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句诗 程习武 先生有姓,先生也有名字,但人们...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句诗

程习武

先生有姓,先生也有名字,但人们似乎都忘了,就都叫先生。叫先生于他们或许是一种骄傲,也说不大准。

先生瘦,还高,人一见就想起在大街上被人牵着的骆驼。尽先生只是有一点点驼背。牵骆驼在这地方也是一种职业,叫看麻衣相。看麻衣相者看着对方一大片脸的某个地方,说未来的某年某月某日,将有一场血光之灾或者命犯桃花,也许是财运降临。钱装进口袋后,犯没犯桃花,来没来财,怕神也不知道。先生从来瞧他们不上眼的。牵着一头骆驼看麻衣相,让人感觉有些不相称。但它们为什么被绑在一块了,不知道。先生的瘦和高,都有利于他的职业。瘦人不管是本来就瘦,还是后来饿瘦,有一点相同,饭量都不大。正好,饭量大了先生养不活。先生的个子高好处更加在那里明摆着,让他做起自己的工作来就像那个解牛的庖丁,刀子就像鱼在水里游。先生的工作是戳垛子。文人的活儿。一根毛笔,秃着;半瓶墨,黑着;一把破铲,钝着。这是先生全部的家伙了,先生的日子都在里面。到了谁家门口,先生把破铲拿出来,在门口旁边的墙上方方正正铲平一块,铲去雨水的陈年旧痕。先生铲的时候一点也不急躁,铲子在墙上沙沙地响,土屑纷纷落下来。如果有风,土屑就飘去很远,一路带着土香。然后,先生就在那块铲平的地方写一首诗,当然是古人的;或一段益于人益于世的文字,也古人的。写好,先生收拾家伙的时间,主人拿出一个或两个硬币,塞到先生挂在肩上的布搭里。有时候主人羞红着脸拿出两个馍或半瓢米,先生也笑笑,受了。先生个子高,写了诗文的那块墙就距离地面很高,小孩子够不到,一般的大人也够不到,那些诗文就不会轻易被破坏掉,一年两年的风雨过了,那些诗文还像刚刚写上一样。直到字迹漫漶,先生才在那旧处轻轻铲一铲,再写上新的。这时候,先生会叹口气。在这面墙上,三五年就过去了。先生很讲职业道德,那些诗文只要能看得清,先生就不会铲掉再写新的。先生的这个职业不能说白,说白了怕是先生脸上挂不住。不过,先生原来真是先生,坐在大屋子里,教好多小孩子、半大孩子、大孩子咿咿呀呀念书。孩子头和身子晃来晃去,风里的树一样。后来那些孩子就少了,没了,先生就不做先生了。先生什么时候不做先生的,没多少人说清楚。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做戳垛子这个职业的,没多少人说清楚。实际上,清楚不清楚又打什么紧?在先生心里,他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而已,他要把他的先生给他的那些诗,那些文再给出去。他总不能把那些东西带走吧。

太阳一竿子多高,天正好。是春天。麦子在地里青着,牛和羊在家里嚼草,人闲得蛋痒,就都站街上,喷唾沫星子。风从街上穿过,很舒服。

谁说,先生来了,先生好久没来了。谁又说,先生的腰弓得厉害了,更像骆驼。人纷纷乱乱看去,然后说,哦,可不是吗?然后散散乱乱朝先生要去的那家门口围过去,围成歪歪扭扭的圆。谁说,先生教着书的时候腰不弯,直溜着呢。都说,还真是。

先生过来了,朝一众人笑笑,走到那一家的门口。都看那门口边,先生铲的那片地方还在,只是经了好多年的风吹雨打,那字迹模糊得厉害。先生拿出铲子,把那片风吹雨打得凹凹凸凸的地方铲平。先生的手很轻,铲子下面细碎的沙沙声,像土在唱。众人看先生拿出了笔和墨,就都说,先生写一个好的。先生笑笑说,古人的诗文都是好的。都说,写一个新的。先生说,几百上千年了,都不新。都说,写没写过的。先生又笑,谁看见我写过两遍的诗文?众人吸溜吸溜嘴,咦,还真是。蘸了墨,笔就在墙上走动。一顿一挫,走得慢。先生写的楷书,笔笔如刀。先生写字,好像把别的什么也写进去了。差不多一支烟的工夫,两句诗就黑在墙上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众人一阵叫好。说这字写得敦实。说这诗句好,像画一样。再看先生,正细细端详那两句诗,额头微微有汗出来。谁说,先生写字那么用力?先生笑笑,未答。笔蘸好了墨,先生准备写后两句——忽然,有锣声嘡嘡响起来。众人呼啦啦围过去,先生的旁边很快干干净净了。先生转头看了看,看见一个人牵了一群猴。先生看看众人的背影,又看了看墙上的两句诗,先生叹一口气,说,读诗书何如学玩猴!

