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世上从此无真人 熊十力十六七岁就开始了游学乡间的生活,邻县有一位...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世上从此无真人

熊十力十六七岁就开始了游学乡间的生活,邻县有一位举人进京会试,购回一些新书,他常去借阅,得以阅读维新派变法的论文与奏章,接受了维新思想。他知道世变日剧,产生了关怀国政时局的冲动。1901年,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熊十力愤然参加武昌新军,组织了黄冈军学界讲习社,积极在新军中宣传革命。他一腔热血,为民族复兴,为革新政治而奔走。

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胜利,但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篡夺。熊十力对政治很失望。他原来以为,政治革命理当促进道德进化,然而他看到的是,政治是肮脏的交易,道德沦丧,民生凋敝。他深感“革政不如革心”,慨然弃政向学,专门研读儒佛,探讨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努力增进国民的道德,重建民族精神。自此他置身于政治之外,专力做学问。

熊十力执教于天津南开中学时,与梁漱溟会面,此后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经梁漱溟介绍,熊十力到南京内学院师从佛教唯识学大师欧阳竟无,对佛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专业精研。1922年到北京大学任教,在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中逐步走上了“成一家之言”的道路。1926年是熊十力学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修订印行的《唯识学概论》,标明他已离开了欧阳竟无的唯识学,而以儒家哲学立场怀疑、批判佛家唯识学,以中国哲学的体用观作为自己立说的基点。1932年,熊十力的哲学代表作《新唯识论》在杭州刊印行世,熊氏哲学体系正式确立起来,“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建构宏伟,富有创发。佛学界立即对熊著展开了严厉批评,他以“吾爱吾师,尤爱真理”的信念对待师友们的批判,并一一进行反驳。

抗战胜利后,熊十力回到武汉。他这一生有一个梦,就是由自己来主持一个民间的哲学研究所,可惜经费无从着落。此时,他名气大振,弟子徐复观是国民党高官,蒋介石两次拨款资助他办研究所,都被严词拒绝。徐复观替蒋送给他100万元支票,熊十力盛怒,破口大骂徐复观和蒋介石,声音之大,自后山传到院里。一次,王元化来访,他正在沐浴,招呼王进门,自己赤身坐澡盆之中,与王谈话,一派魏晋风度。哲学家牟宗三记叙与老师熊十力的初见,熊十力“胡须飘飘,面带病容,头戴瓜皮帽,言谈中,忽一拍桌子,大喊:“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熊十力,眼睛瞪起,“目光清而且锐,前额饱满,口方大,颧骨端正,笑声震屋宇,直从丹田发”。此情此景此人,牟宗三以“真人”二字冠之。

熊十力是我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有原创力的哲学家。他奠定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形上学基础,他的“体用不二”之论,成为当代新儒学思潮“重立大本、重开大用”和“保内圣,开新外王”的基本思想间架。面对西学的冲击,在儒学价值系统崩坏的时代,熊十力重建儒学本体论,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他的学生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正是沿着他开创的精神方向和他奠立的基础加以发挥、扩展、深化、扬弃,学界把他们师徒视为现代新儒学思潮的中坚。他一生为学,融贯中西,摒弃陈说,绝少依傍,以广阔的文化视野、独具的哲人慧思,提出并力求解决的人生问题与文化问题,为世人开创了一条探寻价值的新路,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正因为如此,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才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观其一生,“以理想滋润生命,以生命护持理想”,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他虽长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饱受贫困,仍以忧乐圆融的情怀,肩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责任。

(摘编自郭齐勇《熊十力传》)

相关链接:①熊十力(1885-1968),湖北省黄冈县人。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与先生结识四十余年,由于先生与我彼此性格不同,虽同一倾心东方古人之学,但在治学谈学上却难契合无间。先生著作甚富,每出一书我必先睹,我读之,深深叹服。

(摘自梁漱溟《忆熊十力先生》)

1.熊十力一生不停求索,弃故扬新,有哪些表现?

