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

B商家尽管在“禁令卡”影响下遭遇销售冷门,但对这一禁令多数市民持支持态度,认为公款应该用在正地方。

C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我国百分之三十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突出表现为婚姻暴力中的“夫对妻”的暴力。

D对违法企业的排查,环保部提出了以下要求: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然后仔细分析,得出答案。A“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搭配不当,应该是“提高……使用率”;B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第一个主语前,改为“尽管商家……”;C“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杂糅,“根据”和“显示”删掉一个。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句是(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       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小鹏一定会有让人            的一天。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出身名门,世袭伯爵。两岁丧母,九岁逝父,在伯母的照料和家庭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长大。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中当一名下级军官。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孤独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而又孤独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到1864年,托尔斯泰的20多篇中、短篇小说,已经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的作家的行列。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年,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拿破化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从1873到1877年,托尔斯泰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从1889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10年,在71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在法庭上,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认出玛斯洛娃是当年他放纵和引诱的牺牲品后,灵魂被深深震动了。在作品中,孤独而内省的托尔斯泰将聂赫留道夫塑造为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的形象。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著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然而,这位年轻伯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他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他维护农民权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这一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1868年,托尔斯泰受到德国叔本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在1879年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地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为实现平民化夙愿,孤独的他曾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在第三次出走的时候,因为不幸患上肺炎,出走10天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

1910年,最后一次出走的托尔斯泰被送回雅斯纳亚-波良纳,因为生于兹葬于兹,这个庄园被称作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墓地”。百年来,墓冢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朝拜者。说是坟墓,其实外表看起来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前面没有墓碑,更无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充满深情地赞许托翁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

(选自2005年《光明日报》,作者韩显阳,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叙事线索,翔实地介绍了托尔斯泰在文学和思想上的辉煌成就及深远影响,清晰地勾勒了这位文学巨匠一生的轨迹,饱含对托尔斯泰的敬重爱戴。

B.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思考农民贫困的根源并力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亲自耕种,为农民盖房子,为农民孩子办学校……在这些努力都失败之后,他选择了皈依宗教。

C.1847年,托尔斯泰从喀山大学东方语系退学回家,决定改变自己贵族化的生活方式,实现平民化的愿望,他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的计划。

D.《安娜·卡列尼娜》一开始只想讲述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但最后却变成对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社会各阶层种种矛盾和痼疾的深度审视和剖析。

E.托尔斯泰晚年完成的《复活》塑造了聂赫留道夫这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也是他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2)结合托尔斯泰一生事迹和成就,分析他的“伟大而孤独”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3)文中引用罗曼·罗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4)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说的“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该如何理解?

 

查看答案

默写

(1)《逍遥游》中描写宋荣子超脱世俗“非”“誉”、我行我素的句子是: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的句子是:               

(3)《滕王阁序》中写出天阔水远、水天一色的被誉为写景的千古绝唱的诗句的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道中寒食

陈与义【注】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情,从祖意,皆进士。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振德由选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县故九丝蛮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千。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

天启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时振德兼署长宁,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振德曰:“守兴文,正也。”疾趋入城。长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守。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振德命妻钱氏及二女持一剑坐后堂,曰:“若辈死此,吾死前堂。”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妻女先伏剑死。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一门死者十二人。贼至火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大礼守长宁,城亦陷。大礼曰:“吾不可负张公。”一家四人仰药死。赠重庆同知,世荫百户。

(《明史卷290·列传第178》)

1.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B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C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D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文中“天启元年”是古代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文中“署”是代理官职的意思,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例如:“时振德兼署长宁”就是试任长宁的官员的意思,另外“假”在文言文中也有代理性质的职务。

C.“张振德,字季修”,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张振德死后,皇帝追赠他为光禄卿,定谥号为“烈愍”,就是对张振德的褒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振德在担任兴文知县期间,面对有反叛意图的奢崇明毫不畏惧,逮捕崇明勾结的奸人,并且发配充军。

B.张振德赶赴长宁乡试期间,发生了巡抚被杀,知府、知县也死也的事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冷静地选择了坚守兴文。

C.徐大礼派兵帮助张振德镇守兴文,张振德高兴地接受了,但仍然没有守住城池,最后还召集老百姓一起守城。

D.大风雨之日,城池被攻破,张振德安排好妻子女儿躲在后堂,并且给了一把剑给她们自卫,说自己会拼死保护她们。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

②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