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宝物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宝物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 ,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1)EA(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 (3)①知恩图报。老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②诚信待人。老教授一直因送给顾林父亲“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 (4)①从情节上看,此结尾与前面关于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变得波澜,又耐人寻味。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③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B项,“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错误,老教授决定以30万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C项,“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错,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解答此题,可联系顾林说这句话的语境分析作答。上文说“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表明顾林内心对瓷瓶价值的疑虑,担心卖低价;“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表明了顾林不得不卖的犹豫不决的心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本题难度不大,但容易犯的错不少。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错误一,审题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此时”这一限制词,故忽略了语境这一关键内容,而只是立足于“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这句话来分析心理;错误二,很多同学认为,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就给什么,问心理就谈心理,却忘记了心理应有一个产生的原因,只答心理,却没有产生这种心理的缘由。此类题目的答案应该是“因……而……”。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可从王讲授在江北开店及花30万买瓷瓶的原因和送真瓷瓶这些事件可以看出王讲授的知恩图报和诚信的形象。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中,主要通过王讲授在江北开店及花30万买瓷瓶的原因和送真瓷瓶这些事件来展示人物的特点。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此题考查尾段在文中作用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结合着小说中王教授的人物形象,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艺术效果等角度探究这种结尾手法所起到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出题格式: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 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度,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山中早晚晴阴烟云变化和四十景物的不同特点,以               两句分别写出了美妙的春、夏之景。

(2)杜甫登高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              

(3)杜牧在阿旁宫赋中用                                 两句告诫人们若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出塞作①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⑤。

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⑤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该诗的颈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太祖即皇帝位,基奏4立军卫法,基谓宋、元纵失天下,今宜肃纲纪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昵之,请缓其狱,基不听,即斩之,由是与善长仵,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B.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C.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D.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明清时期,举人会试中试,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二甲赐进士及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通称进士。

B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C中书省,魏晋时期开始设置。明朝初年仍然以中书省统领六部,但不设中书令,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政归六部。

D诚意伯,是朱元璋赐给刘基的爵位,等第次于公爵和侯爵,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博览群书,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左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刘基才能卓越,深受太祖倚重。太祖询问征伐攻取的计策,他从容应对,见解高远,太祖听后非常高兴,几乎都按他的谋略行事。

C刘基清廉正直,并且善于识人。多次替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同时否定了太祖想让向来和他交好的杨宪宗丞相的建议。

D刘基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他在任上时曾推辞朱元璋的加封,告老还乡后,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从不提自己的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与善长仵。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2)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人格化”:文化走出去的秘籍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个古老又崭新的课题,说古老,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我们先人汲取欧亚各国文化,同时把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国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向各国传播的最好例证。说崭新,“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新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两年越来越多地被提起,重视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但想要推动文化走出去,或许我们可以逆向思维想一想:外来文化是如何走进来的?

据我所知,最近30年来,世界表演艺术,特别是欧美各国表演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格化的影响。不论戏剧、舞蹈还是流行音乐领域,往往是通过一个个大师、一个个明星——一个个具体的人——走进来的。卡拉扬、小泽征尔、穆迪这些指挥家代表的欧美古典音乐,斯皮尔伯格、卡梅隆、汤姆·克鲁斯代表的美国电影,统统以个人的形象走进中国。包括迪士尼的米老鼠、狮子王,也是一种富有魅力的人格化形象。换句话说,人格化是把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推向全球的一种最成功、也最事半功倍的办法。

中国文化同样应该人格化地“走出去”。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推动中国演出走向世界的工作已经做了近60年,推出去的国内演出团体数以千计,但是能够作为里程碑的演出数量远没有那么多。5月24日举行的“相约北京”闭幕式,程派青衣张火丁与叶派小生叶少兰合作演出《白蛇传》,开票时一票难求,演出时赢得观众的满堂彩,如此盛况,与去年张火丁成功登上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简直如出一辙。

如果说,86年前的梅兰芳先生“走出去”和86年后的张火丁“走出去”,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格化的方式。美国的受众、媒体、高校,首先是接受了梅兰芳这个人,同时接受了他带来的中国的京剧艺术。梅兰芳先生在莫斯科访演期间,可谓“谈笑有鸿儒”,他在和俄罗斯艺术大师们的交往中,通过他个人的魅力传播京剧文化,影响了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学者化之后的京剧艺术家张火丁,同样在海外创造了一个人格化的中国京剧艺术形象。

我们的舞台艺术年年都在向外走,但大多数情况下,观众们只知道来了中国的京剧团、歌舞团,演出了中国的艺术,在他们心中,这些艺术因为缺少具体的形象符号而面目模糊。从传播学的意义来讲,我们的文化传播缺少一个鲜明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媒体报道评论找不到聚焦的地方,观众的感情投入也找不到聚焦的对象。正如我们从来不笼统地说欧美交响乐来了,而一定是说卡拉扬带着柏林爱乐乐团来了、小泽征尔带着波士顿交响乐团来了,国外的观众也需要知道,是哪一个具体的人,带着他们所欣赏的中国艺术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艺术家们既是路又是桥——既是艺术传播之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座继往开来的桥梁。

放眼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灵魂式的代表人物。而要真正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大国的形象,也一定离不开一个又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鲜明的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人格化的成功形象树立得越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效也会越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新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B.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成功的文化运输通道,我们的先人把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国文化向各国传播就是最好的例证。

C.通过一个个大师、一个个明星把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推向全球这种人格化的方式是一种最成功、也是最事半功倍的办法。

D尽管时代不同,可梅兰芳先生和张火丁都以人格化的方式“走出去”,同样在海外创造论文人格化的中国京剧艺术形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最近30年来,欧美的古典音乐、美国的电影,都是以个人的形象走进中国,这种影响很大程度是一种人格化的影响。

B.外国人是通过孔子、老子这些人格化的化身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知道了孔夫子的学说和老子的智慧。

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可被记住的是一个个的代表人物,这恰好说明了人格化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

D我们的舞台艺术年年都在向外走,可是海外观众却只知道了中国的京剧团、歌舞团,只知道演出了中国的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认真思考外来文化是如何走进来的,这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或许是比较有帮助的。

B这两年,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多地被提起,重视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强,这对推动文化“走出去”是极其有利的。

C我们的文化传播只要有了鲜明的灵魂,媒体报道评论就能找到聚焦的地方,观众的感情投入就能找到聚焦的对象。

D中国文化“走出去”,要真正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大国的形象,离不开一个又一个包括艺术在内的鲜明的中国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加坡的斯库林从小就以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为偶像。2008年,年仅13岁的斯库林如愿与为备战北京奥运会而在新加坡训练的菲尔普斯见面并合影,菲尔普斯也鼓励他有所超越。为了超越偶像,斯库林14岁时即前往美国接受艰苦的训练。今年,两人在里约奥运会上重逢,斯库林在蝶泳100米决赛中以领先002秒的成绩战胜菲尔普斯,成为里约奥运会上唯一击败菲尔普斯的选手,夺得了新加坡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斯库林曾说:“我觉得自己最好是作为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站在偶像身边,而不是作为一个追星族在他的后面仰望。”赛后,总共获得五金一银的菲尔普斯也很欣慰,称赞斯库林游得很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