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汉兴,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前将军韩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畔汉。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宣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
永光二年秋,陇西羌人旁种反,诏召奉世等人入议。是时,四方饥馑,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奉世曰:“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臣愿帅师讨之。”
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到陇西,分屯三处。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书奏,天子大为发兵六万余人,拜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以助焉。奉世上言:“愿得其众,不须烦大将。”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羌虏桀黠,贼害吏民。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首八千余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爵关内侯,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后岁余,奉世病卒。居爪牙官前后十年,为折冲宿将,功名次赵充国。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
B.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
C.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
D.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东汉以后为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汉代的郎官大多是在贵族子弟中选拔的优秀人才。
B.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者,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利。如持节分封诸侯、持节出使外国及持节签约议和等。
C.歃,即歃血,古代订盟时的一种仪式。古代举行会盟时饮牲畜的血或者嘴唇上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D.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部族,从秦汉时便屡见于史书,五胡之际更是成立一方政权,参与中原的军政角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车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攻杀了汉朝任命的莎车王,背叛汉朝,冯奉世当机立断,在莎车力量强大起来之前平定了这场叛乱。
B.宣帝对冯奉世的表现很满意,所以向举荐冯奉世给朝廷的前将军韩增表示祝贺。
C.永光二年秋天,陇西郡羌族全部反叛,尽管当时朝廷正为天下饥荒而忧虑,冯奉世还是建议朝廷出兵平定叛乱。
D.冯奉世任武将官职前后有十年,是杀敌报国的老将,曾被封为左将军、关内侯。
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
②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黄永玉:这个老头很有趣
邓宗俊
烟斗和斜戴的贝雷帽,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
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
黄永玉一生有很多种奇遇。
生于湘西的黄永玉,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在福建、江西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靠着自学的绘画和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那时半个中国的人几乎都在流亡路上,江湖潦倒、前途未知,倒是给一个少年人的奇遇拉开了序幕。
在泉州,他在一座寺庙游玩摘玉兰花时遇到他最尊敬的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在江西,黄永玉遇到了画三毛的张乐平;在宣传队,蒋经国和蒋方良喊他的外号“蛮牛”;在杭州,他遇到了久仰的大师林风眠;在香港,他遇到了写杂文的知交聂绀弩。他在香港《大公报》用木刻记录新闻,在长城公司写电影剧本,拍过《小城之春》的费穆就趴在他的剧本底稿上死去,上面还留着咳出的血迹。上世纪50年代初他听了表叔沈从文和朋友的劝告,热血沸腾地回到北京,住在大雅宝胡同,邻居正好是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诸先生。文革中,造反学生的皮带抽在背上,他心里数着数,二百四十下,却也把它当奇遇一场。
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个人,他怎么可以穿过这样繁复的时空而保存有孩子般的心神!
黄老头捏着烟斗自己答:“有爱心,恐怕是要紧的。”
黄永玉很勤奋。
他的屋里常挂着几幅未画完的画。哪怕接受采访时,如果有调整拍摄器材、换磁带、打灯光的间隙,他都会跑去画几笔。
黄永玉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子好了,也不懒。我的画怎样我不管,反正我天天都在画。”
黄永玉现在只做两样事情。一是读书,没一天不读书;二是工作。一时高兴就画画,画完就悔,赶紧画第二幅填补后悔;不停地后悔,不停地画画。
性格方面,同为湘西人的黄永玉与其表叔沈从文截然不同。他说自己表叔的性格“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而他年轻时,则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他的性格让不少人都畏他三分。
1948年,黄永玉的作品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赴上海展出。一对年轻的夫妇买下了黄永玉的部分作品,男的叫黄苗子,是国民党财政部的要人,女的叫郁风,是郁达夫的侄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永玉一直没有收到稿费,他在好友王琦的陪同下,去南京郁风家上门“收账”,后来两人竟成了好朋友。
2004年夏天,乡亲们对黄永玉说,沱江上游有人开了一家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一听,叉起腰:“怎么能这样呢?好,我带几个人去‘搞’他们一下。”居然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他说,爱护自然要像讲卫生一样自觉。
在对自己作品的经营上,黄永玉也很讲究原则。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驱逐出院!但他卖画所得款项都做了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
(摘自《三峡文学》,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意思是说黄永玉人生丰富多彩,是一个有趣的老头,用任何一个身价来为他定位都显得不合适。
B.黄永玉遇到过李叔同、张乐平、林风眠等各种身份的人,说明黄永玉是个喜好结交朋友、经历丰富的人。
C.文革中,造反学生用皮带抽打黄永玉,他却在心里数抽打的次数,说明黄永玉懂得隐忍和自我安慰。
D.沱江上游有人开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去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这说明黄永玉处理问题不讲策略,只会蛮干。
E.黄永玉买自己的画和书法作品时毫不让价,却把得来的钱都用作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可见黄永玉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
2.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句话的理解。
3.黄永玉是一个“有趣的老头”,他的“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鸳鸯跳
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劲儿,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碗独食。
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来自江南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
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管你多大来头,瞅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
就连老街首富海爷,都被他们整过!
那几年,海爷走南闯北,生意蒸蒸日上。一次年关,海爷设宴备礼,酬谢各条道上的老大们。一忙,就把海头帮的钱老大给忘了!
