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故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表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溘”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孤令:即孤零。

1.本词所刻画的月亮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同是望月怀远,本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辅,字文弼,河间王玉长子也。燕师起,从父力战,为指挥同知。从入京师,封信安伯,禄千石,予券。

是时安南黎季犛弒其主,自称太上皇,立子苍为帝。帝大怒,命成国公硃能为征夷将军,辅为右副将军,会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

四年十月,能卒于军,辅代领其众。十二月,辅军次富良江北,遣骠骑将军妹荣破贼嘉林江,遂与晟合军进攻多邦城。

五年五月,至奇罗海口,获季犛及其子苍,并伪太子诸王将相大臣等,槛送京师。安南平。

六年夏,辅振旅年还京师。其年冬,陈氏故臣简定复级。命沐晟讨之,败绩于生厥江。明年春,复命辅佩征虏将军印,帅师往讨。时简定已僭称越上皇,别立陈季扩为皇,势张甚。八年正月进击贼余党,斩数千人,惟季扩未荻。帝留沐晟讨之,召辅班师

时陈季扩虽请降实无悛心。乘辅归,攻剽如故,晟不能制。九年正月,仍命辅与沐晟协力进讨。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明年八月击贼于神投海。贼舟四百余,分三队,锐甚。辅冲其中坚,贼却,左右队迭进,官军与相钩连,殊死战。

辅凡四至交阯,前后建置郡邑及增设驿传递运,规画甚备。交人所畏惟辅。

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成祖丧满二十七日,帝素冠麻衣以朝,而群臣皆已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帝叹曰;“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益见亲重。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四年,都御史顾佐请保全功臣。诏辅解府务,朝夕侍左右,谋画军国重事,进阶光禄大夫左柱国,朝朔望

王振揎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也先入犯,振导英宗亲征,辅从行,不使预军政。辅老矣,默默不敢言。至土木,死于难,年七十五。追封定兴王,语忠烈。

节选自《明史•张辅传》

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B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C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D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B六卿: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周礼》执政大官分为六官,亦称“六卿”。后世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

C朔望: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另外,农历每月的三十日叫晦。

D班师: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振旅:指整顿部队,操练士兵。班师振旅:把军队撤回来进行整顿。班师回朝: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辅勇武过人,以功封伯。燕王起兵时,他跟随父亲奋勇搏杀,后随燕王入京,被封为信安伯,食禄千石。

B张辅指挥有方,才干过人。成祖时期,安南乱臣屡次反叛,张辅奉命四次出征,先平定黎季嫠、简定、陈季扩等人的叛乱。

C张辅治军严厉、执法如山。在征讨陈季扩的过程中,都督黄中违抗命令,张辅责备他,他的态度不恭,张辅便把他斩首以服众。

D张辅忠心为国,深明大义。朱高煦谋反,派人去拉拢张辅,张辅抓住来人报告皇上,查清汉王造反的证据,并率兵前去攻打他。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陈季扩虽请降,实无悛心。乘辅归,攻剽如故,晟不能制。

(2)帝素冠麻衣以朝,而群臣皆己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的,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儒家美学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道家美学是以老子和庄于为代表,禅宗美学是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其实就是讲和谐,儒家尤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的思想是“入世”,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禅宗的思想是“循世”,我们可以各列举一位唐代的诗人来说明。儒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李白,李白被称为“诗仙”,因为他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禅宗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王维,王维被称为“诗佛”,因为他是典型的禅宗思想的代表人物。

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杜甫身上也有道家的东西,李白身上也有儒家的东西,王维身上也有儒家甚至道家的东西。比如,王维进朝做官肯定要按儒家的方式行事,上朝是儒家,退朝是禅宗。所以说,他们每个人身上三种美学都有,只不过是每个人更侧重哪一种。另外,一直讲“儒道互补,庄禅相通”,这八个字概括了三种美学、三种文化相互滲造的特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果大家去过青岛崂山,就能发现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和平相处,互不侵犯。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是什么教派都能留下来。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中国都有分支,但是谁也不占统治地位。

再一个是艺术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空间,尤其是道家和禅宗。刚才讲了儒家是“入世”,但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比如说中国著名的“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扬州八怪”全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家和禅宗里面尽情地遐想。而西方就不一样了,西方很多知识分子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包括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如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是19纪德国的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名著《悲剧的诞生》中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尼采自己就没有做完这场梦和演完这幕剧,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反而自杀了,因为他钻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茨威格就是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双双服毒自尽的,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而中国的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精神的家园,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

1.下列关于原文“传统美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学是由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家”组成的儒家美学以孔孟为代表,道家美学以老庄为代表,禅宗美学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B就儒家、道家和禅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在唐代的典型代表是:“诗圣”杜甫代表儒家思想,“诗仙”李白代表道家思想,“诗佛”王维代表禅宗思想。

C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在我国,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都能保留下来,世界上三大家教在中国也有分支。

D中国的文人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由此可见,中国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就是讲和谐。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有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

B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

C道家思想是“出世”,禅宗思想是“循世”,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唯一的精神空间。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一同服毒自尽,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他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具有相互渗透的特点,“儒道互补,庄禅相通”是很好的说明。

B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青岛崂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可以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又如王维身上既存在儒家的东西,也有道家的东西。

C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失意时的精神家园,如中国画家中的“明代四大家” “扬州八怪”等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禅里尽情地遐想。

D西方很多知识分子越钻越深,越来越迷茫,缺少研究道禅一样的美学,所以他们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如哲学家尼采就是其中之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要求:文字内容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50个字。

从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对我们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