2.“熊十力是我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有原创力的哲学家”,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材料中说熊十力是“真人”,对此你怎么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6分)①放弃维新思想,参加武昌新军,为民族复兴、革新政治奔走;②弃政向学,专力做学问,重建民族精神;③离开欧阳竟无的学说,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①治学成就方面,奠定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形上学基础,构建思想间架;②治学态度方面,融贯中西,摒弃陈说,绝少依傍,自成一体;③治学影响方面,学说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广泛重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熊十力有真风采、真性情。他前额饱满,口方大,颧骨端正,狂放不羁,认为只有自己能讲晚周诸子。②熊十力有真学识。他治学有方,哲学思想自成体系,影响深远。③熊十力有真傲骨。他拒绝蒋介石馈赠,痛骂徐复观和蒋介石。④熊十力有真理想。追求真理,不断求索,不断修正,用生命护持理想。(每点2分,答出3点可以得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熊十力一生不停求索,弃故扬新,有哪些表现”,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考生应到文中找到熊十力“弃”了什么,“扬”了什么。文章第一段写他放弃维新思想,“熊十力愤然参加武昌新军,组织了黄冈军学界讲习社,积极在新军中宣传革命。他一腔热血,为民族复兴,为革新政治而奔走”;第二段,写他“弃政向学,专门研读儒佛,探讨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努力增进国民的道德,重建民族精神”;文章第三段写他“离开了欧阳竟无的唯识学,而以儒家哲学立场怀疑、批判佛家唯识学,以中国哲学的体用观作为自己立说的基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熊十力一生不停求索,弃故扬新,有哪些表现”,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先理解“弃故扬新”的意思,然后到文中找到“弃故扬新”的具体表现。依据题干所说,到文中圈划出相关的信息,最后依据分值分条作答。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熊十力是我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有原创力的哲学家’,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应先依据题干中的引文,明确筛选的方向,“最具有原创力的哲学家”,应到文中找到写他在哲学方面的努力以及成就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概括。第五段的开头出现引文,这就表明答案应在下面。可以从治学的成就、治学的态度、治学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熊十力是我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有原创力的哲学家’,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先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熊十力是我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有原创力的哲学家”,然后借助引文的位置确定答题的区域。依据题干所说,到文中圈划出相关的信息,最后依据分值分条作答。 3.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材料中说熊十力是‘真人’,对此你怎么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这与小说阅读的人物形象题有相通之处。应先理解“真”所指的内涵,然后再分析熊十力身上“真”的具体表现。文章第四段说“熊十力,眼睛瞪起,‘目光清而且锐,前额饱满,口方大,颧骨端正,笑声震屋宇,直从丹田发’。此情此景此人,牟宗三以‘真人’二字冠之”“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这表现出他的性情之真;从学识上来看,他有真学识,从理想上来看,他有真理想。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传主形象的塑造。应从如下方面分析:(1)事件以及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特点。(2)细节及人物的其他描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肖像)来刻画人物形象。(3)社会环境突出人物形象。(4)其他人的衬托。(5)物的象征。比如本题中,应先理解“真”的含意,再到文中找熊十力的具体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

(4)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5)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①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词人在上阕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征。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子、子思、孟子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立一个从天子、王、公、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道路上来。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  

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不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住宅里。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在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地端详着这些“古董”。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历史上,国语、英语、法语,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锡剧”“淮剧”,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1.下列有关“儒家”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孔子时代的儒家特别重视社会和谐,其目的是治理沦丧的社会道德。

B.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家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

C.秦汉以后的儒家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多样性”的道路。

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了的儒家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

B.“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有可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C.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支持。

D.大大削减了的“语言多样性”是“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从儒家的中国历史中的变化来谈,它由一开始的注重和谐,强调个人修养,到后来的强调等级制度,成为政治的工具。

B.第二段以道家、佛家思想对儒家的滋润更新,来谈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并认为中国需要文化多样性。

C.第三段以事例,谈到最近几十年中国建筑的单一性和语言的单一性,告诫人们要警惕这种现象。

D.本文认为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多元文化发展,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如果能恰当保持文化多样性,将对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的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太阳好象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____把它放到其他恒星的位置上,那也只是一颗不太显眼的小星星,____肉眼完全看不见了。可见,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一定有数不清的“太阳”,___它们发出十分强烈的光辉,但___距离极其遥远而暗得看不见。

A.即使   以致   尽管   因为

B.即使   甚至   无论   因为

C.如果   以致   无论   由于

D.如果   甚至   虽然   由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