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①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出尽“洋相”。

A①随着 ②因此 ③然而 ④甚至 ⑤却是

B①因为 ②就 ③所以 ④总要 ⑤就会

C①因为 ②更  ③然而 ④只要 ⑤就会

D①随着 ②更 ③但   ④总要 ⑤却是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题侧重对关联词的考查。做题时候要注意前后句的关系,我们可以首先确定逻辑关系相对清楚明确的几项。根据句意,第②句应该是递进关系,排除A和B项。第⑤句说的是某些人嘴上说着“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前后是转折关系,排除C项。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例如:1.虽然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五、不要滥用关联词。例如: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与杨德昌苦思冥想式的儒家的愤懑与顿悟相比,侯孝贤的电影好比是散文,它像是一个清心孤寂的道家在无声无息间完成自我的修行。

B传统文化在今天的表现,不是经典自身的问题,而是思想传承是否得法,教授方式是否恰当以及教授者本身素质是否合格的问题。

C独立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基础,如果一所大学毫无独立精神,创新精神与社会关怀精神,就会如多米诺骨牌随之纷纷倒掉。

D在需要自我创造时,制作方的创新才能匮乏。只好反复研究、拷贝、复制他人的才能以三岁孩童的方式,堆积出自己深度模仿的积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在描写人物的着装、环境的特点,甚至人的一举一动乃至思想活动时,都不胜其烦地抹上色彩。

②商春松和《欢乐颂》里樊胜美们的故事之所以会让人们津津乐道,原因在于它们代表了这种以多个子女之间的经济互助为保障的传统家庭模式。

③凶手的惨无人道既引发了舆论场的一片义愤,与此同时,颇似韩国电影《杀人回忆》一般瘆人的作案手法也发酵成了猎奇性的谈资。

④叶秀山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戏曲理论家,书法理论家,美学家,这些称谓他都实至名归,但真正成就他的是哲学。

⑤没有勤学深思的态度,没有发奋苦读的决心,没有深文周纳的实践,你是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的。

⑥小说总在相似地点发生,空间的格调如出一辙,这是一些批评家断定张爱玲写作格局小的依据之一,不过,以空间大小论格局,未免牵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吴清源:换一个世界下棋

2014年11月30日凌晨1时许,围棋界泰斗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一家医院去世,享年100岁。吴清源他曾经称霸日本棋坛数十年,在全盛期通过十番棋击败同时代的所有其他日本棋手。被誉为“昭和棋圣”。

“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贵族的睿智和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高贵品格。从耳朵到脸型,都是一副高贵相。过去从未有人给我留下这样的天才的鲜明印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吴清源的好友川端康成并没有说错,吴清源就出自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

父帝吴毅早年在日本留学,并没有专注于自己选修的专业,而是在那里爱上了围棋,并带回了大量的围棋书籍。早年,吴清源即以“围棋神童”身份出入段祺瑞府,每个月能够得到段祺瑞的100银元津贴。11岁就因父亲病故开始以围棋担起一家生活的吴清源,对于围棋的热爱:也从那时开始与日俱增。1926年,在北京通过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的棋力测试后,他东渡日本,拜师濑越宪作七段,开始了棋手生涯。

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与本因坊秀哉名人等对弈,创了围棋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此后二十几年,吴氏横扫千军,超越前贤,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尤其是那些被誉为“悬崖上的白刃格斗”的“升降十番棋”,更是充分展示其过人的意志与才华。“吴清源时代”,“昭和棋圣”的地位由此奠定。

幼年时的记忆技巧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烂熟于心也在日后帮助吴清源开创自己的棋风。当他7岁开始学棋时,对于打谱学棋已自觉不累。而“礼之用,和为贵”“致中和”“过犹不及”“君子矜而不争”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也一直影响着他的围棋观。

吴清源自己也曾说过从4岁开始,就学习《大学》《中庸》等,而直至晚年仍然坚持每天研究《易经》,汲取理念打造“六合之棋”这个“21世纪的围棋”。

对于名利,吴清源没有任何欲念,他的世界就存在于纹枰之上的方寸之间。即便谈及“棋圣”的殊荣,吴清源的回应也简单至极,“我个人不认为自己是棋圣。人来到的世间就有自己的任务,即便活在世间,就要为自己的任务去努力”。

如果说对于一心追求棋力的棋士来说,抛弃名利尚且可以理解,那么对于胜负的寡淡或许才是普通棋手和一代大师之间不甚明晰的鸿沟。

“与吴清源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她也觉得,先生在人神之间。”吴清源去参加十番棋,俨然仅仅是出一趟门一样轻描淡写。晚辈江铸久曾与吴清源夫人和子交谈过:“有时候夫人甚至只能从先生的精神状态才能判断输赢,神情较松那么说明赢了,如果略显疲劳则是输棋了。”

对于胜负的概念早已超然,江铸久也曾与吴清源探讨过每一个棋手都在内心追寻的问题答案,而吴清源的回答简单又颇具韵味,“胜与负,不是我下得好还是不好,而是我还能不能下得更好”。

吴清源一直说,“信仰与围棋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我的感觉是,事实上是什么宗教对他来说是不太重要的,但信仰本身对他很重要。”弟子芮乃伟对于恩师的做法有着自己的理解。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吴清源关于人类精神力量的谈话。他谈到佛教与神道各派的异同,令我十分惊异。而且他对心灵学也颇有研究。也就是说,这是修养之道,是为了使自己的灵智澄静明澈。”川端康成也曾如此解读吴清源执着于信仰的原因。

他也曾解读过自己追寻的“中的精神”:“‘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我经常说,要思考‘中’的耶一点,中和了棋盘上各个子的作用的那一点。”

