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                   过错

B冉有、季路于孔子曰            谒见

C陈力就                        职务

D今由与求也,夫子              辅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季氏将有事颛臾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B邦分崩离析不能守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吾恐季孙           填然鼓

D昔先王为东蒙主       五十步笑一百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篇驳论文,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体现“破中有立”的特点。孔子把冉有、季路的言论作为自己的驳论点,层层推进,步步紧逼,先驳后立,表达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从三个方面分析说明颛臾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层层深入,语势跌宕起伏,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本文善用反诘加强语气,再现当时声色俱厉的严峻场面。从“无乃尔是过与”到“是谁之过与”,连用四个反诘句,犹如急风暴雨,劈头盖顶而来,使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

D.本文还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4.翻译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1.A 2.B 3.D 4.(1) 细密的渔网不进入鱼塘(捕鱼不赶尽杀绝) 那么鱼和鳖就怎么也吃不完了。 (2)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过:责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项,两个“而”均为表转折的连词。A项,于:介词,对/介词,在。C项,之:助词,的/音节助词,无义。D项,以:介词,把/介词,凭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D项,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数罟”译为“细密的渔网”、“胜”译为“完”。(2)句中关键词“过余”译为“看我”、“竟日”译为“整天”。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氓》中这四句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 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 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选自《诗经卫风》)

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兴手法,以桑起兴,以“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淇水汤汤”:是写实,也暗示出女主人公内心怨愤难平的波澜。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下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相互呼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可见构思的精巧。)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此句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两句是直接抒情句,作者借千里的烟波浩渺的暮霭来表现自己的愁苦,一为自己前途茫然而愁,更为离开了爱人而愁。)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两句运用反衬、夸张的表现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恐年岁之不吾与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使快弹数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至于顿丘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黎民不不寒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五十者可以帛矣

A余曰正则兮                        B.秋兰以为佩

C侧身西望长咨嗟                      D.庠序之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