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太祖即皇帝位,基奏4立军卫法,基谓宋、元纵失天下,今宜肃纲纪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昵之,请缓其狱,基不听,即斩之,由是与善长仵,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B.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C.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D.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明清时期,举人会试中试,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二甲赐进士及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通称进士。

B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C中书省,魏晋时期开始设置。明朝初年仍然以中书省统领六部,但不设中书令,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政归六部。

D诚意伯,是朱元璋赐给刘基的爵位,等第次于公爵和侯爵,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博览群书,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左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刘基才能卓越,深受太祖倚重。太祖询问征伐攻取的计策,他从容应对,见解高远,太祖听后非常高兴,几乎都按他的谋略行事。

C刘基清廉正直,并且善于识人。多次替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同时否定了太祖想让向来和他交好的杨宪宗丞相的建议。

D刘基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他在任上时曾推辞朱元璋的加封,告老还乡后,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从不提自己的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与善长仵。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2)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1.D 2.A 3.C 4.(1)因此(从此以后)与李善长交恶。(太祖)多次想要加封刘基的爵位,刘基坚决推辞不接受。(关键词:忤,交恶;累,多次;固,坚决。每字1分,整句意思2分。) (2)不用担心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希望圣明的皇上悉心寻求贤才,眼前确实没有发现这几个人有适合当宰相的才能。(关键词:何患,担心什么(不用担心),宾语前置;惟,希望;诚,确实。每字1分,整句意思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联系前后文,这句话正确断句“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语“友谅”“名号”“ 陈氏”“ 张氏”和虚词“之”。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语“友谅”“名号”“ 陈氏”“ 张氏”和虚词“之”等判定句读。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这类题需要平时的识记与积累。A项,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多次替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误解文意,由原文第四节可知,应为“替多次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做到字字落实和尽量直译,找准句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1)关键词:忤,交恶;累,多次;固,坚决。(2)关键词:何患,担心什么(不用担心),宾语前置;惟,希望;诚,确实。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文言文翻译】 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小的时候聪明奇特。元朝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行省征召他,他推辞离开。刘基见识广博,通晓经史,对于书没有不阅览的,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一类的人。 等到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和宋濂等人的名声,拿礼物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又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出山。到后来,太祖向他询问征讨攻取的计策,刘基说:“张士诚自己只顾自己,他不值得你担心。陈友谅劫持皇帝胁迫下属,句号不正当;他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地,心里没有一天不想消灭我们,应该先图谋消灭他。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就孤立了,一下子就可以平定。这以后北向中原,就可以成就帝王之业。”太祖非常高兴。以后消灭了张士诚,向北讨伐中原,于是成就了帝王大业,几乎都按刘基确定的谋略行事。 太祖即位以后,刘基上奏皇帝建议设立军卫法,他认为宋朝、元朝过于宽容放纵失去了天下,现在应该整肃纲纪。中书省都事李彬因为贪污放纵抵罪。左丞相向来与李彬亲近,请求暂缓审理他的控件。刘基没有听从(他的请求),当即杀掉了他。从此以后与李善长交恶。(太祖)多次想要加封刘基的爵位,刘基坚决推辞不接受。 当初,太祖因为某件事情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能够协调诸将的关系。”明太祖说:“他多次想陷害你,你却替他说话?我将要让你做宰相。”刘基叩首说:“换宰相就好比换柱子,必须用粗大的木头。如果捆束小木头做柱子,(房子)马上会倾倒。”等到李善长被罢免,太祖打算让杨宪做宰相。杨宪一向和刘基交好,刘基却极力说不行,他说:“杨宪有宰相的才能却没有宰相的器量。做宰相的人,要保持心境像水一样清明公正,把义理作为执行权力的标准,而不输入个人的私见,杨宪却不是这样。”皇帝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个人大概比杨宪还要偏颇浅薄。”太祖又向他问胡惟庸,刘基说:“好比驾车,害怕毁坏车撞坏车辕。”皇帝说:“我的丞相,确实没有超过先生的。”刘基说:“我痛恨坏人坏事过于严重,又承受不了繁重复杂的事务,担任宰相一职将要辜负皇恩。不用担心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希望圣明的皇上悉心寻求贤才,眼前确实没有发现这几个人有适合当宰相的才能。” 洪武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是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绩。洪武八年,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人格化”:文化走出去的秘籍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个古老又崭新的课题,说古老,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我们先人汲取欧亚各国文化,同时把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国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向各国传播的最好例证。说崭新,“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新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两年越来越多地被提起,重视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但想要推动文化走出去,或许我们可以逆向思维想一想:外来文化是如何走进来的?

