家私塾接受传统儒家发蒙教育。杨宪益回忆说:“基本读完了‘四书五经’,只有《易经》没读,后来又读了‘十三经’的一部分,还读了《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古文释义》《龙文鞭影》等。熟读的还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楚辞’。”他还说道:“十岁出头时,我还读了大量的笔记小说和传说故事,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行的明清传奇、话本等。”在国学的浸润与陶养中,少年杨宪益的颖悟与才思逐渐显露出,诗人气质与情怀亦现出端倪。

杨宪益与世界文学结缘,以其1927年在天津教会学校——新学书院(TientsinAnglo-ChineseCollege)开始中学教育为端绪。除“国学”外,学校所有开设课程均用英语教授。杨宪益曾回忆说:“读高中时,看英文书很多,其中许多是欧洲文学名著的英译本,包括古希腊诗歌,但丁的《神曲》,法国雨果等人的小说,什么都看,并不限于英美文学。”又说:“教师布道的时间,我就在台下偷偷看《以赛亚书》,或者是《雅歌》。”大量的翻译文学阅读极大地开阔了杨宪益的视野。

随着翻译文学阅读的日渐深广,杨宪益对翻译本身、尤其是诗歌翻译的热衷亦逐日递增。入牛津大学攻读之前,杨宪益已通过英译本读过荷马史诗、希腊悲剧、李维《罗马史》、柏拉图的几篇对话和其他为数甚多的外国文学作品。

1936年秋,杨宪益进入牛津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默顿学院攻读希腊拉丁文学。课余时间,杨宪益的足迹遍及欧洲、地中海和北非,当地风物民情均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负笈英伦求学期间,杨宪益与牛津大学第一位取得中国文学荣誉学位、心仪东方文化已久的英国同学——戴乃迭相识相恋。1940年,杨宪益获牛津大学荣誉文学学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当年夏末,杨宪益谢绝美国哈佛大学希望他赴美从事研究工作的邀请,携手戴乃迭返回祖国。此后,杨、戴夫妇辗转重庆、贵阳、成都、南京等地高校教授英文。1952年杨宪益、戴乃迭调入北京外交出版社,任外文图书编辑部专家。1954年《中国文学》(ChineseLiterature)杂志并入外文出版社,杨、戴夫妇同为该刊的翻译和审稿专家。杨、戴二人遂将大半生心血倾注在这份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刊物之上,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杨宪益译著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主,兼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其译作题材广泛,体裁丰富,语种多样。杨宪益著述与东方文学文化因缘,集中体现于他的比较文化论著——《译馀偶拾》,《译馀偶拾》是杨宪益多年文史考证笔记的结集。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杨宪益便开始动笔,陆续在上海《新中华》杂志发表这类笔记。《译馀偶拾》收文88篇,涉及东西交通史,音乐史,宗教史,民族史等诸多范畴。其间,东西文学、文化交流史篇目数量虽不占主导,但因其集中呈现出作者将民族文学发展置于东西方文学、文化交流的历史视野加以考究的学术思想,从而为后学在对待和处理文化研究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上树立了典范。具体来说,又包含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

首先,注重对类同叙述主题历史联系的考察,杨宪益并不满足于东西方类同叙述主题的简单比较,而是将其引入历史事实影响的景深,考述其故事渊源,以史料构筑起故事流播的时空线路,并推断往来其间的主要媒介人,亦不忽略对各故事版本叙事细节的比较与印证。

其次,注重东西方文学之间的互动互馈研究。在东西方文化研究上,杨宪益反对“文明西来”或“文化东去”的轩轾分明的简单结论,坚持具体地、历史地考察东西文化势能落差,强调东西方文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和物质条件下的产物,强调科学的反映论。

第三,重视东方文学内部各民族文学(尤其是边疆民族文学)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杨宪益晚年感慨某些人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却不明本民族文化、东方文化就里,遂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文化何须论短长”解颐。诚然,杨宪益译业重心在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但其始终将翻译活动置于东西文明互通互惠的发展视野,强调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承的相互推助,在东西文学文化相互烛照中互勘的思想,才是其翻译思想的真髓所在。

(选自《文史杂志》2013年第5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杨宪益十多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以及大量的笔记小说和传说故事等,良好的家学熏陶使其具有诗人气质与情怀

B天津教会学校所有开设课程均用英语教授,在此期间,杨宪益阅读了大量的翻译作品,这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

C《译馀偶拾》是杨宪益的力作,集中呈现了他将民族文学发展置于东西方文学、文化交流的历史视野加以考究的学术思想。

D杨宪益将东西方类同叙述主题引入历史事实影响的景深,考述其故事渊源,一贯反对其做简单的比较。

E一些人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却不明本民族文化、东方文化就里,这是杨宪益一直以来就非常痛恨的。

(2)在杨宪益成长过程中,哪些经历促成了其在翻译领域的卓著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研究上,杨宪益具有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赞同杨宪益“文化何须论长短”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