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积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书孟、荀则直称其名“孟轲邹人也。”“荀卿赵人。”书老、庄亦不名“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庄子者蒙人也。”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孙子武者齐人也。”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评二世曰“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讥讽武帝惑鬼神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

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而刘向、扬雄等皆称“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摘编自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

1.下列关于司马迁历史批判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在《史记》中直接指斥君王大胆贬抑权贵敢于歌颂“叛逆”同情贫困弱小其历史批判态度鲜明思想深刻。

B司马迁以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进行历史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揭发了历史的黑暗抨击了人类的罪恶。

C司马迁的《史记》充满着批判精神他采用标题、书法、在叙述中夹以批判、“太史公曰”等几种形式执行历史批判。

D司马迁的历史批判纵横百代褒贬古今体现他善恶、贤贱、是非的标准表明价值取向以吸取历史教训教育同世之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把陈涉列入世家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把范蠡、子贡归入货殖之列则隐含着对经商者的批评。

B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用其人之名作标题对刺客、循吏、儒林等则用其人的行为作标题暗示司马迁的抑扬之意。

C对孔子、老子、庄子不书名对孟子、荀子直称其名对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巧妙地表明了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态度。

D《史记·晁错列传》末记载的邓公一番话说明邓公不赞成汉景帝诛杀晁错的做法其实也表现出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批评秦始皇、秦二世对汉高祖、汉武帝也有微词这表明司马迁有胆有识不但敢贬前代帝王对本朝帝王也不回避。

B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后人对这种批判认识不同评价不一。

C司马迁赞赏陈涉在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行为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影响这种歌颂叛逆的评论与当时统治者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D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因此《史记》的批判意义深远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

 

1.A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司马迁在《史记》中直接指斥君王,大胆贬抑权 贵”的“直接”一词理解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的表述有误。由“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可以看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D项,“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的分析有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描写易水送别的场景时                       ”两句借景抒情,很好地抒发了荆轲的悲壮之情。

(2)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                      ”,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沁园春 长沙》一诗中用                   两句话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诗写于1929年10月,此时作者正在闽西革命根据地,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土地革命战争。

1.“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中“黄花”是什么?是从哪个角度写景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武安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

谓燕王曰“臣东周之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

选自《战国策·燕策》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东周之人也        庸俗浅陋。

B臣亦不足下矣         从事做事。

C而不来               约定时日。

D臣之固不与足下合者   志向目标。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指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战国时期大的诸侯也称“万乘”。

B“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身无咫尺之功”就是我最近没有功劳的意思。

C“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这段文字中的“足下”就是这种用法。

D“三王”“五霸”指的是先秦时期的八位杰出的君主夏禹、商汤、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说明自己也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结尾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自己好心没有好报的处境。

B苏秦指出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都是因为他们“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C苏秦认为故事中那个小妾虽然能够“活主父存主母”却因为摔落酒杯而被主父鞭笞这就是因忠信而获罪的不公平事例。

D苏秦认为自己像故事中的小妾一样忠信得罪。如果受到罪罚他担心以后来侍奉燕王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

(2)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

 

查看答案

把下列文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是最重的礼节,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