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刚刚过去的G20杭州峰会中,峰会徽标设计者以其巧妙的构思,完美阐释了中国举办此...

在刚刚过去的G20杭州峰会中,峰会徽标设计者以其巧妙的构思,完美阐释了中国举办此次峰会的目的。仔细观察下面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

 

 

构图要素:桥形、光纤、G20.2016.CHINA.中国。(外形和数字不重复,答出4个给2分)图形寓意:中国元素,团结协作,信息时代(互联互通)。(4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运用题,解答此题,可根据徽标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出来,然后再联系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展开合理的联想,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徽标的寓意。例如,该图由桥形光纤(或桥形图案)、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构成。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或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桥梁线条又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徽标类题属于描述类的图文转换题,解答此类题,要了解描述类的图文转换题的特点,即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答题思路: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例如本题就要根据题干“G20杭州峰会的举办目的”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分析其寓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保障公民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①_____________,国家才可能兴旺。②___________,对教育的强调可以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因此可以说,世上一切伟大光辉的事业,③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在世上是不能没有朋友的。____天才,____普通人,没有朋友都会感到孤单和不幸。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也都会有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朋友圈子。____一个人活了一辈子连一个朋友也没有,____,他很可能怪僻得离谱,使得人人只好敬而远之,____坏得离谱,____人人侧目。

 

AA

或者

或者

如果

那么

要么

以至于

BB

不论

还是

如果

那么

或者

以致于

CC

不论

还是

如果

或者

或者

以至于

DD

或者是

或者是

如果

那么

或者

以致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里约奥运会上,观众们对谌龙和李宗伟在男单羽毛球金牌争夺赛上的精彩表演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赞叹这场巅峰对决。

B.在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C.为了防止企业免遭破产命运,企业领导者必须研究市场新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D.经科学家观测,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十二年,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一倍,是地球上一岁的十二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海警部队正配备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先进舰艇,他们拥有首屈一指的远航巡逻艇,船上还配有足以对抗小国海军的武器。

②德国核物理学家鉴于希特勒的疯狂,让原子弹试验胎死腹中;无独有偶,爱因斯坦也痛悔对原子弹研制所做的贡献。

③就在万科股权争夺战拉锯14个月之时,万科公布了一笔近130亿元的收购计划,人们对此街谈巷议,引来许多猜测。

④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曲折,集秀、幽、野、险为一体的张家界峰林洞瀑,可谓秀色可餐,让人流连忘返。

⑤这部小说刚一连载,就引起了巨大轰动,接着,出版人、制片人、编剧等纷至沓来。一夜之间,他红遍了大江南北。

⑥南海仲裁案,是一些国家以“海洋法治”之名,行搅乱地区和平之实,他们把菲律宾政府推向前台,意图火中取栗,实现其野心。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陈道明:让世界无奈于我

沈青黎

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在这个媒体热衷于制造话题的年代,他鲜有话题,也不迎合他人制造话题;而作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男演员,他时常以演艺圈边缘人自居,对自己的身份若即若离。

陈道明有着公认的好演技,却经常以戏子自居,对给予自己荣耀的演员这个职业没有太多好感。但无太多好感不代表不敬业,他尊重自己的职业特性,珍惜上天赐予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方式,拍戏时迟到早退、不做功课、现场摆谱等情况从来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陈道明是从慢时代里走过来的,沉默冷峻如他,也常常会在接受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提及早年的拍戏经历:那时候,一部小电影拍上四五个月,为一部40分钟的独幕话剧,全剧组去车间实习3个月,都是常有的事。大家想法都很单纯,戏能不能拿奖、能不能火、投入和回报是否成正比根本不在创作概念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演员变成了一个高负荷、高回报的职业,拍戏也变成了一件非常浮躁的事。很多剧组一开工,大家想的都是怎么提高效率,能赚多少钱。大环境的改变让陈道明很不适应。他屡屡强调:“我是文艺圈的人,不是娱乐圈的人。”但旧时的文艺圈逐渐分崩离析,让他无所依凭,内心的纠葛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冲突,陈道明只好选择了精神上的遁世:他不再看电视,也不读报,不看小说,而是寄情于书画和钢琴,并努力钻研古籍,将自己修炼成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 