先生仰起头,太阳正一点一点斜下去。先生想起了读得烂熟的《易》,笑笑给自己说,要不,改行牵骆驼吧。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写先生对牵骆驼看麻衣相者的痛恨,是为了借此衬托先生清高自守、不同俗流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批判了世人信奉迷信的行为。

B.文中两次写到先生铲子下的沙土,“带着土香”“像土在唱”。作者这样描写意在表达先生在写字时愉悦的心理和对自己工作的热情。

C.本文塑造先生的形象时,主要通过对他心理、动作、外貌的刻画,写出了他对工作的认真和热爱,以及面对生活窘境时的旷达心态。

D.本文的语言质朴洗练,以口语为主,不事修饰,让人读来别有风味。同时,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契合人物的身份,又极富讽刺意味。

E.文章在写先生周围的人时,多次用到“谁说、众人”,不具体到人,从而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人物群像,使文章主题的表达更加深刻。

2.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蘸了墨,笔就在墙上走动。一顿一挫,走得慢。先生写的楷书,笔笔如刀。先生写字,好像把别的什么也写进去了。

3.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简析结尾一段的妙处。

 

1.BE 2.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写出了先生写字时的动作,突出了他认真的态度和运笔的力度,先生写字,也把深厚的情感融入其中,句子含蓄地表达了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以及先生对人生的态度和领悟。 3.先生是一个处境窘迫、为人友善、有职业道德、对传统文化有着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的传统文人。从他的外形、不大的饭量以及刻写工具的简陋破旧看出他的家境贫寒、处境窘迫;从他对待有些只能拿出两个馍或半瓢米的贫寒主人的态度上看出他的为人友善;从他从不会铲掉还能看得清的诗文而重写能看出他的职业道德;从他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4.结尾段对“太阳”的描写呼应前文,既交代时间的变化,又暗示先生失落的心理,寓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日渐衰微;先生的自嘲,改行去做自己瞧不上眼的行业——牵骆驼,既表现了先生的辛酸与无奈,也表达了作者对时代浮躁和人们精神空虚现象的反讽。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痛恨”说法文中无据,文章说先生“瞧不上眼的”;“批判了世人信奉迷信的行为”非作者意图。C项心理、外貌描写不是本文主要的描写手法,应为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旷达心态”理解有误。D项“以口语为主,不事修饰”说法有误,“极富讽刺意味”,文中未能看出。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A.D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内涵题目,语句内涵的理解,要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手法或表达技巧,点明内容和情感。如本题“笔笔如刀”,比喻手法;“一顿一挫,走得慢”,拟人手法,写出了含蓄地表达了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以及先生对人生的态度和领悟。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句子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如本题“笔笔如刀”,比喻手法;“一顿一挫,走得慢”,拟人手法。 3. 试题分析:其实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即他个人具有的内在、外在的特点特征。先生是一个处境窘迫、为人友善、有职业道德、对传统文化有着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的传统文人。然后分条分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如本题从他的外形、不大的饭量以及刻写工具的简陋破旧看出他的家境贫寒、处境窘迫;从他对待有些只能拿出两个馍或半瓢米的贫寒主人的态度上看出他的为人友善。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分析结尾一段的妙处,主要分析手法,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尾段对“太阳”的描写呼应前文,既交代时间的变化,又暗示先生失落的心理,寓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日渐衰微;先生的自嘲,改行去做自己瞧不上眼的行业——牵骆驼。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本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要不,改行牵骆驼吧”,先生的自嘲,改行去做自己瞧不上眼的行业——牵骆驼,既表现了先生的辛酸与无奈,也表达了作者对时代浮躁和人们精神空虚现象的反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刘昱

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①,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注】①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2.诗中有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运用了相同的手法,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中选取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句子是“                            ”。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直抒胸臆,把所有的凄苦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                            ”收之。

(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向门客总结了自己忍让廉颇的原因:“                            。”这句话展示了蔺相如以国事为重的贤相风采。

