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其社会关注度远远超过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其社会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学院式的中国哲学研究,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耸动效应和扩散力量,天下人皆知有国学,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哲学和国学是什么关系?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处置呢?

当下所说的“国学”,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它是对应着“西学”而得名的。在清末,“国学”表达的是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通过整体形式上的中西划界来拒斥作为“本体”的西学。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学院化的形式成为定局,国学研究被纳入到“分而治之”的学科体系当中。现代化的“国学”研究,基本上是用西学的方式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典籍材料。这种书斋化、典籍化、材料化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实的生活已经完全脱钩,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有形式了。所以,“国学”实际上扮演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化演进的中间角色,是中学向西学看齐的中介形式而已。现代中国哲学研究同样也隐含了内在的双重含义——现代学术与民族传统。“中国哲学”所遵循的是西方式的学术标准和研究方法。作为研究科目,它的价值立场是中立的;但研究的内容又主要是儒、释、道之经典,这便很难与西方的体系相对应,在价值观上也强烈地表现出“民族性”的特征。近些年来,“中国哲学”的身份性被反复质询,原因就在于其研究范式的过分西化,人们越来越不满意于这种“冰冷”的研究方式,而特别强调所谓“同情的理解”,试图将中国人的生命世界和生活实践植入到相关的理论研究当中去。

这样,具有新的时代意味的“国学”出场,似乎可以补偿原有的中国哲学研究状况的缺憾,强化民族文化的特征,这就部分地形成了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坚持中国哲学作为民族精神之载体的功能,就会批评纯学术立场与中国文化之精神无关,掏空了儒释道本来的精神生命。坚持中国哲学之现代学术立场就会批评前者的主张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这种分歧反映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的“身份混淆”和“角色分裂”。

那么,要解决中国哲学“双重身份”的困境,是否就干脆彻底回到传统的诸子学、经学的形态中去呢?这恐怕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那样简单,至少“传统方式或所谓的国学研究并不能代替现代以来的中国哲学”,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看法。从历史上看,传统学术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思想与文化的进步靠的是突破与创造,而不是泥古与守旧。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中西文化的深度融合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形而下的器物世界到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哪里没有西方的影子?如果一厢情愿强行剥离两者,这种努力只能是事倍功半甚或徒劳无功的。退一步来讲,国学也不是要回到传统的形态上去,因为从理念到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去除掉现代化的印记,重要的是需要寻找各自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优势,交互为用,并行不悖,从而形成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合力。

国学的兴起是和价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主要以儒家经典为载体,废弃了经典等于斩断了根脉,造成近代以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漂浮感。要连接上儒家传统的血脉,使其历久弥新,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就不能不认真地对待“新国学”所标志的价值指向。由此,国学义理的诠释较之传统文献整理的工作,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来讲,可能显得更为重要。

(选文有删改)

1.对文中“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国学强化民族文化的特征以期补偿中国哲学研究状况,是造成对峙的原因之一。

B.坚持民族精神立场的一方认为,必须关注中国文化之精神,尊重儒释道本来的精神生命。

C.坚持现代学术立场的一方认为,不应该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反对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

D.对峙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已经“角色分裂”,学术研究与民族精神相互对立,无法融合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之中。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儒释道的内容很难与西方化研究方法相对应,身份性被反复质询,因而人们越来越不满意于这种“冰冷”的研究方式。

B.目前学者更重视中国哲学的价值,普遍认为传统的国学研究不能代替现代以来的中国哲学。

C.现代化的“国学”研究,用西学的方式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典籍材料,呈现书斋化、典籍化、材料化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实的生活已经完全脱钩。

D.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主要要做好对国学义理的诠释而不是文献整理工作。

3.作者对“彻底回到传统以解决中国哲学‘双重身份’的困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

 