据我所知,最近30年来,世界表演艺术,特别是欧美各国表演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格化的影响。不论戏剧、舞蹈还是流行音乐领域,往往是通过一个个大师、一个个明星——一个个具体的人——走进来的。卡拉扬、小泽征尔、穆迪这些指挥家代表的欧美古典音乐,斯皮尔伯格、卡梅隆、汤姆·克鲁斯代表的美国电影,统统以个人的形象走进中国。包括迪士尼的米老鼠、狮子王,也是一种富有魅力的人格化形象。换句话说,人格化是把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推向全球的一种最成功、也最事半功倍的办法。

中国文化同样应该人格化地“走出去”。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推动中国演出走向世界的工作已经做了近60年,推出去的国内演出团体数以千计,但是能够作为里程碑的演出数量远没有那么多。5月24日举行的“相约北京”闭幕式,程派青衣张火丁与叶派小生叶少兰合作演出《白蛇传》,开票时一票难求,演出时赢得观众的满堂彩,如此盛况,与去年张火丁成功登上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简直如出一辙。

如果说,86年前的梅兰芳先生“走出去”和86年后的张火丁“走出去”,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格化的方式。美国的受众、媒体、高校,首先是接受了梅兰芳这个人,同时接受了他带来的中国的京剧艺术。梅兰芳先生在莫斯科访演期间,可谓“谈笑有鸿儒”,他在和俄罗斯艺术大师们的交往中,通过他个人的魅力传播京剧文化,影响了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学者化之后的京剧艺术家张火丁,同样在海外创造了一个人格化的中国京剧艺术形象。

我们的舞台艺术年年都在向外走,但大多数情况下,观众们只知道来了中国的京剧团、歌舞团,演出了中国的艺术,在他们心中,这些艺术因为缺少具体的形象符号而面目模糊。从传播学的意义来讲,我们的文化传播缺少一个鲜明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媒体报道评论找不到聚焦的地方,观众的感情投入也找不到聚焦的对象。正如我们从来不笼统地说欧美交响乐来了,而一定是说卡拉扬带着柏林爱乐乐团来了、小泽征尔带着波士顿交响乐团来了,国外的观众也需要知道,是哪一个具体的人,带着他们所欣赏的中国艺术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艺术家们既是路又是桥——既是艺术传播之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座继往开来的桥梁。

放眼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灵魂式的代表人物。而要真正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大国的形象,也一定离不开一个又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鲜明的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人格化的成功形象树立得越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效也会越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新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B.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成功的文化运输通道,我们的先人把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国文化向各国传播就是最好的例证。

C.通过一个个大师、一个个明星把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推向全球这种人格化的方式是一种最成功、也是最事半功倍的办法。

D尽管时代不同,可梅兰芳先生和张火丁都以人格化的方式“走出去”,同样在海外创造论文人格化的中国京剧艺术形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最近30年来,欧美的古典音乐、美国的电影,都是以个人的形象走进中国,这种影响很大程度是一种人格化的影响。

B.外国人是通过孔子、老子这些人格化的化身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知道了孔夫子的学说和老子的智慧。

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可被记住的是一个个的代表人物,这恰好说明了人格化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

D我们的舞台艺术年年都在向外走,可是海外观众却只知道了中国的京剧团、歌舞团,只知道演出了中国的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认真思考外来文化是如何走进来的,这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或许是比较有帮助的。

B这两年,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多地被提起,重视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强,这对推动文化“走出去”是极其有利的。

C我们的文化传播只要有了鲜明的灵魂,媒体报道评论就能找到聚焦的地方,观众的感情投入就能找到聚焦的对象。

D中国文化“走出去”,要真正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大国的形象,离不开一个又一个包括艺术在内的鲜明的中国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加坡的斯库林从小就以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为偶像。2008年,年仅13岁的斯库林如愿与为备战北京奥运会而在新加坡训练的菲尔普斯见面并合影,菲尔普斯也鼓励他有所超越。为了超越偶像,斯库林14岁时即前往美国接受艰苦的训练。今年,两人在里约奥运会上重逢,斯库林在蝶泳100米决赛中以领先002秒的成绩战胜菲尔普斯,成为里约奥运会上唯一击败菲尔普斯的选手,夺得了新加坡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斯库林曾说:“我觉得自己最好是作为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站在偶像身边,而不是作为一个追星族在他的后面仰望。”赛后,总共获得五金一银的菲尔普斯也很欣慰,称赞斯库林游得很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荆州市师生齐诵经典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不要试图体罚孩子,要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①                ,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②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余光中坦言,他一度自称“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意思是           。但没想到的是,更多人却对他的散文表示更多的好评。于是他就改变了初衷,把诗歌和散文当成自己的两只眼睛,双眼并用,更加立体形象地看事物,看人生。

A.散文是自己最擅长的主要文学体裁,诗歌是自己的最爱。

B.诗歌是自己主要创作的文学体裁,散文也时有问世。

C.散文和诗歌是自己创作的两类文体,左右皆能开弓。

D.诗歌和散文是自己创作的两大领域,两者不可偏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