年后,海爷从南方运来满满三大船的货,有茶叶、药草、布匹、香料、木材……全是些怕湿怕霉的娇贵玩意儿,不想遭遇了连日的雨雪,急着找海头帮卸货,可他们要么以先来后到为由,要么以雨天脚滑为由,磨磨蹭蹭,就是不靠海爷的船边儿。
没办法,海爷这天亲自到钱老大的船上求他,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那时,连接船和陆地之间的是一种一步宽的木板,人在上面走,木板就跟着你弹来跳去,码头上叫它鸳鸯跳,把握不住鸳鸯跳节奏的人,站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把你弹到水里去。
得知海爷到来,钱老大还故意在鸳鸯跳上泼了一层豆油。
海爷默默地脱了鞋,然后俯在鸳鸯跳上,爬了上去。
眨眼几年过去,到了咸丰五年,太平军把整个水路截得几乎连条鱼都游不过来,一路上关卡林立。因而各行各业,纷纷改水路为旱路。因为好久都没啥生意,码头上那些个鸳鸯跳,都起了厚厚的青苔。
一日,一条货船劈浪而至。
往年,是先交钱,再卸货。如今哪还管这一套?钱老大这边正和船上的掌柜在袖筒里合计价钱,那边,海头帮的爷儿们在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利利索索将一船粮食整整齐齐地码在了岸边。
这时,有一个轿子,从远处嘎吱嘎吱地晃了过来。轿子里刚露出一个头,钱老大的脸,唰地就绿了。
竟是海爷!
海爷目不斜视地上了船,随后,掌柜站在船板上对钱老大吆喝:“咱东家说了,银子有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
说罢,眼睛盯着钱老大,手里一杯油,滴滴答答地淋在了鸳鸯跳上!
钱老大望着身旁海头帮的弟兄,衣衫褴褛、一脸菜色。他回过头,牙一咬,鞋一脱,扑通一声跪在了鸳鸯跳上……
进了船,钱老大头别到一边,也不看人,手一伸:“拿钱!”
海爷笑笑,说:“听闻钱老大当年为争这码头当家人的位子,曾从滚水里取铜板,怎一个勇字了得!兄弟们的工钱,就在那个盒子里,够胆量的,你就试试!”
钱老大一瞧,是一个一臂高的盒子,上面露出拳头大的洞,里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
钱老大琢磨着,这里头一定有蛇蝎一类的东西,取吧,保不准被咬;不取,空手下船,咋和快饿死的兄弟们交代?
钱老大心一横,袖子一撸,顿时青筋暴出,伸手就冲盒子去了。手还没到盒子口,钱老大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
忽而,钱老大眼如铜铃,手在里面搅了几圈,啥也没有。
他怒吼一声,盒子一甩,想冲上去对海爷动粗。海爷哈哈大笑,而后大手一挥:“送钱老大下船!”
钱老大被推搡出船舱,刚要破口大骂,可随之而来的景象,闪了他的眼。
岸上,海爷手下的人,正把刚刚卸下来的整船粮食,一袋袋地分给海头帮的弟兄,弟兄们接过粮食时,那曾经硬邦邦的双膝也都软塌塌的了。
下船时,钱老大看脚下的鸳鸯跳,干净如洗。钱老大一声长叹,扭头对着海爷抱了抱拳,大步而去。
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夺回了水路,随着商道畅通,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有所不同的是,每每海爷的商船驶进码头,那些海头帮的人,好似迎亲一般,争先恐后地冲上去卸货,甭说啥先来后到,也甭说你财大气粗有多大来头,只要海爷的船来,统统站一边去!
谁都别委屈,人家钱老大说了,这是他们海头帮的规矩!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第3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几段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熙来攘往的市井社会图,为后文人物出场设置了合理的背景。
B.小说中写到码头的几经变迁,太平军拦截水路时,码头生意萧条;朝廷夺回水路后,码头生意兴隆。这深化了作者关于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斗争主题。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钱老大掏盒子时“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表明他外强中干、胆小怕事。
D.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形象而生动,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有时又兼有口语化特点,比如:“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
E.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码头生意兴隆时,钱老大用“鸳鸯跳”故意刁难海爷;码头生意萧条后,海爷又用“鸳鸯跳”“回敬”钱老大。你来我往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2.小说中多次出现“鸳鸯跳”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3.海爷和钱老大这两个典型人物你更喜欢谁?请说明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节选)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儒家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融入了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以及提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带来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其崇性抑情、重道轻文、存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历代崇尚自然的文学家的批评。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相互调和,从而使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儒学学者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周易》中强调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尽管人与自然相比,人的地位更为重要,但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将其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历史上不少诗人、文学家都写过许多关于竹的诗文。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竹曰:“竹解心虚即我师。”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中将竹与君子的人格相比拟,道:“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而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恒也。”从竹子的人格化看出,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的地位,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除了竹子以外,人们还将松、梅、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它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者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B.儒家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C.儒学学者吸取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从而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D.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讲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B.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
C.文中苏州沧浪亭楹联表现出园主把自己与自然等同的陶然心情,体现了儒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D.《周易》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把竹子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其思想根源是儒家的比德思想。
B.人们注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以此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说明自然景物的自然美并不重要。
C.中国园林是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D.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把竹人格化,注重提取竹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儒家的物我同一、天人同一的思想。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不啻为方文山创作的《青花瓷》中的惊世一笔。“天青色等烟雨”这个美丽句子其实是有出处的。相传,陶瓷艺人请示御用瓷釉色时,五代后周的的荣世宗大笔一挥,批示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荣世宗一句任性之言,让世间多了一种美色。
而青花瓷的天青色,却是无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青的陶瓷极为珍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图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