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便“沉醉不知归路”?

请以“我最好的朋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我最好的“朋友” 她,犹如一缕轻风,拂去我心头的惆怅;她,犹如一丝春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田;她,犹如一束阳光,照亮我心灵的阴霾。 走进她的世界,我会走进一个个先哲智慧的内心,在万千世界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我置身于孔子的讲堂,仁者之心会让我变得柔软;我徜徉于鲁镇的小河,水草之气会让我变得安适;我驻足于风雪中的山神庙,勇者之胆会让我变得坚强。我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会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悲天悯人的胸怀;我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会领略李白洒脱无畏豪放旷达的傲岸;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会慨叹苏轼纵横历史时空,一心建功立业的壮志…… 走进她的世界,我会为朱自清《春》的优美而陶醉。我似乎看到摇曳在风中的朵朵鲜花危争奇斗艳,红的、黄的、蓝的交相辉映,星星点点地遍布在山坡上、田野里。梨花那白皙的皮肤,桃花那红扑扑的面庞,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稚嫩。草儿也吐露出新芽,它伸着小巧的脑袋四处张望着,打量着。放眼望去:偌大的地毯,毛茸茸、嫩生生、水灵灵的,我不禁想在草地上打两下滚、翻两个跟头、赛两趟跑。伴着微风中花草的清香,我不禁翩翩起舞,顿时觉得像天使一般快乐。 走进她的世界,我会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我会感受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惬意,我会领略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我会树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我会坚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信念…… 走进她的世界,我会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而惊叹,我会为孙语空的机智灵活所折服,我会为梁山好汉的侠肝义胆所震撼,我会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所感伤…… 走进她的世界,我会看到孙中山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建立革命同盟会;我也会看到鲁迅为了警醒国民而弃医从文,用铿锵的文字来换起人民的反抗;周恩来顶着族人的指责,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还会看到“五四运动”的豪杰、万里长征的奇迹、百团大战的炮火、横渡长江的声威…… 走进她的世界,我会多一份知识,少一份愚昧;我会多一份成熟,少一份幼稚;我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忧愁…… 她,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书。 【解析】 试题分析:写好此题,看似容易,但要彰显个性,展示才情,还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准确审题,立意求深。写此文,首先要准确把握“朋友”的内涵,细读作文提示语,我们就会发现:“朋友”是我心中崇拜或喜爱的人物或事物的代名词,选材空间十分广阔。其次是要注意文题中有两个限制语:“我”、“最好”,这就要求考生要写自我的生活,并要精心选材,行文的重点要放在“最好”二字上。准确审题之后,还要深入思考:朋友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为何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对“我”有何影响或启示,什么才算真正的好朋友……通过步步追问,你就会发现“朋友”不仅只是生活上的相互关照,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相印,精神的引领。只有这样,你文章的立意才会正确鲜明,高远而深刻。 二、比中选优,选材求新。写作此文,首先要选择以何人或何物为友,这就要求考生独具慧眼,一定要把自我最好的朋友选择出来,其写作对象最好能让人耳目一新。其次是一定要精选典型的生活事件,应该写那些记忆犹新的故事,那些有意义的故事,那些至今仍令你备受感动的故事。可以写朋友对我多个方面的关照,让我重新站起;可以写朋友美好的心灵,让我发现了生活的美丽;可以写朋友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激发我向上的热情等等。要写出“人人心中有”,却“人人笔下无”的内容来,让你的文章别具一格。 三、描写细腻,情感求真。写“友情类”作文,就是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最为典型的细节,精心打造,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这个细节可以是瞬间的印象、感人的语言、难忘的动作、人物的眼神、有意义的物件、动人的心理描写等等。对于这些方面要作细致地刻画,并且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对于人物的这些方面细微的变化也要真切地描绘出来。对于突出中心的重要细节,要用工笔细描的方法活画出令人动情的感人细节,使文章充溢着令人动容的真情,形成文章的高潮,唱响友情的赞歌。不仅如此,还要在行文中细致地描写出自我的切身感受,将细节与情感巧妙合一,会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感染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都有用语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改正。

(1)奉上力作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2)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前去致谢。

(3)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4)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查看答案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 ,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 ,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 ,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 ,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

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是为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活用鲁迅的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史记》。

2.“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炼狱淬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

3.分析文章开头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                          

(2)满载一船星辉,                     

(3)宫中府中,                                        ,不宜异同。

(4)携来百侣曾游,                   

(5)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