1990年拍完电视剧《围城》之后,陈道明一直保持着拍一部戏歇两年的节奏。不想演的片子,给再高的片酬他也不演,可一旦接下一部,他就会踏踏实实待到杀青,相比那些四处串戏赶工的年轻演员,他反倒成了全剧组最清闲的人。他拍戏还有个癖好,那就是不带工作椅,有时一站就是一天,因为“想保持精神的亢奋,不给自己犯懒的机会”。看到这么大牌的艺术家都站着,整个剧组只好全体陪站,陈道明也因此落下了“难搞”“不好合作”的名声,但他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解释说:“我并非不好合作,只是觉得你首先要尊重这个职业,这个职业才会尊重你。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陈道明的名字取自《道德经》,暗合“道常无名”之意,但他认为自己不算个得道之人。“按照老子的境界,得道的人身上应该有一种包容万物的平和,无为而无不为,而我还残存一些金刚怒目之气,对大多数事情我可以避开、忍让,但是对我参与的事,我就得把自己认为不对的那部分都统一好。”为了达到这种统一,陈道明在许多事情上特别有原则,比如他要拍戏,那么从进入剧组到拍摄结束前,他会一直穿着戏服。在他看来,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神韵,必须想个办法,让没有感情的戏服“附着”在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楚汉传奇》拍了六个月,陈道明就把其中的几套戏服穿了六个月,期间从未穿过别的衣服,即便回家也依然穿着刘邦的衫裤。拍完戏把衫子一脱,他才变回了他自己。

因为气势难掩、言论率真,陈道明往往被认为孤傲、冷漠,甚至难以接近。拍《一地鸡毛》时,导演冯小刚最担心的就是陈道明太孤傲,演不好那个处处讨好他人、左右逢源的小职员小林。可一进剧组,陈道明就像小林附身一样,十二分殷勤周到,处处赔着小心,每天收工后还帮忙收拾东西,对任何人都笑眯眯的。而戏拍完吃散伙饭的那天,他连个过渡都没有,“唰”的一下就离开了小林,脸上又恢复了那种波澜不惊的表情,周围的人都大为诧异,冯小刚感慨:“你这变得够快的!”他淡淡一笑:“这就是我的职业,我就是个戏子。”

“戏子”这个词,含有很深的轻视意味,陈道明却坦然笑纳。在他看来,现在的文艺结构跟旧社会的草台班子颇为相似,艺人努力迎合社会商业大潮的需要,甚至不惜丢掉底线,这点还不及旧时的戏子,所以他宁可当个有操守的戏子。圈内人都知道,陈道明演戏对片酬并不计较,但假如对方开出的片酬过高,他反倒要再三斟酌,更加留心剧本的质量。

只要剧本合适,时间和心情都配合,陈道明接戏并非不爽快,但他“只负责踏实演戏,不负责配合媒体塑造自己”。至于后期的宣传,他乐意配合,但绝不迎合。有人说他太傲,他也照单全收,他认为:“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

陈道明常说自己是个对人生设计感差,也不想有设计的人,而节制和疏离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至于这种交流带来的副产品,比如褒贬、毁誉,他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可以,就像冷了就加件衣服、暖了就脱一件,这么多年我早已经适应了,容易受刺激的是那些没有准备的人”。

(选自《读者》2014第18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说:“他,是演艺界永远的一股‘清流’。”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陈道明以一种固执的缓慢,生活在自己的步调里。

近四五年,在不多的接受采访的时候,陈道明已不局限于指正身边所见的不满,他开始公开批评国内品质低劣的影视剧作品,包括圈内急功近利的风气。

“这些剧能面世,是导演脑子完全进水了。”他更不理解的是,那些烂剧的故事本身就是假的,演员还要在那里装模作样、声泪俱下地演,越认真演却越加重了这种假。

——丁尘馨 马海燕《陈道明:倔强为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他鲜有话题,也不制造话题,因此他认为自己是演艺圈的边缘人,甚至不承认自己演员的身份。

B.文章通过对陈道明言行及经历的叙写,表现他率真、敬业、淡泊等与众不同的个性,是“演艺界永远的一股清流”。

C.大环境的改变让陈道明很不适应,他的内心无所依凭,只好选择精神上的消极遁世,寄情书画、钢琴和古籍,将自己修炼成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

D.社会商业大潮滚滚而来,艺人们努力迎合,甚至不惜丢掉底线。陈道明认为这点还不及旧时的戏子,他宁愿以受人轻视的戏子自居,做个有操守的戏子。

E.陈道明用节制和疏离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从不设计自己的人生,对由此带来的褒贬毁誉泰然处之,因为他已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陈道明说:“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请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无奈”体现在哪些方面。

(4)“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陈道明这一观点的看法及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