对他来说,棋是“武”的胜负世界,宗教是“文”的和平世界。文或双修,在内心同时涵蓄战争与和平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境界,并且取得两者的平衡,正好显示吴清源始终还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

相关联接:

①吴清源晚年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②吴清源先生把“21世纪的围棋”称作“六合之棋”。所谓“六合”,在古文里是宇宙的意思,表示东西南北的四方和上下的天地。也就是说,围棋的目标不是局限于边角,而是应该很好地保持全体的平衡,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六合之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川端康成了解吴清源的家世及其生平,他写到吴清源“手指修长,脖颈白晳,使人感到他具有贵族的睿智和哀愁”。

B吴清源的父亲吴毅留学日本,放弃了自己本来的专业,在那里爱上了围棋,并带回了大量的围棋书籍,这些极大地影响了吴清源。

C吴清源东渡日本后,开始了专业棋手生涯。他自创“新布局”,塵战“升降十番棋”,在围棋界引起巨大反响。

D文章引用了吴清源的后辈门生的话,体现了晚辈对吴清源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吴清源独特的人格魅力。

E吴清源因为在“昭和”时代创造了包涵天地自然意蕴的“六合棋”,因而被称为“昭和棋圣”。

(2)本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围棋大师吴清源的?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围棋大师吴清源的形象特征。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东方传统文化对吴清源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暮鼓

冷清秋

方老爷子在南京城突然有了去处。

他在鼓楼附近新认了一门亲戚。此后,逢年过节什么的方老爷子总要拎点东西去看望亲戚,也不是单逢年过节。隔三差五的方老爷子常去。

去了,无非也就是熟人见面时常说的那几句老话。说完,就没话了,俩老头都靠在那个旧沙发上晒太阳。有时,方老爷子去了,亲戚正在忙着,方老爷子就自己靠在沙发上看天看云,看飞过的鸟,树上落下的叶子。或者干脆弹弹衣襟上的灰,站起来跺跺鞋上的尘。

对了,忘告诉你了。方老爷子这门亲戚可不是个吃闲饭的。虽说年纪有七十多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的,不但会剃头刮脸掏耳朵,还会在生意不忙时,撸起袖子,虎虎生风地打一套小洪拳。但最最吸引方老爷子的却是他会吼那种叫人听了连肠子都打颤的秦腔。

当初,方老爷子就是被这一嗓子给拽了去,再也挪不开脚步。

原本那天被儿子载去听戏,经过鼓楼附近时,遥遥传来一嗓子,如老汉哭坟般凄凉婉转,方老爷子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不瞌睡了。待第二嗓子透来时,方老爷子说,掉头!掉头!赶紧的!人和人之间向来讲一个缘,也讲究一个巧。那天,这机缘巧合就撞在了一起。

方老爷子那天坐在理发棚的破沙发上看人家边忙活边唱曲。

掌灯时分才想起走,人站起来,却又扭回头,一脸羞色地说我喊你声老哥吧。说完就真的叫了一声老哥哥。紧接着,老陕话羞羞答答就出来了,其实额叫你老哥你也不亏啊,眼看你是要长额几岁的嘛。多了额这个老弟,虽说帮不上甚忙,但是逢雨天黄昏过来谝谝还是可以滴。看对方并不多言语,方老爷子就挥挥手说,不管你认不认,这门亲戚额今儿算是认了。今儿算是摸个门,以后咱常来往哈。

第二次来的早上,方老爷子一踏进来,将手提袋朝破沙发上一扔,说,看看额给你带啥了。亲戚瞥一眼却不悦。慢腾腾地说,弄这叫啥嘛,来就来吧,礼节还怪大。话虽这么说,后来端起桌上那个紫砂壶还是吱溜溜下去多半壶。

亲戚忙时,方老爷子就和来理发的那帮工人们唠叨,也不管听不听得懂,爱不爱听。反正只看一支支递过去的烟被对方接了,就拉开了话匣子。方老爷子常常感叹,说,难得我这把老骨头老了老了,还能有这福气。免费理发不说,还能听到乡音听到戏哩。再来,看亲戚在数零碎钞票,方老爷子就打趣,老哥你干脆费费事,收下额这个徒弟如何?

有时,方老爷子干脆半下午过来,来时揣上自己常喝的烧酒,路上在熟食店包上几样卤味。俩人能从下午直喝到月挂树梢。有时,亲戚也搓着手挽留,说要不……就歇这儿吧?方老爷子却说,你再来个信天游,我踩着你的曲曲儿走。

就这样,一次次的听着来,听着去。方老爷子以为可以一辈子。

可有一天他赶来时,工棚不见了,简易的理发棚也不见了。仰起头,才发现高楼已经建成了,正在清理周边环境。方老爷子急的见人就拽,很费劲地描述,却没一个人晓得。

抬头看看那鼓楼还在,暮色渐隐下如燃烧后的碳透着暗光。方老爷子突然很想爬上古楼去看看。这想法一出来他就真的站在了鼓楼上。

爬上去,方老爷子发现世界被分为了两层。街道上喧闹吵杂,人潮汹涌,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仰头,天沉沉的落得很低。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说方老爷子在南京鼓楼附近新认了一门亲戚,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孤苦无依。

B小说第六段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理发师唱腔的婉转动听。

C小说表现方老爷子认亲时的方言描写,意在突出方老爷子的热情亲切和见到老乡时的激动。

D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使得人物形象丰满传神。

E“鼓楼还在,暮色渐隐下如燃烧后的碳透着暗光”这段景物描写既照应了标题“暮鼓”,又掲示了小说主题。

(2)小说在刻画方老爷子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谈谈划线部分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4)“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故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表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