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
想起了方孝孺
宋志坚
读过两篇关于 “读书种子”的文章,一篇是马斗全的《何为“读书种子”》。此文提出:“读书种子,应指极爱读书精神之承接、加深,并可影响、传递于后人。”另一篇是虞云国的《也说“读书种子”》。此文认为:“所谓‘读书种子’,就是传统文化强调的‘诗书传家’。这种读书,不以功利为第一念想,只是一种对人格的不断完善,对素质的自我提升,对文化的内在渴求。”
读着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我脑海中出现的是方孝孺。
《纲鉴易知录》载:“上(朱棣)之发北平也,僧道衍送之郊,跪而密启曰:‘南方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道衍和尚称方孝孺“素有学行”,我以为此“学”乃是学问,此“行”当指操行。从这番话看,“读书种子”不仅有包括“经、史、子、集”在内的读书人的学问,更有内涵了气节与操守的读书人之操行。
那么,方孝孺就是“读书种子”么?倘若果真如此,岂不又与“读书种子”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而不是某一个人的观点相悖?这些纠缠不清的疑问,因为此后的奥运火炬的传递而受到启迪得到答案。
火炬的传递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奥林匹克精神”可分为两个层次,显而易见的层次,是包括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在内的体育运动的精神;超越体育运动的更高层次,即为它所象征的“世界和平、和谐、合作、友谊和团结”。于是忽然想到,“读书种子”也有两个层次,显而易见的层次是“极爱读书”的精神;超越读书本身的更高层次,即为包括“对人格的不断完善,对素质的自我提升,对文化的内在渴求”在内的读书人在“学行”上不断追求的精神。“读书种子”的传承,也需要有一棒又一棒、一代又一代的火炬手。
这样一来,我倒是弄明白了,道衍和尚如是说,并非意味着方孝孺就是“读书种子”,他是传承“读书种子”的一代读书人的典范,恰如传递奥运火炬的一棒火炬手。只是道衍和尚没有弄懂,因为上述两个层次的结构,使“读书种子”具有坚实的基础。“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1.下列对方孝孺的相关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正因为方孝孺“素有学行”,道衍才断言朱棣“武成之日”,他“必不降附”。
B.方孝孺身上的“学”“行”与虞文对“读书种子”的解读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C.方孝孺不仅有读书人应有的学问,而且有内涵了气节与操守的读书人的操行。
D.方孝孺有“极爱读书”和在“学行”上不断追求的精神,堪称“读书种子”。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不仅吸收了马文和虞文的可取之处,而且明确指出了“读书种子”应该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
B.作者对道衍的说法认识在逐步深化,从最初的悉心领会,到后来的完全明白,再到最后的尖锐批评。
C.“读书种子”的传承与奥运火炬的传递,既有内涵层次划分上的相似点,也有传递方式上的相似点。
D.在“学行”上不断追求的精神比“极爱读书”的精神不仅层次更高,而且濡养更难,所以至者稀少。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文强调了“读书种子”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但是他将这种精神局限于“极爱读书”,显得过于狭隘。
B.虞文将读书精神延伸到了人格、素质、文化层面,但是他没有注意到这种精神的传递性,缺少发展的眼光。
C.方孝孺的“学行”体现了“读书种子”的两个层面,若他有“学”无“行”,道衍决不会为他“跪而密启”。
D.方孝孺作为传承“读书种子”的一代读书人的典范,他被灭族使明代出现了一个“读书种子”的空白时代。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由于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色彩。
B.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称赞的事。
C.文学作品的续写和改编是对原作的二度创作,表达了作者对原作主题、人物形象和艺 术技巧的个性化理解。
D.探究新词新语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它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语言的发 展变化作更为深入的了解。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零碎 幅射 摄相机 素不相识
B.协调 泄漏 镇静剂 富丽堂皇
C.嘶鸣 忌恨 水龙头 心慌意乱
D.缔造 栋梁 葡萄藤 无济于事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娑 (suō) 精悍 (hàn) 干练 (gàn) 豁然开朗 (huò)
B.寥廓 (kuò) 纤细 (xiān) 夙愿 (sù) 少不更事 (gēng)
C.谦逊 (xùn) 凑合 (còu) 吮吸 (shǔn) 休戚相关 (qī)
D.寒暄 (xuān) 负疚 (jiù) 提防(tí) 羽扇纶巾 (lún)
作文
诗人:走过的路使我暗自惊心/为什么要这样曲曲弯弯/浪费着生命/如果走成一条直线/岂不节省许多光阴
学者:曲线包容着无穷多的直线,避免了单调和重复,曲线构成的生活更富有弹性。
上述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想象?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古诗文默写题。
(1)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2)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3)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4)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5) ,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6)夕阳古道无人语, 。(《长亭送别》)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8)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
(9)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