(4)《论语·述而》中“                            ”这八个字既是赞许颜回,又精炼地表达了儒者对于进与退、入世与出世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

(5)《论语·公冶长》中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谥号“文”,孔子将其原因归结为“             ”。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袁继忠,其先振武人,后徙并州。开宝中伐广南,为先锋壕砦。广南平,以功迁供奉官,护隰州白壁关屯兵。时河东拒命,继忠入其境,破三砦,擒将校二人,得生口、马牛羊、铠仗逾万计。近戍主将惧无功受谴,以诚告继忠,继忠以所获分与之

太宗征太原,继忠预破鹰扬军,先登陷阵。契丹入代境,继忠率兵击走之。

雍熙二年,迁西上阁门使。三年,大将田重进征契丹,命继忠为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监。领师取飞狐,下灵丘,平蔚州,擒其帅大鹏翼以献。至定州,重进欲斩降卒后期至者,继忠谕以杀降不祥,皆救免之。大将李继隆以易州静塞骑兵尤骁果,取隶麾下,畜其妻子城中。继忠言于继隆曰:“此精卒,止可守城,万一敌至,城中谁与悍者?”继隆不从。既而契丹入寇,城陷,卒妻子皆为所俘。继隆疑此卒怨己,欲分隶诸军。继忠曰:“不可,但奏升其军额,以廪给,使之尽节可也。”之,众皆感悦。

会契丹骑大至,驻唐河北,诸将欲坚壁待之。继忠曰:“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辞气慷慨,众壮之。静塞军摧锋先入,契丹兵大溃。太宗闻之,降玺书奖谕,赐予甚厚。淳化初,迁引进使,护镇定、高阳关两路屯兵。三年,被病,召赴阙,卒,年五十五。

继忠长厚忠谨,士大夫多与游,前后赐赉钜万计,悉以犒赏士卒。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搢绅称之。

(节选《宋史·袁继忠传》)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继忠入其境         累:多次

B.以廪给             优:优厚地

C.之,众皆感悦       从:跟从

D.前后赐赉钜万计       赐赉:赏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

B.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

C.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

D.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继忠身先士卒,勇武过人。他曾经参战打败过鹰扬军,最先攻入敌阵;在大将田重进讨伐契丹的战斗中,势如破竹,擒得敌方主将进献。

B.袁继忠有谋略,曾进言不要解散静塞军,慎用提高俸禄等方法稳定军心。易州失陷和静塞军后来抗击契丹分别证明了这两个建议的正确性。

C.袁继忠大度宽厚,廉洁无私。戍边的主将害怕无功受罚,他慷慨地将缴获的物品分了出去;将赏赐全部用来犒劳士卒,死后家中没有余财。

D.袁继忠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智勇兼备,影响深远。特别是在抵御契丹的战斗中,功绩显著。他的忠勇令诸将佩服,他的美德为官吏称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重进欲斩降卒后期至者,继忠谕以杀降不祥,皆救免之。

(2) 此精卒,止可守城,万一敌至,城中谁与悍者?

(3) 会契丹骑大至,驻唐河北,诸将欲坚壁待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 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欢,不可。于是赵王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张衡传》选段

时政事渐损,权移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作《思玄赋》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传之美人,戏弄臣               作《思玄赋》宣寄情志

B.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C.拜送书                       权移

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欢           衡常思图身

2.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文:璧上有些斑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B.相如因持 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译文: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因愤怒,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

C.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译文: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讽谏评议皇帝身边的人。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译文:(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中,蔺相如强调了赵王在献给秦王和氏璧这一件事情上的诚意,与之相反,秦王却在此表现得甚为傲慢,在得到和氏璧后,将它交给嫔妃及侍从看,完全看不出交换的诚意。

B.《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通过对蔺相如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了蔺相如的聪明机智;同时,蔺相如在朝廷上怒斥秦王,借赵王的举动来反衬秦王的失信,这有表现了他勇敢无畏的一面。

C.《张衡传》选段交待了《思玄赋》的由来,当时政治昏暗,宦官专权,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在这一段中作者批判了张衡明哲保身、谨小慎微的一面。

D.《张衡传》选段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里描写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上片中,作者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B.在下片中,作者借赞美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提醒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

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然年老,但是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可以上阵杀敌,同时也暗含有壮志难酬的忧愤。

D.全词豪放悲壮,义重情深,散发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