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书名上大做文章是伪劣书编写...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书名上大做文章是伪劣书编写者的惯用招数,如在《现代汉语词典》等精品辞书前加上“新编”“新世纪”等,以此来鱼目混珠

②在座谈会上,抗洪救灾英模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治理、城市供排水、道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③只要上下一致,戮力同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人民必定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④看着景区里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对“禁止烧烤”的警示牌习以为常

⑤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B 【解析】 试题分析:①鱼目混珠:以假乱真。②广开言路:形容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用错对象。③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④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觉得很平常。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熟视无睹”。⑤ 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此处使用错误,应该为“临危受命”。⑥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填入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与其他人作品相比绝对是      。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经曹雪芹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的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      是要不得的。

A.卓尔不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B.与众不同     处心积虑     生吞活剥

C.鹤立鸡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D.出类拔萃     处心积虑     生吞活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千叶瓶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嘛那么着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选自《小说月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

B.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C.“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

D.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E.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2)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3)小说在第④段和第⑥段中两次写到妻子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4)请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思想主题这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对这篇小说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各句中的空白部分

(1)                               ,千金散尽还复来。

(2)                               ,但愿长醉不复醒。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5)星垂平野阔,                                

(6)飘飘何所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2.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人。治平二年,举进士第一。王安石见其《诗义》,补国子直讲,改大理寺丞,擢太子中允,既而恶之。

神宗用汝砺为监察御史里行。首陈十事:一正己,二任人,三守令,四理财,五养民,六振救,七兴事,八变法,九青苗,十盐事。指挝利害,多人所难言者。及王中正与李宪主西师,汝砺言不当以兵付中人,因及汉、唐祸乱之事。神宗不怿,语折之。汝砺拱立不动,伺间复言,神宗为改容,在廷者皆叹服。

元祐二年,召为起居舍人。时相问新旧之政,对曰:“政无彼此,一于是而已。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见其可。”逾年,迁中书舍人,赐金紫。会知汉阳军吴处厚得蔡确安州诗上之,傅会解释,以为怨谤。谏官交章请治之,又造为危言,欲置之法。汝砺曰:“此罗织之渐也。”数以白执政,不能救,遂上论列,不听。谏官指汝砺为朋党,及确贬新州,又须汝砺草词,遂落职知徐州。初,汝砺在台时,论吕嘉问事,与确异趣,徙外十年,确为有力。后治嘉问它狱,以不阿执政,坐夺二官。至是,又为确得罪,人以此益贤之。

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有狱当贷,执政以特旨杀之,汝砺持不下。执政怒,罚其属。汝砺言:“制书有不便,许奏论,法也。属又何罪?”遂自劾请去,章四上。诏免属罚,徙汝砺礼部,真拜吏部侍郎。

哲宗躬听断,修熙宁、元丰政事,人皆争献所闻,汝砺独无建白。或问之,答曰:“在前日则无敢言,于今则人人能言之矣。”进权吏部尚书言者谓尝附会刘挚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行章数上又降待制知江州至郡数月而病卒年五十四

(节选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进权吏部尚书/言者谓尝附会/刘挚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行/章数上又降/待制知江州/至郡数月而病卒/

B.进权吏部尚书/言者谓尝附会刘挚/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行/章数上/又降待制/知江州/至郡数月而病卒/

C.进权吏部/尚书言者/谓尝附会刘挚/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行章/数上又降待制/知江州/至郡数月而病卒/

D.进权吏部/尚书/言者谓尝附会刘挚/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行章/数上又降待制/知江州/至郡数月而病卒/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人”是指宦官,即旧时宮中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古代时有宦官擅权乱政。

B“谏官”是指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如御史、谏议大夫等,古代较著名的谏官当属唐王朝的魏徵。

C“疏”即奏章,是臣子向帝王呈递的意见书,也被称为“奏疏”,与 “表”陈情为主不同,“疏”以奏事为主。

D“礼部”是官署名,北周时有此名,隋唐后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掌礼仪、祭祀、贡举、司法等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汝砺敢于进言,指陈时弊。宋神宗任命彭汝砺为监察御史里行,彭汝砺首先陈述十件事,指陈时政利弊,他指出的多是朝中大臣所难言的事。

B.彭汝砺坚持原则,以史忠谏。宋神宗让宦官王中正带兵,彭汝砺表示反对,认为此举不当,并以历史警示,连续进言,直到宋神宗改变了态度。

C.彭汝砺为人坦荡,君子风范。彭汝砺因与蔡确意见不一被他排斥而外任十年,在蔡确被构陷时他不计前嫌,以致被人诬为蔡确同党而被贬徐州。

D.彭汝砺依法办案,断狱有方。执政大臣干涉彭汝砺审理的案件,要求处死犯人,而彭汝砺坚持应依法宽恕,最终,皇上下诏令免除了犯人罪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