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________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②《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______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③英国统治阶层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对数字毫不敏感,只会靠________治理国家。

A.骇人听闻    筚路蓝缕   夸夸其谈

B.骇人听闻    苦心孤诣  侃侃而谈

C.耸人听闻   筚路蓝缕   夸夸其谈

D.耸人听闻   苦心孤诣  侃侃而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前者不是真实的,后者是真实的。第一句中说“胡乱编造些”,说明是捏造的事实,应使用“耸人听闻”,排除AB两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苦心孤诣,对某件事用心,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第二句中是形容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应使用筚路蓝缕。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贬义词;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褒义词。第三句中借助“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对数字毫不敏感”这些内容可以明确情感态度,应为贬义,应使用“夸夸其谈”。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中,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先挑选最明确的词语,“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夸夸其谈”和“侃侃而谈”,结合它们的用法与语境即可选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你是我的朋友,和你在一起,我不再孤单;你是我的亲人,和你在一起,我懂得了爱与温暖;你是自然的风,和你在一起,我感受着四季的脉搏;你是书本,和你在一起,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充实;你是勇敢,和你在一起,关键时刻我不再畏惧……

请以“和你在一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3G手机”的主要特点。(不超过15个字)

3G是英文3rdGa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优于前两代手机的具体表现就是手机联网的速率。现在移动GPRS一般最快也就是10kb/s,联通的CDMAlx也只有30kb/s左右,而3G时代可以让你的手机有如家庭宽带一样的网速。比如WCDMA的理论最小值是384kb/s,静止状态可达2Mkb/s。速率提上去了,3G手机就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标志性功能就是支持视频电话。目前,日本移动通讯巨人NTTDoCoMo已开通全球第一个3G服务,我国也已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3G牌照,亚洲成为全球3G发展最快的地区。

 

查看答案

将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改写为句式整齐的排比句。(可以改变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窥探一个成功人的履痕,无一例外,他首先是在乎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屋不会扫”的人,自然也“扫不了天下”。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在奔腾的大海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水珠;抬头仰望无边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毫无愧疚地让自己变为朵朵云中的最祥和的一朵……这样的人生就够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1)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2)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3)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4)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5)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6)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7)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8)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9)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颗榆树而感动。

(10)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11)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12)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13)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

(14)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当初砖每块五分,现在涨到三毛七。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用砖,要活成精呢!”

(15)我看见肩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16)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17)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文章结尾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描写的这棵榆树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3.文章第(7)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联系全文,结合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分别谈谈自己的感悟。

 

查看答案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氓》)

(2)涉江采芙蓉,_________。采之欲遗谁?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3)月明星稀,______ 。_________,何枝可依?  《短歌行》

(4) 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   (《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