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事事幽”体现在那些方面?请结合前三联具体分析。

2.尾联两句,有人说是幸词,有人说是苦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诗做分析。

 

1.①环境之清幽:清江曲折,绕村而流;②物态之幽然:燕子自由自在,鸥鸟相伴相随;③人事之幽趣:老妻可亲,稚子可爱,合家怡然。 2.认同幸词,因为诗人在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后,终于获得了一个安居的休闲栖身之所,物情幽静,人事幽趣,又有亲友故旧的资助,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和满足。 认同苦情,正是因为诗人居悠闲之地,过着闲适的生活,却正说明其无所作为,流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而依靠旧友的资助,说明自己生活上的窘迫,“但有”不能保证必有,“更何求”正说明有所求,依人而活的一代诗宗,吐露的是悲酸的情感。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 “‘事事幽’体现在那些方面?请结合前三联具体分析。”,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诗句内容的能力,诗首联写景,颔联、颈联叙事兼描写,尾联抒情。“事事幽”统摄全诗,幽,僻静、安闲之意。如何表现这一特点,就涉及到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二三联,一句一景,用的是赋的铺叙手法,用描写角度来说,也可说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第三联,写妻子“画纸”,稚子“敲针”,属细节描写;第二联属环境描写,燕子自由自在,鸥鸟相伴相随。第三联是人物描写,老妻可亲,稚子可爱,合家怡然。以环境的安闲衬托人物的安闲,用的是衬托手法。反之也成立,所以可以说是互相衬托或映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统摄全诗的字或词(诗眼)的理解和把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因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或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程度。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要从该字或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结合考虑。本题要抓住诗歌内容和在情感方面的作用来分析。 2.题干问的是“尾联两句,有人说是幸词,有人说是苦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诗做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首先表明观点,然后通过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关键词来分析情感。分析是要紧密结合诗句内容,抓住关键词“但有”“更何求”等。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题中诗歌中的,“但有” “更何求”。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①,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②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无量又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帝纳其言。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馔、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③,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

卒,年七十五。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葬事官给。

(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有删改)

【注】①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②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

③设次,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B.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C.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D.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迁、陟、加等。

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无量学问渊博。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

B.褚无量心地仁慈。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群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群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

C.褚无量敢于直谏。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

D.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为此事的主管官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2)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题。

文学既是“再现”,也是“表现”,但这种“再现”和“表现”的行动指向,并非理性主义的所谓“本质”,亦即传统观念上的“真理”。文学的指向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存在。如果文学注定要与真理结缘,那么,它所揭示的也并非传统哲学与科学的真理,而是“存在之澄明”。文学艺术的根本价值即在于把握存在之真理。

人无法抛弃固有的存在,也就无法逃避存在的冲突。文学艺术既然是人类迄今所找到的最能切入存在的方式,它以此而宣示人本身,表现人的本质选择,则必然表现为存在的冲突。这种“表现”是存在所必需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文学艺术正是以这种不可替代的方式把握着存在之真理,调节着存在的冲突,从而消解唯理性主义文化倾向的弊端,同时也消解人在存在的行动中所不可避免的烦恼、焦虑、虚无感乃至于痛苦等等。

如果科学是人类借以生存的需要,那么,文学艺术则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因为从根本上讲,自然所赋予生命的意义是诗意的,但日常生活却被非诗意遮蔽着,而文学艺术从产生之日起,便以其无限多样的艺术品格,执著地、甚至不无悲壮地在寻求“诗意的栖居”。因此,我们总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引领以“去蔽”,从而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走向人类本真的生活状态。

唯理性主义的文化不可能独自构建一个完美的世界,如果没有文学艺术与之并存,那么,对于人本身而言,这个世界将显得毫无生趣而最终失去它的意义。文学艺术,尤其是居于中心地位的文学,它作为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正是以此显示了另一种文化——人文主义文化的伟大存在价值。

“文学当然不会死亡”,不仅不会死亡,而且其前景将更加辉煌。我们毫无理由以悲观的眼光去看待当今世界的文艺现实。事实上,当存在主义在上世纪中叶将“存在”凸现出来以后,随着本质主义的日渐消解,文学也以其自然的律动而日益趋向大众化和社会化,进而将真正成为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不管我们对文学所持观念如何,这都是事实,而且是人类文明又一大进步的事实。

节选自梁中杰《存在的冲突与文学的价值》,有删改

1.材料中,作者提到了哪两种文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推断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特点。

2.请解释“诗意的栖居”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作者认为文学“不仅不会死亡,而且其前景将更加辉煌”。请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这样判断的理由。

 

查看答案

简答题

1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揣摩下面两回中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第八回

宝钗指他小丫头靛儿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第三十回

2)阅读《边城》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船慢慢拉过对岸了。客人站在船头同翠翠说话。

“翠翠,吃了饭,你爷爷到我家吊脚楼上去看划船吧?”翠翠不好意思不说话,便说:“爷爷说不去,去了无人守这个船!”“你呢?”“爷爷不去我也不去。”“你也守船吗?”“我陪我爷爷。”“我要一个人来替你们守渡船,好不好?”

砰的一下船头已撞到岸边土坎上了,船拢岸了。

选段中的“客人”是谁?从选段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翠翠?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狂人日记》是一篇表现内心生活的小说,作品采用象征的手法构思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其语言似杂乱实敏锐,既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又象征着新文化的声音。

B.奥菲莉亚虽然爱慕哈姆莱特,但在父兄卑劣的怀疑和诽谤下,遵从他们的意愿,不与哈姆莱特接近,却又成为他们刺探王子的工具,她所受的宗法家庭的教养和管束决定了她的绝对驯服和无知。

C.《三国演义》中,袁绍因好大喜功拒绝采纳沮授休养生息的建议,贸然出兵攻打曹操,最终大败;曹操因生性多疑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杀了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最终在赤壁之战中惨败;诸葛亮因个人感情任用毫无作战经验的马谡为主将,致使街亭失守。

D.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给了堂弟查理,却等来了查理的忘恩负义和无情抛弃,但她毅然偿清了叔父的债务,成全了查理的婚事,直到最后成了有钱的寡妇,热衷于宗教和慈善事业,才终于从大量的金钱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

E.《茶馆》里的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实业”被国民党政府没收,直到老年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学者不谋道久矣,然道固不茀废,而圣人之书如日月,卓乎其可求,苟不为刑祸禄利动其心者,则勉之皆可至也。惟足下力焉而不止,则不必相见以目而后可知其心,相语以言而后可尽其说也。以所示文求足下之志苟不惑而止则仆将见足下大发于文著于行而质于行事以要其成焉。

节选自欧阳修《答孙正之侔第一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

2.欧阳修的个人成就较高,他创作的《       》是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他还曾独立修撰了史书《       》。

3.在这段回信的节选文字里,欧阳修向友人孙侔主要表达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