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地廉政单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地廉政单位招聘考试,最后一道题问唐太宗是如何治理环境污染的,赋分20分。只有一位考生如实回答“不知道”,考后本以为录取无望,结果却被高分录用了。对此,其他考生不理解。招聘单位说,其实,当年根本就没有环境污染的概念,而且唐太宗也没有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本题的正确答案就是无答案。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诚之贵 某廉政单位用一道无答案的题来招聘考生,并高分录取了一位如实回答“不知道”的考生。对诚实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诚实、诚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然而,不可否认,一颗诚实的心灵,将是每个人一生受益无穷的珍宝。 诚之贵,在于自身的培育。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观“两小儿辩日”,也如实回答“不知道”。从这位儒学大师的一言一行中显露的无疑是一种诚实的态度。在获取知识的漫漫旅途中,保持一颗诚实的心,坦然面对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一窥真理殿堂的奥妙。当然,诚实对于自身,更多的获益在于道德素养的提升。诚,自古就是中华的传统美德,饱受文人志士的倡导和推崇。华盛顿父亲也曾用樱桃树事件教育华盛顿诚实对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最终促成一位名扬万古的伟大总统。诚实使人自觉、自律,更重要的是不会忽略自己的错误,这样人才能洗去浮尘,逐渐蜕变得愈加完美。 诚之贵,在于与他人的相处。一个人的诚实,绝不仅仅是做给自己看的。“狼来了”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中的小孩因为肆意愚弄他人的信任,最终招来了恶果。人与人之间有着一张紧密的大网把每个独立的人都囊括其中。在这里,人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受他人的评价。在你坦诚对待他人的同时,你也能从对方处获取宝贵的信任。信赖是需要靠双方一砖一瓦共同创造的,而诚实,正是那坚实的砖瓦。倘若妄想靠着些许的小聪明,钻空子企图获利,纵然显赫一时,但必免不了落得众叛亲离、孤苦无助的下场。所以努力地用诚实获取信任,莫要功亏一篑。 诚之贵,更在于社会的进步。一个社会不想变成一团乱麻,就要用秩序来约束。但所谓法律绝不是最终途径,它更需要诚实、诚信来呵护。如今,诚信丢失的阴霾弥漫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黑心企业”、贪腐问题……人们不得已而活得战战兢兢。试想,如果活在一个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世界,又有谁敢去帮助、去奉献?长此以往,社会的栋梁必将崩塌,到那时,那些用欺瞒、哄骗而来的一切也将烟消云散。每个人都真诚待人,做诚实的自己,才能让好人更多地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海洋才会越发多姿多彩,切不可因一时之利而丧失了一世之益。 诚之贵,难以计量、不可估值。拥有它,能升华自己,他人和社会也都因此得益,何乐而不为呢?诚,让我们能瞻仰更光明的未来,能迈进更美好的世界,诚之贵,如此而已。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则材料属于叙事类,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述一个故事。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概括事件;第二步,抓关键句;第三步,由过溯因;第四步,探究深意。如本题认真阅读材料后,第一步,概括事件:某地廉政单位招聘考试,最后一道题问唐太宗是如何治理环境污染的,有一位考生回答“不知道”,考后本以为录取无望,结果却被高分录用了。第二步:抓关键句:有一位考生如实回答。第三步,由果溯因。“结果却被高分录用了”其实,当年根本就没有环境污染的概念,而且唐太宗也没有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本题的正确答案就是无答案。第四步,探究深意。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渐渐清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才是做人应有的态度。所以可以立意为:一个人的德行,往往会在细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诚实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保持诚实的美德,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①            ,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的脚步;仿古,则是②          。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填入横线处昀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到流逝的江水,____;看到再生的小草,     ;在寂静的山林里,      ;面对暴风雨,            

①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②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   

③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    ④会平息烦躁的心情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 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遇见理论,就想要明白。如果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穿凿附会,因为这样似乎可通,并自觉新奇可喜。   

B.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C.人们司空见惯了教室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所以对神舟十号航天员在浩瀚太空中的首次授课都感到特别新奇。   

D.面对贩毒手法被公安人员屡屡识破,贩毒团伙的头目气急败坏地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一天我要想办法把这些毒品成功地运出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秋日三首(其二)

高翥①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②。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注】①高翥(zhǔ)(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②蛩:蟋蟀。螿(jiāng):蝉。

(1)本诗一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最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为什么?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的后两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