1.D 2.C 3.不赞成。(1)传统学术也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思想文化的进步靠的是突破与创造;(2)事实上中西文化已深度融合,二者难以强行剥离;(3)国学不可能完全去去现代化,也不是要彻底回到传统,二者应该交互为用,并行不悖。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抓住关键词“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D项中“无法融合”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第三节“坚持中国哲学之现代学术立场就会批评前者的主张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这种分歧反映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的“身份混淆”和‘角色分裂’。”中没有提及。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A.“身份性被质询”与“们越来不满意”因果倒置。原文是“原因就在于”。B.“更重视”无中生有,“普遍认为”错误,原文是“大多数”。D.否定“文献整理工作”不当,原文是“更重要”,二者都重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题中的A项因果倒置;B.D曲解文意。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对‘彻底回到传统以解决中国哲学‘双重身份’的困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关键词“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彻底回到传统以解决中国哲学‘双重身份’的困境”,答题区间在文章最后两节中,提炼概括相关语句,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最后两节中。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图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E0.tmp.png ../../../../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E1.tmp.png ../../../../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E2.tmp.png ../../../../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E3.tmp.png ../../../../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E4.tmp.jpg

(1)读了这幅图画,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2)给图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任选一种情境为销售员设计一段话语。要求表达得体,符合情境。(各不超过70个字)

2016年9月3日下午,G20峰会开幕前夕。“一群人簇拥着一个外国老人走了进来,胸前都有G20峰会的标牌,我们觉得应该是参会的嘉宾。”杭州武林银泰店男鞋专柜当班的销售员回忆说。逗留了一两分钟后,那位外国老人似乎没有选到满意的鞋子,就离开了专柜去逛了一圈,一会儿他又回到了男鞋区。在专柜营业员的介绍下,他拿起一双棕色皮鞋看了一会儿,试穿了一下,就示意随行人员买下了。事后才知道那位外国老人是巴西总统特梅尔,专柜销售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很激动,她对自己当时的表现还是挺满意的。

情境(1):假如营业员已经看出总统对皮鞋很满意,该怎么说?

情境(2):假如营业员已经看出总统对皮鞋不是很满意,该怎么说?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传统人文社科类经典大多着力于揭示人与世界的终极奥旨,字里行间洋溢着个人与人类及宇宙深切的同体感。其中,作为“知识之王”的哲学经典,尤其具有范式意义。它强调主体的自由出场和自我证明,并且有其更犀利的表达。它不以叙述性的描写渲染为满足,而重在反思与究问,并且有时还远胜于科学。                。它提出和究原这些问题,并让你在这种追究中做成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裁量事理,度衡一切。

A.对哲学来说,主要是问题;对科学来说,主要是答案。

B.对哲学来说,主要是答案;对科学来说,主要是问题。

C.对科学来说,主要是答案;对哲学来说,主要是问题。

D.对科学来说,主要是问题;对哲学来说,主要是答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旅游局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成为旅游市场亮点,各地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赏花游、采摘游、美食游等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

B.具有中国铁路“纯正基因”的亚吉铁路,正在成为中非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深化产能合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C.一些发达国家决策者监管机构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并且充分地意识到金融市场正在扩大的风险,未能及时进行金融革新或者未能考虑本国监管不力所产生的后果。

D.在谈及水下文物保护时,专家指出,白鹤梁题刻长期浸在水中,不仅要经受泥化、石化的侵蚀,还有藻类生物膜的“困扰”也是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挥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B.经过一个多月考察和与美国协商,9月30日,韩国公布庆尚北道星州郡高尔夫球场为“萨德”最终部署地。这一长期引而不发的问题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C.于丹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说,她愿意彻底做个“放养”的妈妈,对女儿“完全没要求”,连女儿班级的家长微信群都没加。女儿批评她“谁也没见过像你这么不靠谱的妈!”

D.回顾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晋级、夺冠之路,可谓艰辛坎坷。小组赛5战3负排名第4出线,决赛中又开局失利,但女排姑娘们以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31战胜塞尔维亚队,最终霸气夺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